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0)
- 2023(9954)
- 2022(8276)
- 2021(7494)
- 2020(5859)
- 2019(13466)
- 2018(13396)
- 2017(25363)
- 2016(14229)
- 2015(16171)
- 2014(16246)
- 2013(16082)
- 2012(15599)
- 2011(14254)
- 2010(14743)
- 2009(13538)
- 2008(13750)
- 2007(12790)
- 2006(12070)
- 2005(11345)
- 学科
- 济(67217)
- 经济(67056)
- 业(35665)
- 管理(33534)
- 企(25820)
- 企业(25820)
- 中国(24875)
- 农(23389)
- 方法(22655)
- 地方(19089)
- 业经(18043)
- 数学(17260)
- 数学方法(16986)
- 农业(15977)
- 学(14315)
- 制(13385)
- 财(13105)
- 理论(12623)
- 银(12355)
- 银行(12321)
- 行(11971)
- 融(11922)
- 金融(11917)
- 和(11684)
- 贸(11304)
- 贸易(11291)
- 发(11271)
- 易(10820)
- 教育(10738)
- 地方经济(10291)
- 机构
- 学院(211781)
- 大学(211354)
- 济(88020)
- 经济(86099)
- 研究(80665)
- 管理(72930)
- 中国(61491)
- 理学(60685)
- 理学院(59801)
- 管理学(58557)
- 管理学院(58139)
- 科学(49016)
- 京(46918)
- 所(42704)
- 财(42681)
- 农(39765)
- 研究所(38051)
- 江(35785)
- 中心(35386)
- 范(32971)
- 师范(32693)
- 财经(32179)
- 农业(30595)
- 北京(30545)
- 业大(30409)
- 经(28853)
- 州(28149)
- 院(27890)
- 经济学(27315)
- 省(26656)
- 基金
- 项目(128167)
- 科学(101055)
- 研究(97130)
- 基金(90696)
- 家(78476)
- 国家(77699)
- 科学基金(65282)
- 社会(63288)
- 社会科(58692)
- 社会科学(58667)
- 省(51699)
- 基金项目(47185)
- 教育(45466)
- 划(43369)
- 编号(40226)
- 自然(39190)
- 自然科(38278)
- 自然科学(38267)
- 自然科学基金(37569)
- 资助(36676)
- 成果(35371)
- 发(32207)
- 课题(29835)
- 重点(29679)
- 部(28248)
- 发展(27005)
- 展(26592)
- 创(25870)
- 国家社会(25098)
- 性(24684)
共检索到352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玉秋
劳动的构成要素是进入劳动过程中的一切使劳动之所以成为某种具体劳动的各种条件或因素。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科技水平不同,各种要素在劳动中的作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劳动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也不一样。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条件下,劳动的构成要素有了新的内容并突出了乘数要素的作用。研究劳动的乘数要素的作用对于鼓励创新劳动和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劳动 劳动要素 乘数要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素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这一基石之上的剩余价值学说 ,是系统揭示商品经济社会的客观内在联系及其支配具体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理论。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从《资本论》所运用的抽象法和唯物辩证法中去透彻理解和对待这一科学理论 ,并用以深化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值关系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认识 深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董刚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其核心是确立了劳动这一基本的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价值增值中核心的和唯一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面临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严重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理论的精髓的同时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发展和深化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马克思认为只有生产性劳动才创造价值,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当今尤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素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揭示商品经济社会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 ,仍然是指导我们研究我国商品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理论。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就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泰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德云
(一)回顾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源头。众所周知、劳动价值论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在马克思之前,其 思想的影子最早可溯源至古罗马时期,在前古典时期的有关价值和劳动价值的论述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阿圭那的“公平价格”理论。在古典时期,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不能认识到劳动的两重性,他们的理论不尽完善,如斯密教条及价值定义的二元性等。此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也遇到两大矛盾。他本人及其后继者都无法逾越。在穆勒等马克思斥之为庸俗经济学家的修修补补和马尔萨斯等人的攻击下,使得其理论体系最终宣告瓦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易培强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涉及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晏智杰同志在《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3期《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文(以下简称《晏文》)中提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促使我们加深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首先还是需要对这个理论本身的原意和真谛有更深和更准确的理解”,“因而确有重温并准确把握该理论之必要”(以下所引晏智杰同志的观点均出自该文——作者注)。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在读了该文后我却发现文中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理解,却存在不准确甚至误解。为此,以下就两个问题与晏智杰同志进行商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虹 包青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正确认识劳动二重性学说和社会必要劳动理论以及总体劳动者理论是科学的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晓光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新认识 ,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坚持这一理论合理的科学的内核 ,发展这一理论尚未得到充分展开的部分 ,放弃陈旧过时的结论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理论上的创新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坚持 发展 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佟亚辉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文章指出,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劳动环境、劳动关系、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契机。要保证理论的生机,就必须使理论与变化的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锦辉
必须在坚持的基础上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深化劳动价值论要反对借深化之名,行否定与扭曲之实这两种倾向,要从三个方面出发深化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 坚持 深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曙东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谓简单劳动就是指那些事先不需要经过培训和学习,只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所谓复杂劳动是指那些事先需要经过培训和学习后,劳动者才有能力从事的劳动。马克思指出:“比重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价值量数倍于简单劳动。同时,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以简单劳动为标准,对复杂劳动进行量化,进而得出复杂劳动的价值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思光
本文从创造价值劳动的范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结论,以及价值规律的表述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创新。提出:应把创造价值劳动的范围拓展到人类的一切劳动;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科学发展度系数;应把价值规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改为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着商品价值量,应该把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删除。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斯扬
21世纪以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劳动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目前,学界从多种角度对数字劳动进行界定,但是一些观点之间存在冲突。化解冲突的关键在于回归马克思劳动观。马克思劳动观既包含他对劳动内涵的基本规定,又包含对劳动外延的科学阐述。基于马克思劳动观来界定,数字劳动仍遵循马克思对于劳动内涵的本体论、目的论和唯物论规定。但数字劳动作为一种人类劳动的新形式,发展出了劳动者运用数字劳动工具来改造数据劳动资料并使之符合需要的新内涵。数字劳动不是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颠覆,也不是概念创新,而是对人类劳动发展的拓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晓东 黎莎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就服务劳动理论的几个核心争议点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结合马克思的服务劳动思想对这些核心争议点进行回应,在理论上明确服务劳动的性质类属。在当下中国转入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践中,识别服务劳动与第三产业大统计口径中不同劳动类属的区别,有助于探索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劳动支撑和关联着大量的实体经济内容,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服务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服务劳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未来可结合互联网情境对服务劳动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问题展开专门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