- 年份
- 2024(4665)
- 2023(6871)
- 2022(5787)
- 2021(5297)
- 2020(4502)
- 2019(9772)
- 2018(9880)
- 2017(18602)
- 2016(10123)
- 2015(11110)
- 2014(10608)
- 2013(9976)
- 2012(8624)
- 2011(7630)
- 2010(7814)
- 2009(7344)
- 2008(6558)
- 2007(5748)
- 2006(4880)
- 2005(4323)
- 学科
- 济(41131)
- 经济(41103)
- 业(30786)
- 管理(29845)
- 企(24235)
- 企业(24235)
- 方法(22433)
- 数学(20586)
- 数学方法(20218)
- 技术(12881)
- 中国(12633)
- 农(12133)
- 农业(8822)
- 财(8064)
- 业经(7834)
- 贸(7629)
- 贸易(7625)
- 易(7466)
- 技术管理(7081)
- 理论(7050)
- 学(6777)
- 劳(6681)
- 劳动(6664)
- 地方(5793)
- 环境(5747)
- 划(5119)
- 制(5096)
- 和(4961)
- 务(4683)
- 财务(4648)
- 机构
- 学院(135719)
- 大学(132018)
- 济(55701)
- 经济(54701)
- 管理(53698)
- 理学(47382)
- 理学院(46957)
- 管理学(45716)
- 管理学院(45485)
- 研究(41374)
- 中国(29723)
- 京(26549)
- 科学(25730)
- 财(22453)
- 农(20529)
- 业大(20503)
- 所(20411)
- 中心(19366)
- 江(19256)
- 研究所(18699)
- 财经(18651)
- 经济学(17538)
- 技术(17178)
- 经(17033)
- 范(16822)
- 师范(16634)
- 农业(16224)
- 北京(16145)
- 经济学院(15941)
- 州(15479)
- 基金
- 项目(96290)
- 科学(76857)
- 研究(70386)
- 基金(69905)
- 家(60790)
- 国家(60342)
- 科学基金(52623)
- 社会(45294)
- 社会科(43124)
- 社会科学(43116)
- 省(39425)
- 基金项目(36259)
- 自然(33995)
- 教育(33970)
- 自然科(33340)
- 自然科学(33337)
- 自然科学基金(32691)
- 划(32447)
- 资助(29278)
- 编号(29104)
- 成果(21840)
- 重点(21728)
- 创(21356)
- 部(20828)
- 发(20451)
- 创新(19884)
- 课题(19826)
- 国家社会(18854)
- 科研(18367)
- 教育部(18255)
共检索到190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振雄 郑建清
在人均GDP可比水平下,我国农业就业份额远高于同一发展阶段的日本、韩国、台湾省,年均农业就业份额下降速度及人均GDP每增长1 000 GK$农业就业份额下降速度均落后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这表明我国农业就业非农化转移相当缓慢,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延续发展经济学假设,结合新古典理论分析,表明影响农业就业转移的因素包括:资本增长率、创新强度、技术进步的劳动节约偏向和边际劳动产出递减的倾向。利用我国非农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技术进步的劳动节约偏向是就业转移滞后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就业转移 技术进步偏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鹏
文章主要研究农业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农业人口转移数量的影响。所构建的一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研究表明:当劳动与土地是弱替代关系时,农业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不断进步会导致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制造业转移;当劳动与土地是强替代关系时,农业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不断进步会导致制造业的劳动力不断向农业转移。全样本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与农业人口转出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曲线关系。子样本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显著的正"U"型曲线关系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均成立,但在中部地区不成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园 陈玉萍 丁士军
为研究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湖北省66个县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以及分位数回归分析了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方向及趋势。结果表明:1)农村空心化导致了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发展,空心化程度在0.1左右时,农业技术选择偏向系数接近1,劳动节约型技术和土地节约型技术均采用。随着农村空心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技术进步倾向为劳动节约型技术,但当比重超过50%后,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2)不同地形条件下,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山区更倾向于采用劳动节约型技术,丘陵地区倾向于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但平原的回归结果具有不稳健性;3)户均播种面积越大、单位耕地面积劳动力越多、距离中心市场越远,越有利于促进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发展。人均纯收入高的地区有利于土地节约型技术的创新。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先海 徐圣
本文引入希克斯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思想推导了劳动收入比重变化率的分解公式,发现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取决于三个因素:乘数效应大小、资本深化的速度及劳动(或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最小二乘法估算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弹性,并对这两类部门1990—2006年劳动收入比重变化进行分解。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能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但大于0小于1的乘数效应缩小了其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则是两类部门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为了稳定劳动收入比重,应该在看到资本深化长期效果有限的同时,关注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的作用,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丽丽 李谷成
以湖北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为依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分析框架,借助Bootstrap自抽样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社会影响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农村社会网络中,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在劳动节约型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示范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纳条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采纳意愿,还能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的采纳意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嘉辉 顾乃华
构建包含中间投入嵌套的三部门模型,理论分析结果显示老龄化对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存在倒逼研发投入、技术应用干中学和人力资本积累三种影响路径。选取中国2003—2021年机器人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整体上对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在一系列稳健性和安慰剂检验下结论依然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三种影响路径均显著存在,并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最强,研发投入倒逼效应次之,技术应用干中学效应较弱。异质性研究发现,工业男女性别比更低、中西部地区的老龄化倒逼创新效应更强。进一步匹配微观工业企业数据发现,在老龄化趋势影响下,机器人创新企业的研发要素投入显著增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青 肖柏高
从替代体力的蒸汽机到替代脑力的AI,重大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都深度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并成为学界研究焦点。然而梳理文献发现,现有关于劳动节约型技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应用或引进,对其创新关注甚少。本文首次结合AI领域前沿的BERT语言模型和专利摘要较为精准地识别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中国正处于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阶段且劳动节约型前沿技术引进日益受阻,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自主创新。基于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地促进了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的概率、数量、占比以及质量。使用考虑中国省界特征的相邻城市样本来解决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本文提出的特定技术创新的识别方法可复制推广,在技术创新相关研究领域有较大应用前景。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理解我国在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阶段的特定类型技术创新有重要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可 张俊飚 田云
根据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对西方经典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揭示了家庭生命周期、人口学特征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具有重要影响,扩大直系家庭、扩大核心家庭和标准核心家庭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可能性分别为萎缩家庭的3.185、2.074和1.898倍;劳动力数量、纯消费者数量、户主受教育程度、政治资本是影响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关键因素:劳动力数量的部分效应需通过家庭生命周期来发生,余下变量的影响系数因家庭生命周期的中介作用而提高;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其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影响因...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人口学特征 农户 技术需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丽丽 李谷成 周晓时
基于湖北省490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家庭禀赋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大多倾向于学习和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但绝大多数农户是直接购买农机服务,而不是购置农业生产机械。家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均是影响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重要因素。其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影响最为明显。在人力资本中,受教育年限越长、年龄越小、家庭劳动力规模越大的农户,学习劳动节约型技术的意愿越强、购买农业生产机械的可能性越大;在物质资本中,劳均家庭年收入越高、非农收入占比越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爱民
从采纳成本的视角,分析了农户要素稀缺诱致性技术采纳机理。基于江苏省13个市水稻主产区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就农户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源自要素稀缺产生的诱导力,其作用的内在机理是:降低采纳成本——影响诱导力——促进农户新技术采纳;但诱导力的作用受到信息水平、技术服务、农户组织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农户 技术采纳 采纳成本 机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加 黄祖辉
技术、资金、劳动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作为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一方面要受制于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洪银
采用数理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作用规律。研究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采用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生产较高需求弹性的产品,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才能得以发挥。研究还表明,长期内,技术进步能够扩张劳动需求;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作用,而非农部门资本产出弹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文甫
本文把政府支出引进效用函数之中,建立一新古典增长模型来研究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发现: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效应主要与消费者风险规避系数有关;中国的政府支出增加促进就业,技术进步抑制就业。同时利用中国的1978-2004年政府支出、技术水平以及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就业量与政府支出、生产技术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政府支出对就业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国晖 张如庆 陈清萍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历来备受争议。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中国1978-2014年的数据加以检验后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呈现为希克斯资本偏向型,并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中国劳动就业总量的扩大,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有利于加速资本积累。但是,在短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仍然不利于低技能劳动就业,为此,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以促进劳动就业为核心,积极发挥已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稳定器"功能,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关键词:
有偏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劳动就业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景 董直庆
前沿研究重点关注物化型技术进步在行业内产生的就业效应,忽视物化型技术进步在行业间的关联影响。利用2003—2017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测算工业行业物化型技术进步,结合工业生产部门间投入产出数据,考察物化型技术进步在工业技术相似行业、前向关联行业与后向关联行业间的就业转移影响。研究表明:虽然物化型技术进步在工业行业内产生就业替代,还挤出了其上游行业就业,但对其技术相似行业和下游行业就业有创造作用,弥补了工业行业就业不足的同时,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岗位。物化型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的资本化是减少工业行业就业需求的主要作用渠道,而物化型技术进步引致关联行业产品的总需求增加是发生就业转移的重要驱动力。物化型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关联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其中就业转移主要发生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间,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受影响相对较小,且表现为就业创造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