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76)
- 2023(2683)
- 2022(2233)
- 2021(1965)
- 2020(1662)
- 2019(3440)
- 2018(3412)
- 2017(6428)
- 2016(3737)
- 2015(4109)
- 2014(4083)
- 2013(3977)
- 2012(3736)
- 2011(3297)
- 2010(3344)
- 2009(3270)
- 2008(2939)
- 2007(2527)
- 2006(2308)
- 2005(2248)
- 学科
- 济(15487)
- 经济(15463)
- 业(9371)
- 管理(8579)
- 中国(7900)
- 方法(6428)
- 劳(5899)
- 劳动(5882)
- 数学(5868)
- 农(5863)
- 数学方法(5805)
- 企(5680)
- 企业(5680)
- 农业(4422)
- 地方(3522)
- 动(3486)
- 业经(3203)
- 贸(3179)
- 贸易(3177)
- 易(3100)
- 人口(3063)
- 动力(2915)
- 劳动力(2868)
- 法(2861)
- 财(2733)
- 农业劳动(2640)
- 农业人口(2592)
- 制(2514)
- 融(2351)
- 金融(2351)
- 机构
- 大学(48881)
- 学院(48565)
- 济(22309)
- 经济(21914)
- 研究(17977)
- 管理(17400)
- 理学(14773)
- 理学院(14594)
- 管理学(14309)
- 管理学院(14213)
- 中国(13989)
- 京(10535)
- 财(9924)
- 科学(9892)
- 所(9003)
- 中心(8148)
- 江(8076)
- 研究所(8046)
- 财经(7910)
- 经济学(7718)
- 农(7357)
- 经(7310)
- 经济学院(6957)
- 范(6889)
- 师范(6826)
- 北京(6586)
- 院(6555)
- 业大(6220)
- 财经大学(5936)
- 州(5884)
- 基金
- 项目(31880)
- 科学(25563)
- 研究(24139)
- 基金(23694)
- 家(20522)
- 国家(20333)
- 科学基金(17503)
- 社会(16220)
- 社会科(15369)
- 社会科学(15366)
- 基金项目(11949)
- 省(11719)
- 教育(11326)
- 自然(10548)
- 自然科(10350)
- 自然科学(10347)
- 划(10195)
- 自然科学基金(10159)
- 资助(9723)
- 编号(9700)
- 成果(8128)
- 部(7295)
- 重点(7214)
- 国家社会(7026)
- 课题(6961)
- 发(6674)
- 教育部(6500)
- 创(6400)
- 大学(6292)
- 性(6242)
共检索到80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继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浪潮后,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到来。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近年来人们都在谈论我国人口第三次出生高峰的到来。然而,文章中、文件中、宣传材料中、以至人口学的教学中,到处充斥着“生育高峰”的说法。看起来只是一字之差,实际上涉及对我们面临的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人口形势的正确认识与应持的正确态度。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和明确。什么是出生高峰?什么是生育高峰?二者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维卫 黄旭东 肖晓光
论我国城市劳动力的第三次转移廖维卫,黄旭东,肖晓光建国后,我国的城市劳动力出现了两次战略大转移。第一次出现在60年代初期,第二次城市劳动力的转移出现在十年“文化革命”期间。改革以来,由于制度变迁不协调,造成城市劳动力的大量富余,在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瀛通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发展历经两次人口生育高峰期。1986年人口出生率回升为20.77‰,一般认为,我国人口已步入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第一、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期之所以称为高峰期,最重要的函意是,其形成原是由于对人口作用认识不足及工作没有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叶文虎
人类社会已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次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文明"。古代中国成功地抓住了"第一次文明"的机遇,从而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数千年。近代中国由于错失了工业文明转折期的机遇,从而被排除于世界强国之林。当代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生产大国,面临着资源严重短缺的压力,作为消费大国和污染大国,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挑战。从思想观念、制度安排和技术革新三个层面开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折,为中国摆脱资源环境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重大的历史机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红 张静文
2019年1月26日,德国煤炭委员会宣布了淘汰煤电的时间计划表,确定了德国最晚将在2038年底之前彻底结束煤电时代。大众汽车公司也在近日高调宣布正在研发最后一代内燃机汽车,今后的经营重心将转移到电动汽车的生产上。2018年5月,日本第一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和日本人寿公司相继宣布将不再为煤电项目提供融资。在美国退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宋建慧
外国对华反倾销已经成为我国商品出口的头号“拦路虎”。随着我国加入 WTO的临近,外国对华反倾销可能掀起新高潮。本文对倾销在经济学和法律学上的意义进行了界定,对我国屡遭反倾销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倾销 反倾销 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夷谷,于丽莎
1986年以来,我国年出生人数再次出现了增多的势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各种场合广泛议论作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的到来。但在许多讲话、文件、文章表述形式上更多的人使用了“生育高峰”。这一提法模糊了当前的人口形势,若以此为出发点,将会导出不同的决策和措施。为了正确认识目前我国人口的发展势态,查瑞传老师在《人口研究》1991年第3期发表了“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不是一次生育高峰”,肯定了这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志源
2022年2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22年起在全国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利用4年的时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质量的家底。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出台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了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具体方法、方式及内容,并对80个县份试点模式做了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
土壤普查 数据库 土壤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志源
2022年2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22年起在全国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利用4年的时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质量的家底。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出台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了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具体方法、方式及内容,并对80个县份试点模式做了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
土壤普查 数据库 土壤质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伯海
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规模,不论从产值或从就业人数,都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60~70%,而且呈现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得到大力发展,1992年8月,国务院确定到1995年,要的国民核算全部转到新核算体系的转道上去。新旧核算体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新国民核算体系扩大了生产核算的范围,进一步认定把包括第三产业产值在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量的中心指标。这一切,对比过去只认定物质生产才是生产的MPS核算观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和变化。但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容不了三次产业理论,因而存在一些对立的分歧,笔者就此问题作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诗情
第三次分配作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补充,对促进社会资源的均衡流动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积极意义,其中蕴含的强大的社会精神力量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社会环境下,第三次分配虽然已经存在一定的主体力量和实现渠道,但其机制的构建仍有不可忽视的缺陷,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作为其主渠道的公益慈善力量也待进一步优化,推动第三次分配机制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慈善力量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亚萍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零售业最近20年的发展过程,并根据零售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的应对思路与策略。针对研究问题,通过文献检索、访问专家、实地考察、市场分析等方法,获得了有关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实践感悟。本文发现,我国零售业将从单一的零售模式向多元的零售模式发展,其核心是关注消费者需求,细化内部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差异化经营。
关键词:
零售业 连锁经营 转型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纪建强 翟晓鸣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使化石能源大国的资源优势下降,能源竞争以合作与互利为主,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边界模糊化,企业组织小型化,武器装备智能化,编制体制平面化、网络化、功能化,战场环境人为化。中国应积极响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流,抓住机会窗口。
关键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 影响 应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露露 韩超
在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危机导致世界各国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背景下,第三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但学界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基于此,本文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论争论进行了梳理,并在分析历次工业革命技术演进的基础上,界定"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结合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经验,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 再工业化 新能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