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2)
2023(2046)
2022(1713)
2021(1591)
2020(1294)
2019(3043)
2018(3084)
2017(6004)
2016(3284)
2015(3696)
2014(3555)
2013(3679)
2012(3405)
2011(2889)
2010(3009)
2009(2736)
2008(2705)
2007(2522)
2006(2213)
2005(2110)
作者
(9052)
(7454)
(7325)
(7242)
(4789)
(3492)
(3250)
(3007)
(2895)
(2645)
(2627)
(2566)
(2510)
(2405)
(2404)
(2279)
(2278)
(2215)
(2163)
(2008)
(1854)
(1822)
(1753)
(1722)
(1712)
(1690)
(1586)
(1561)
(1514)
(1500)
学科
(12980)
经济(12960)
(9010)
管理(7962)
方法(6440)
(5935)
企业(5935)
数学(5696)
数学方法(5665)
中国(5366)
(5081)
(5012)
(4965)
劳动(4948)
(4880)
银行(4869)
(4750)
(4381)
金融(4381)
农业(3630)
(3542)
贸易(3537)
(3493)
(3421)
体制(3177)
(3067)
(2909)
业经(2899)
人口(2418)
动力(2389)
机构
大学(45122)
学院(44328)
(20919)
经济(20572)
管理(16976)
研究(15490)
理学(14323)
理学院(14174)
中国(14022)
管理学(13946)
管理学院(13861)
(9920)
(9430)
科学(8582)
财经(7954)
(7812)
中心(7615)
(7385)
经济学(7281)
(7110)
研究所(6995)
(6906)
经济学院(6614)
财经大学(6180)
北京(5970)
业大(5922)
(5771)
农业(5590)
(5297)
师范(5240)
基金
项目(29542)
科学(23492)
基金(22427)
研究(21511)
(19645)
国家(19488)
科学基金(16590)
社会(14619)
社会科(13951)
社会科学(13950)
基金项目(11352)
(10437)
自然(10211)
自然科(10031)
自然科学(10030)
自然科学基金(9852)
教育(9669)
资助(9649)
(9213)
编号(8223)
(6981)
成果(6824)
重点(6637)
国家社会(6568)
教育部(6089)
人文(5806)
(5806)
中国(5700)
科研(5688)
(5634)
期刊
(21438)
经济(21438)
研究(13339)
中国(11887)
(7408)
金融(7408)
(7371)
学报(7065)
管理(6595)
(6432)
科学(6329)
大学(5638)
学学(5365)
农业(4332)
财经(4299)
(3720)
经济研究(3615)
教育(3471)
技术(3226)
业经(2977)
问题(2942)
理论(2649)
(2523)
(2508)
统计(2443)
国际(2433)
实践(2342)
(2342)
世界(2307)
资源(2268)
共检索到71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会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2年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自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夏小伟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理论探讨中还是在执法实践中,社会保险费的追究时效都是一个头疼且多有争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以及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偏差。笔者作为一名劳动保障监察员,也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本文首先阐述劳动监察时效的性质,随后探讨为什么社会保险费的追缴应当适用劳动监察时效。同时,结合笔者承办的四个典型社会保险费投诉案例,分析当前执法实践中追缴社会保险费的时效适用问题及存在的争议,以期与大家探讨这一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夏小伟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理论探讨中还是在执法实践中,社会保险费的追究时效都是一个头疼且多有争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以及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偏差。笔者作为一名劳动保障监察员,也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本文首先阐述劳动监察时效的性质,随后探讨为什么社会保险费的追缴应当适用劳动监察时效。同时,结合笔者承办的四个典型社会保险费投诉案例,分析当前执法实践中追缴社会保险费的时效适用问题及存在的争议,以期与大家探讨这一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世松  翟常观  
进入1999年11月份,山东省胶州市劳动监察与公安部门“110”实现联动,对突发性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案件,当事人可直接向“110”报警,由“110”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一般性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案件,可直接拨打劳动监察机构投诉举报专线电话。这是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蒋飞  
2004年12月 4日,上海市劳动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专题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的专家主要有: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董保华,上海市劳动局法律顾问室主任张宪民,上海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屠国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薛文成、张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郭文龙,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乔佩华,上海市劳动局法规处处长戴建平,上海市劳动局关系处处长杜可风,上海市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处副处长余成斌,以及部分法院的法官代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国琴  
劳动保障监察是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性行政力量,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理念决定了其既要履行为劳动权益实现提供国家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又要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双重价值目标。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定位应以"二元"本质属性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基于对劳动监察职能国际发展趋势与新时代对劳动保护升级现实要求的综合考量,劳动保障监察职能范围广泛性的制度安排具有现实合理性。当前引发劳动争议的主因源自雇主劳动违法的客观现实,以及劳动执法权与行政调解手段的职能优势互补特点,劳动保障监察作为劳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参与主体兼承的调解职能制度扩容也成为必要,但应按类型划分实行分类处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施德福  李荔  柏晓君  
所谓受案范围交叉是指当事人就同一劳动争议或违法行为,既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机构裁决,也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目前,两部门受理案件范围的划分,是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其受案范围交叉的案件类型主要是:工资、社会保险、履行劳动合同等三类案件。这三类案件中,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贺永胜  
我国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规则在劳动监察执法实践中毫无意义。劳动监察执法中的非法证据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方法、程序收集的证据。劳动监察执法活动中排除非法证据是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人权保障、程序正义的要求。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应当由行政相对人在案件调查处理程序中提出,而由劳动监察部门承担证明获取证据合法的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建  张威  王文珍  
2006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首次启动了行政法规立法后评估研究工作,并确定了第一批评估项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其中惟一的一部劳动保障立法。由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劳动保障部法制司和劳动科学研究所三方组成的课题组经过调查和研究,完成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现予刊登,供参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东  
为贯彻落实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修订)》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广西柳州市人社局整合了本系统行政执法资源,该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与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首次联动执法,从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这是在广西范围内首次实现由劳动监察与社保局联动执法。此次专项检查范围为各类用人单位,重点是劳务派遣单位和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单位、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袁建文  
2012年以来,江西省于都县劳动监察大队、仲裁委为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合力办案,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多措并举调处劳动纠纷。一是建立健全劳动监察、仲裁"二位一体"的维权平台。建立劳动监察、仲裁联合接待室,监察大队(仲裁办)工作人员兼管接访,负责信访接待、登记,疏导上访群众,做好政策咨询和解释工作,缩短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