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2)
- 2023(4890)
- 2022(4132)
- 2021(3921)
- 2020(3265)
- 2019(7364)
- 2018(7266)
- 2017(14529)
- 2016(7975)
- 2015(8860)
- 2014(8613)
- 2013(8561)
- 2012(8163)
- 2011(7409)
- 2010(7718)
- 2009(7181)
- 2008(7078)
- 2007(6589)
- 2006(6105)
- 2005(5692)
- 学科
- 济(31307)
- 经济(31270)
- 业(27779)
- 管理(25786)
- 企(22545)
- 企业(22545)
- 方法(11976)
- 农(11661)
- 中国(10510)
- 数学(10107)
- 数学方法(9964)
- 策(9955)
- 财(9298)
- 农业(7734)
- 贸(7570)
- 贸易(7566)
- 易(7433)
- 业经(7402)
- 制(6998)
- 地方(6397)
- 劳(5767)
- 劳动(5750)
- 及其(5741)
- 银(5684)
- 银行(5679)
- 划(5622)
- 务(5568)
- 政策(5555)
- 财务(5551)
- 财务管理(5543)
- 机构
- 学院(112898)
- 大学(110837)
- 济(51325)
- 经济(50246)
- 管理(46070)
- 理学(39158)
- 理学院(38785)
- 管理学(38303)
- 研究(38145)
- 管理学院(38052)
- 中国(30568)
- 财(25345)
- 京(22816)
- 科学(19509)
- 财经(19358)
- 所(18308)
- 江(17908)
- 中心(17581)
- 经(17554)
- 研究所(16104)
- 经济学(14963)
- 北京(14706)
- 范(14593)
- 农(14585)
- 师范(14523)
- 财经大学(14147)
- 州(13947)
- 院(13748)
- 经济学院(13336)
- 商学(12740)
- 基金
- 项目(67760)
- 科学(54684)
- 研究(53361)
- 基金(49892)
- 家(41678)
- 国家(41276)
- 科学基金(36204)
- 社会(34374)
- 社会科(32651)
- 社会科学(32645)
- 省(25274)
- 基金项目(25223)
- 教育(24888)
- 编号(22739)
- 自然(22415)
- 自然科(21932)
- 自然科学(21929)
- 自然科学基金(21554)
- 资助(21404)
- 划(21391)
- 成果(19623)
- 部(15944)
- 课题(15762)
- 重点(14683)
- 发(14627)
- 性(14455)
- 教育部(14223)
- 人文(14006)
- 项目编号(13943)
- 策(13839)
共检索到180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石秀印
劳动者的失业意识与失业应对策略石秀印我国的经济制度正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推进,失业现象重新出现,并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在这一重大变化面前,已经习惯了“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端惯了“铁饭碗”的人,是如何看待失业的呢?如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智华 解彩霞
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化与拓展引发失业风险的加大,影响劳动者的生存与发展,失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成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诸多因素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人工智能背景下失业劳动者的就业权、择业权、社会保险权以及民主参与权等权利实现面临困境。鉴于此,应完善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以限制技术性经济裁员,构建多雇主社会保险体系安全网,开征人工智能税,创新人才培育方式,以弥补法律规范与公共政策供给的不足,预防与化解失业风险,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周晓梅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失业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们应将以往的“隐性失业”变为“显性失业’、实行公开失业,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成劳动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其意义在于:它有利于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社会公平竞争和劳动者全面、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
失业,隐性失业,显性失业,公开失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涂伟 谢亮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的关、停、并、转现象日益普遍。这些经营决策往往导致大量劳动者被解雇,激化后容易引发劳动者和企业发生严重的劳动争议。本文以一起企业关闭(即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消灭)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例为基础,讨论了如何在企业关闭过程中平衡企业的经营自由权和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本文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以至于主体资格消灭时当然拥有裁减人员的权利。但是由于涉及大量的劳动者,法院应该就企业的解雇事由以及解雇程序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审查,避免企业的权利滥用。对于企业而言,裁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实质性要件和程序性要件,即裁员必须符合法定情形并履行告知、咨询等程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吴要武
文章运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城镇劳动供给的基本现状和特征;并通过研究失业率、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剖析了目前城镇劳动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社会后果。
关键词:
就业 失业 劳动参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姜苑 王武年
在劳动者的生命周期内,由于知识更新、科技进步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引发劳动者人力资本贬值,决定劳动者在其一生的职业需要不断对自身拥有的人力资本进行保值、增值。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贬值补偿的研究文献,运用人力资本补偿修正模型建立人力资本贬值的补偿机制,并根据贬值原因和形式不同,提出应对人力资本贬值的策略。
关键词:
人力资本贬值 补偿机制 补偿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成必成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及其影响,从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结构非平衡发展、所有制改革、劳动者自身素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的成因。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提升其就业吸纳能力,加大教育投资、优化教育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用人环境,规范劳动力市场体系、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五个方面,探讨了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星汶 陈玉明
近几年来,劳动争议的"井喷"以及罢工潮的出现将劳动关系推到风口浪尖。如何推进集体劳动关系转型是平衡劳资力量,推进平等对话,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的必经之路。然而,目前劳动关系呈现出临时、无序、无预期的"野猫式"特点,归根结底在于劳动关系组织化的缺乏。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来的劳动争议案例,从政府(维稳决策)、资方(抵制集体行动、雇佣策略多元化)和劳方(工会制度不完善、团结意识欠缺、人口结构分散化)三个方面,分析阻碍我国劳动关系组织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希望对促进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林 邓燕
文章探讨了在总量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互交织的背景下,青年劳动力所面临的就业挑战以及应对策略。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青年劳动力需要培养多元化的知识背景。提升人际关系技能的重要性,以在职场拓展更多机会。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是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培养跨文化意识成为不可或缺的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实习和培训计划,可以帮助青年劳动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创业也是一条充满潜力的出路,鼓励青年积极探索创业机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国强
构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劳动者就业不平等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不平等就业制度,加快构建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统计制度、就业政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援助制度、劳动者权益保护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关键词:
城乡劳动者 平等就业制度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晓萍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以逐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目标,职业教育的对策应包括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劳动者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套餐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来逐步提升劳动者素质。
关键词:
劳动者素质 职业教育 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华 许晶
本文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应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角度,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劳动者素质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得到劳动者素质分数,利用1985—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劳动者素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一个比较客观描述我国劳动者素质状况发展趋势的指数和劳动者素质增长率。最后,对高素质人才如何发挥创新作用,减少高素质人才的流失,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
关键词:
劳动者素质 评价指标体系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艳 文魁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的从业状况不仅关系到劳动者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劳动者的从业状况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此也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劳动者从业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等的理论观点。笔者将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劳动者从业状况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并综合其理论观点进行分类讨论。
关键词:
从业状况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侯小雨 闫志利
基于我国职业培训政策的形成过程和理论逻辑,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应遵循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现有学校教育形式相衔接、满足劳动者多样化培训需求以及符合职业培训活动内在规律四项原则。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可分为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包括需求分析体系、培训供给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培训实施体系四个子系统。加快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进程,应统筹解决构建方法与技术路线问题,持续拓展建设内涵与建设层次,整合职业培训资源,扩大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同时,要加强法律规制建设,及时解决相关衍生问题,不断创新建设体制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