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08)
2023(5673)
2022(4636)
2021(4050)
2020(3481)
2019(7724)
2018(7785)
2017(15529)
2016(7919)
2015(9094)
2014(9066)
2013(9212)
2012(8969)
2011(8391)
2010(8475)
2009(8093)
2008(7859)
2007(7104)
2006(6825)
2005(6355)
作者
(23868)
(20100)
(19918)
(19166)
(12754)
(9423)
(9230)
(7746)
(7716)
(7369)
(7081)
(6568)
(6516)
(6438)
(6282)
(6045)
(5978)
(5853)
(5700)
(5509)
(5269)
(4851)
(4678)
(4650)
(4636)
(4537)
(4349)
(4211)
(4038)
(3907)
学科
(60743)
经济(60690)
管理(26896)
(22029)
方法(19119)
(17706)
企业(17706)
数学(16709)
数学方法(16627)
地方(14613)
中国(11590)
地方经济(11516)
业经(10720)
(10076)
(9795)
(9738)
(7299)
信息(7231)
农业(7150)
经济学(6928)
(6862)
金融(6862)
(6580)
财务(6565)
财务管理(6555)
(6533)
产业(6482)
环境(6380)
理论(6338)
企业财务(6325)
机构
大学(129569)
学院(127863)
(65025)
经济(63981)
管理(49643)
研究(43876)
理学(41779)
理学院(41369)
管理学(40867)
管理学院(40611)
中国(34740)
(28869)
(26286)
科学(23372)
财经(23129)
(21974)
经济学(21453)
(20867)
中心(19975)
研究所(19311)
经济学院(18892)
(18842)
财经大学(16965)
北京(16928)
(15381)
(15323)
师范(15237)
(15036)
(14954)
业大(14388)
基金
项目(76852)
科学(61018)
基金(57846)
研究(56739)
(49160)
国家(48783)
科学基金(42398)
社会(39391)
社会科(37417)
社会科学(37406)
基金项目(29874)
(27767)
自然(25430)
自然科(24842)
自然科学(24838)
教育(24538)
自然科学基金(24404)
资助(24343)
编号(22891)
(22802)
成果(19602)
(17166)
国家社会(17139)
重点(16400)
(16397)
教育部(15397)
人文(15390)
项目编号(14943)
(14913)
大学(14778)
期刊
(79884)
经济(79884)
研究(41424)
中国(24668)
(23197)
管理(19542)
学报(16734)
科学(15383)
经济研究(14141)
(13968)
财经(13251)
(12919)
金融(12919)
大学(12716)
学学(11993)
(11510)
技术(10606)
业经(10479)
问题(9748)
农业(9125)
图书(8857)
技术经济(8191)
统计(7666)
理论(7489)
世界(7170)
(7095)
商业(6513)
教育(6510)
国际(6506)
情报(6440)
共检索到205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洁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个人信息的处理,伴随劳动合同的建立、存续与终结,因信息处理造成的侵害也贯穿劳动关系始末。在职场空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个人信息的不法侵害主要表现为:过度收集、职场监控与不当公开。侵害劳动者个人信息造成的损害呈现双层结构,即侵害个人信息本身的损害与由此衍生的劳动权益损害,后者主要表现为就业歧视和不法解雇。针对侵害信息本身所造成的损害,劳动者可以通过删除权、撤回权或更正权消除,请求恢复劳动关系;若损害仍无法弥补,还可主张物质性和精神性损害赔偿。但是针对信息处理导致的劳动权益损害,无法完全借助私法路径得以救偿,仍需回归劳动法。通过扩张劳动者单方解除权,预防和惩戒用人单位的信息处理行为;以集体合同规范行业内的信息处理活动,激活工会的职能,弥补劳动者的自治性缺陷;更新劳动基准的内涵,使其涵盖劳动者信息权益保护,将劳动者信息侵害纳入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范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勤法  程圆圆  
劳动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问题的根源在于用人单位管理权与劳动者个人信息权益的冲突,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剧了此种冲突,如何妥善平衡二者关系成为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劳动关系的特殊性使得纯粹私法规范和一般性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无法有效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劳动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面临价值定位过低、具体规则缺失、救济渠道不畅通等多重问题,欧盟的相关规则可资借鉴。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应当提升劳动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价值定位,将劳动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纳入劳动基准法,宣示保护劳动者的人格权益。法院应当在审判过程中构建合法、必要、正当、透明原则的审查机制。另外,还应当强化劳动行政部门的检查监督及指导咨询职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湘丽  
当前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现象比较严重。引发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原因可归纳为:劳动者与企业进行工资、劳动条件等"讨价还价"时,处于极不平衡的地位;我国政府运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劳动关系,尤其是约束企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力度还很不够;一些地方政府不能保证和维护劳动法律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人力、资金不够、工作方式单一;代表劳动者集体利益的工会组织尚未全面普及,而现有的工会又缺乏独立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劳动监察保护力量,改进劳动监察保护工作方式,改进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同时,还要引导工会发挥依法维权的机能,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创造舆论监督环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不久前,浙江杭州某服饰公司老板派人殴打侮辱讨薪女工事件引起热议,这是一起典型的恶意欠薪引发的刑事案件。当然这一事件的发生,对该公司社会责任形象的影响也是十分消极的。因此一定意义上讲,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避免侵害劳动者工资权益风险,不仅是维护企业内部和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在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劳动者都有哪些具体的工资权益以及损害这些权益的法律后果,本期我们接上期继续向您介绍侵害劳动者工资权益的情况主要还有哪些表现形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东方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可分为“海量数据的收集”“海量数据的训练”“模型的重复迭代”以及“模型的应用”四个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开发模式”“用户参与模式”以及“开源提供模式”三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与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的不合理使用、用户生成信息的非法再处理以及个人信息泄露或非法保留。相应的规制路径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在宏观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以及敏捷治理理念;在微观上,具体的规制方案应着眼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同开发模式,明确不同主体的个人信息合规处理要求以及应承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博文  
民事主体的信用权益是一项独立于名誉权的人格权益,以维持适当的信用评价为核心权能。侵害民事主体信用权益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频频发生。为此,可通过类型化识别的方法,将民事主体信用权益的侵害分为信息处理型侵害和非信息处理型侵害两种形态,厘清二者在侵权主体、过错认定和责任承担方面的差别。面对这两种侵害行为,应通过删除更正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为民事主体提供充分的侵害救济手段。其中,删除更正权的对象是信用信息处理者,其须对民事主体的请求作必要审核并及时处理;损害赔偿请求权指向造成损害的主体,在非信息处理型侵害中还包括有过错的信贷机构,损害赔偿的范围则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舒建玲  
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受侵害现象具有普遍性、严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这是由政府行为偏差、法律制度欠缺、工会组织软弱、劳动者自我维权能力弱、企业劳动法律意识淡漠等因素造成的。应在提高全社会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法律、工会和劳动者自身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使企业“不敢侵权”、“不能侵权”、“不想侵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尚元  
破产立法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郑尚元《破产法》是1986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疾风劲雨中出台的。其立法宗旨就是要建立起优胜劣汰的企业竞争机制,通过建立破产制度,给全民所有制企业走向市场注入一支强心剂,通过这一“威胁性”、“激将性”的举措,使企业完成走向市场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程延园  谢鹏鑫  冯娇娇  王甫希  徐晓世  
调解在快速解决劳动争议的同时是否会损害劳动者的权益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北京市六方联动调解机制2011-2015年的劳动争议案件数据,研究劳动者的让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84%的案件劳动者做出了让步,且其中64.4%的案件劳动者的让步程度大于50%。具体而言,劳动者教育程度越高,在调解中的让步程度越低;同一个案件中当劳动者人数增加时,其让步程度降低。当劳动者申请金额、诉求数量越多时,劳动者做出的让步程度越高;争议的原因也是影响劳动者让步程度的重要因素。同时,调解员的经验越丰富,劳动者的让步程度越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磊  
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对劳动者权益兼具增进效应与限制效应。作为简化和解放劳动的先进生产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就业灵活性,节约了必要劳动时间,凸显了劳动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作为资本替代和控制劳动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就业安全性,强化了资本对劳动的控制力和引导力。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保护和增进劳动者权益,需要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制度、劳动者技能培训制度、劳动关系认定和社会保障制度、劳资关系协商协调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雪强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社会发展的成果和财富逐渐累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劳动者之间出现了社会发展财富分配上的不公平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公平价值在经济社会中的体现,促生了许多社会矛盾,妨碍了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分析劳动者利益分配不公的现状和原因,建立起有效的法律机制,保障社会各类劳动者对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当务之急。
[期刊] 征信  [作者] 阿力木江·依明  
《民法典》虽然为个人信息权益提供救济途径,但以填补损失为宗旨的私法救济除存在事实不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举证难等实务难题之外,还存在难以有效治理一对多的个人信息权益侵害行为的制度性缺陷。这不仅妨碍个体通过私法寻求救济,还阻碍建立有效的数据保护激励机制。为了保持数据效用与个人信息安全之间的平衡、促进数据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有必要加强对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行为的社会法规制。一方面,需要激活私法救济的活力,并结合集团诉讼、公益诉讼等途径为个人信息权益提供事后救济;另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填补损失的同时,逐步实现风险规制,并建立强有力的外部激励机制作为制度保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广辉  郭松茂  
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民事责任郭广辉,郭松茂“19世纪是劳动者运动,20世纪则是消费者运动。”我国正在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共同特征,而且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作为“消费者权利的基本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的特别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