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64)
- 2023(18530)
- 2022(16127)
- 2021(14887)
- 2020(12770)
- 2019(29352)
- 2018(28981)
- 2017(55601)
- 2016(30798)
- 2015(34545)
- 2014(34505)
- 2013(33894)
- 2012(31042)
- 2011(27884)
- 2010(27649)
- 2009(25409)
- 2008(25018)
- 2007(22246)
- 2006(18770)
- 2005(16186)
- 学科
- 济(119211)
- 经济(119074)
- 管理(86467)
- 业(83902)
- 企(68848)
- 企业(68848)
- 方法(59858)
- 数学(52689)
- 数学方法(52027)
- 农(32788)
- 财(31558)
- 中国(30722)
- 学(27547)
- 业经(26258)
- 贸(22813)
- 贸易(22808)
- 地方(22464)
- 农业(22294)
- 易(22156)
- 务(20882)
- 财务(20801)
- 财务管理(20758)
- 制(20028)
- 企业财务(19679)
- 理论(19412)
- 技术(18572)
- 和(18345)
- 环境(18245)
- 银(17056)
- 银行(16965)
- 机构
- 大学(437965)
- 学院(436620)
- 管理(170533)
- 济(169094)
- 经济(165480)
- 理学(149414)
- 理学院(147740)
- 管理学(144773)
- 管理学院(144018)
- 研究(143883)
- 中国(104591)
- 科学(94857)
- 京(91997)
- 农(81344)
- 财(75053)
- 所(73902)
- 业大(73195)
- 研究所(68272)
- 中心(66245)
- 农业(64827)
- 江(62295)
- 财经(61800)
- 北京(57114)
- 经(56355)
- 范(56331)
- 师范(55618)
- 院(51844)
- 经济学(50888)
- 州(50350)
- 技术(47457)
- 基金
- 项目(308424)
- 科学(239972)
- 基金(222963)
- 研究(215852)
- 家(197835)
- 国家(196214)
- 科学基金(166823)
- 社会(134169)
- 社会科(127071)
- 社会科学(127034)
- 省(121716)
- 基金项目(118807)
- 自然(112745)
- 自然科(110152)
- 自然科学(110115)
- 自然科学基金(108125)
- 划(103168)
- 教育(100025)
- 资助(92595)
- 编号(87211)
- 重点(69488)
- 成果(69385)
- 部(66909)
- 发(64658)
- 创(63675)
- 科研(60446)
- 课题(59844)
- 创新(59499)
- 计划(59073)
- 大学(56971)
- 期刊
- 济(172866)
- 经济(172866)
- 研究(116604)
- 学报(80144)
- 中国(76909)
- 农(72740)
- 科学(68740)
- 大学(58973)
- 管理(58337)
- 财(57303)
- 学学(55936)
- 农业(50118)
- 教育(44038)
- 技术(36774)
- 融(31974)
- 金融(31974)
- 业经(29389)
- 财经(29368)
- 经济研究(28239)
- 业(26374)
- 经(25080)
- 问题(22956)
- 版(22617)
- 图书(22109)
- 科技(21812)
- 业大(21171)
- 技术经济(20648)
- 统计(20144)
- 理论(19827)
- 商业(19484)
共检索到608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波 汪戎
利用CHIP2007数据,从一个兼合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个体特征的综合视角,实证研究劳动者就业参与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宏观方面,除人均GDP对劳动者就业参与影响为负外,其他因素对劳动者就业都有正向促进作用;微观方面,除年龄与劳动者就业概率呈倒"U"型关系外,劳动者的其他个体特征都显著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分样本分析发现:部分因素对城镇住户和流动人口的就业参与的影响略有差异。此外,几类稳健性分析也都证明研究结果可靠。
关键词:
就业参与 城镇住户 流动人口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丹淅 吴克明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越低,越有可能选择生存型自雇,中职和中技学历劳动者的生存型自雇和创业型自雇倾向低,大专及以上学历对劳动者选择创业型自雇有促进作用,对生存型自雇有相反影响,高等教育对劳动者自雇选择的总体效应为负。在中国,教育总体上不会促进劳动者自雇。工作年限对劳动者选择自雇具有倒U型影响,男性自雇倾向更强,婚姻有助于劳动者选择自雇,有6岁以下小孩的劳动者选择自雇的概率更高,家庭财富作为流动性约束的代理变量,有利于劳动者选择自雇。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市场稳定性,深入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创业型自雇的涌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庆玉
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劳动者的自由流动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考察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自由流动以及劳动力市场活力的影响,该文采用CHIP数据中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我国劳动者总体的离职倾向有所降低,但是劳动者个体的离职倾向因其自身特征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为了进一步确定劳动者离职倾向与《劳动合同法》实施之间的关系,该文利用双差分方法进行了考察,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确实显著降低了劳动者的离职倾向,并且这个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由于劳动者离职倾向的降低可能会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活力,该文最后针对劳动合同法的就业保护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丽娴 魏作磊
本文通过构造地区制造业服务化指标,使用1990~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作为工具变量,考察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地区制造业服务业程度的提高显著增加制造业劳动者的名义工资收入,考虑物价因素后,估计系数仍显著为正。但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服务业劳动者的名义工资收入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降低服务业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收入。进一步分析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不同技能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发现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显著提高低技能制造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显著降低低技能服务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这可能与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缺乏良好互动及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相关。因此,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府应积极鼓励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转型战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云霞 马野驰
文章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在相关理论框架下,实证研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行业内高、中和低技术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扩大了全行业高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缩小了中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率扩大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而后向参与率则缩小了就业差距。对于货物行业来说,呈现同样的影响效应。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服务业后向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总之,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由后向参与率对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参与率 就业结构 差距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昕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理论分析,利用CFPS数据和ESR模型探讨了教育对劳动者非正规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影响,评估了教育对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工资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劳动者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越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和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正规就业者,教育扩大了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都在本科阶段达到最高,本科教育在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上均具有生产功能和信号功能。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非正规就业、深化教育改革和构建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磊 王昭凤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是导致我国出现内需不足、出口剧增、流动性泛滥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1997-2006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的巨大就业压力。该研究结果对不同的模型设置、样本和时期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减弱;在低发展水平组,就业压力对劳动者报酬比例的负面影响更大。
关键词:
就业压力 劳动者报酬 剩余劳动力 失业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远伟
税收负担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测度指标,但目前的宏观税负无法测度劳动者的税收负担,因此找出对劳动者税负的测度指标便具有必然性。本文主要探讨一种新的税收负担指标,即劳动者税负,并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上,对劳动者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劳动者税负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勤 杨宜勇 程雅馨 杨泽坤
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对共享经济下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者就业选择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依据劳务分享平台"微工网"收集的数据,将劳动者分为有正式工作的兼职劳动者和完全兼职劳动者两类,在理论推演的基础上提出影响两类人群选择平台型灵活就业的推拉模型假设,通过分析得出两类劳动者在劳动选择中的推力与拉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推力方面主要体现在经历与现实匹配的认知度和经济负担之间的主客观差异,拉力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兼职平台工作时间灵活与可获得更多经济回报对两类劳动者的拉力作用程度强弱差异。研究还发现,较之传统灵活就业,劳动者主观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
关键词:
平台型灵活就业 就业选择 影响因素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宁 谢勇
留守经历不仅对农村儿童的即期福利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成年后的个人发展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河南、四川、江苏3省的农村问卷调查数据,使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劳动者就业质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了幼年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的留守经历总体上显著降低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其中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的"完全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负向影响强度更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幼年的留守时间越长,成年后的就业质量越低;3年及以上的长期留守经历会显著降低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初次留守发生在0~6岁年龄阶段对劳动者就业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贵富 苗馨月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人口劳动参与和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CHNS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果Probit模型分析了决定我国城镇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及就业率的诸多重要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低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男性、未婚之外的其他婚姻状况、身体健康、家庭成员16岁以下65岁以上占比低、除观察对象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收入高、农村县区、西部地区、调查失业率低、自雇就业比率和第二产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高的地区,老龄人口的劳动参与概率相对较高。低龄、大专以上毕业、身体健康、中部及东部地区、调查失业率低、自雇就业率和工业产值占比低的地区,老龄劳动力的就业概率相对较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 向鹏飞 王开玉 孙一平
本文采用CHIP数据库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利用截面ProbIt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研究了贸易开放与劳动力迁移对流动人员个体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提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效应日益显著,个体的劳动参与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日渐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中,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对个体就业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个体微观特征也显著影响着其劳动参与决策。更进一步,基于本地与外地户口的户籍分类研究显示,劳动者个体在性别、技能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外来劳动力的整体就业状况显著优于本地居民;另一方面,伴随开放程度的提升,个体劳动者之间的性别替代效应日渐显著,高技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程延园 谢鹏鑫 冯娇娇 王甫希 徐晓世
调解在快速解决劳动争议的同时是否会损害劳动者的权益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北京市六方联动调解机制2011-2015年的劳动争议案件数据,研究劳动者的让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84%的案件劳动者做出了让步,且其中64.4%的案件劳动者的让步程度大于50%。具体而言,劳动者教育程度越高,在调解中的让步程度越低;同一个案件中当劳动者人数增加时,其让步程度降低。当劳动者申请金额、诉求数量越多时,劳动者做出的让步程度越高;争议的原因也是影响劳动者让步程度的重要因素。同时,调解员的经验越丰富,劳动者的让步程度越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童天 莫荣 张玉杰
我国人社部门的就业工作将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最为突出的挑战就是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合理调整,其实质是劳动力就业素质的提升。本研究以就业素质(这里特指劳动者应具备的与就业相关的,除学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外显素质特征之外的潜在素质)为研究对象,以企业职工为研究样本开展调查,研究得到劳动者实现就业所必备的核心素质模型。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谈以及对1356名被试者的测试分析,构建了含六项基准就业素质和六项核心就业素质指标的劳动者就业素质模型以及相应的权重体系。本研究成果可为职业培训、人才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劳动者 就业 素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