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8)
- 2023(11228)
- 2022(9752)
- 2021(9182)
- 2020(7510)
- 2019(17342)
- 2018(17280)
- 2017(33368)
- 2016(18218)
- 2015(20499)
- 2014(20684)
- 2013(20488)
- 2012(18669)
- 2011(16729)
- 2010(16626)
- 2009(14950)
- 2008(14494)
- 2007(12862)
- 2006(11238)
- 2005(9377)
- 学科
- 济(74007)
- 经济(73933)
- 管理(51244)
- 业(47043)
- 企(38060)
- 企业(38060)
- 方法(33428)
- 数学(28869)
- 数学方法(28573)
- 中国(20723)
- 农(20471)
- 地方(19778)
- 业经(16354)
- 财(16090)
- 学(15741)
- 农业(14280)
- 和(12608)
- 理论(12552)
- 环境(12162)
- 贸(11874)
- 贸易(11867)
- 制(11435)
- 易(11426)
- 技术(11020)
- 教育(10850)
- 地方经济(10742)
- 银(10170)
- 银行(10137)
- 务(10087)
- 划(10038)
- 机构
- 大学(253253)
- 学院(252288)
- 管理(103240)
- 济(96373)
- 经济(94080)
- 理学(89828)
- 理学院(88814)
- 管理学(87333)
- 管理学院(86874)
- 研究(82517)
- 中国(60830)
- 京(54457)
- 科学(52916)
- 财(42247)
- 所(40591)
- 农(38473)
- 中心(37962)
- 业大(37876)
- 研究所(37264)
- 江(36425)
- 范(35060)
- 师范(34773)
- 北京(34425)
- 财经(34404)
- 经(31312)
- 院(30815)
- 州(30243)
- 农业(29708)
- 师范大学(28185)
- 经济学(27994)
- 基金
- 项目(179411)
- 科学(140877)
- 研究(133305)
- 基金(128579)
- 家(111349)
- 国家(110400)
- 科学基金(95111)
- 社会(82513)
- 社会科(78013)
- 社会科学(77993)
- 省(70781)
- 基金项目(69305)
- 自然(61958)
- 教育(61101)
- 自然科(60445)
- 自然科学(60434)
- 划(59529)
- 自然科学基金(59299)
- 编号(55747)
- 资助(52309)
- 成果(44704)
- 重点(39886)
- 部(39011)
- 发(38560)
- 课题(38208)
- 创(37063)
- 创新(34499)
- 项目编号(34124)
- 科研(34090)
- 教育部(33356)
- 期刊
- 济(104453)
- 经济(104453)
- 研究(72623)
- 中国(48894)
- 学报(38894)
- 管理(36408)
- 科学(36364)
- 农(34701)
- 教育(32172)
- 财(29684)
- 大学(29320)
- 学学(27138)
- 农业(24611)
- 技术(22904)
- 融(20125)
- 金融(20125)
- 业经(17634)
- 图书(16615)
- 财经(15754)
- 经济研究(15561)
- 问题(13475)
- 理论(13264)
- 经(13263)
- 科技(12821)
- 资源(12582)
- 实践(12450)
- 践(12450)
- 技术经济(11952)
- 业(11929)
- 情报(11436)
共检索到362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尚建华 李文静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发布,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做出了整体部署,也对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实行的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管理工作存在各地发展不平衡、层级较低、制度定位不清且缺乏统筹协调以及部分地区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应当建立起各主体定位清晰、各制度功能明确且相互衔接配合顺畅的有机系统,并在此前提下,对该有机系统中的各项制度予以发展完善。
关键词:
社会信用 劳动用工 信用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栓兴 王永莲 杨卫军
生态工程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劳动力投入。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生态工程建设中劳动用工制度经历了几次重要变迁。由于目前农村所实行的“一事一议”制度存在交易成本高等缺陷,因此,我国生态工程建设中必将面临着用工难的窘境。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三个,一是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二是以私人承包制替代“一事一议”,三要依靠国家加大在生态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关键词:
生态工程 劳动用工 “一事一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莲
生态工程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劳动力投入。建国以来,我国生态工程建设中劳动用工制度经历了几次重要变迁。由于目前农村所实行的“一事一议”制度存在交易成本高等缺陷,因此,我国生态工程建设中必将面临着用工难的窘境。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三个,一是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二是以私人承包制替代“一事一议”;三要依靠国家加大在生态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关键词:
生态工程 劳动用工 “一事一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吉奎
近年来,石油行业钻井队的阶段性缺员矛盾十分突出。在钻井生产的旺季,所有钻井队满负荷高速运转,职工超时劳动非常突出。而在钻井生产的淡季,只有三分之一的钻井队能够维持正常生产,人员相对比较富余。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琦 吴清军 杨伟国
以数字平台为媒介的工作究竟是"灵活自由的"还是"受到严格控制的"?数字平台工作参与者是"雇员"还是"独立合同工"?现有文献观点不一。已有文献主要从劳动法律的角度围绕从属性展开分析,本文认为,应将平台工作关系主体置于讨论的出发点,并采用"控制动机—事实从属性"的两层次分析框架。通过对P网约车平台的案例分析,我们认为,平台企业商业策略的复杂、多变性是造成用工性质判定困境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关系的质量与主体双方的策略选择密切相关。对于以网约车平台用工为代表的新型工作安排,应当对平台企业策略选择、劳动者的异质性、劳动者相对于平台的事实从属性给予充分关注。
关键词:
平台企业 网约车平台 劳动用工 劳动过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光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各行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劳动用工方式也在向新形态下的劳动用工方式变化,文章分析在新业态下劳动用工的背景和意义,互联网时代新劳动用工的特点,新业态的表现形式、用工方式及挑战和反思,并对现有用工环境和制度的冲击及劳动用工面临的困境进行挖掘,分别从新业态劳动关系出现的问题、对原有劳动关系的影响、对现有劳动制度的挑战和新业态下劳动用工模式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就劳动监察部门在面对互联网新业态的劳动用工应如何应对才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思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阳 彭博
继打车软件火爆以来,"专车"作为私人用车市场的新生力量正逐步成为许多民众出行的优先选择。专车运营在为出行者带来便利、为专车司机赢来丰厚收益的同时,这个行业背后的劳动用工问题却值得我们商榷。专车司机是否与打车软件平台或是汽车租赁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专车司机的权益能否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越来越多的该类案件出现在劳动仲裁阶段,囿于专车的法律地位目前尚未明确,因此,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于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荃
完善外资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张荃社会主义中国自从诞生那天起,就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申国经济建设与世界经济建设的关系,当作建国立业的根本问题来对待。70年代后期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国策确立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中国企联雇主工作部课题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鲍立刚
非全日制劳动用工作为灵活用工和自由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金融危机阴影还未完全消失的今天,特别是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未来,备受企业的关注和青睐。由于有关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法规很少,并且相关内容分散,人们对此种用工形式缺乏深入的了解;企业在非全日制用工过程中,存在用工风险,劳动者权益也常常受到侵害。因此,对非全日制用工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不仅能帮助企业合理合法规避风险,而且能够维护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非全日制 多重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 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建民 沈怀忠 谢圣文
企业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其富余人员如何安置?这已成为我国企业劳动改革的一大难题.对此,本文作者设想了一种新的企业劳动用工模式,其基本特点在于利用岗少人多的供求矛盾,采用一定方法激励内部竞争(岗位),从而使企业在岗人员和富余人员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作者还对这一模式的具体构造和效应进行了比较新颖而深入的阐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际林
今年7月和8月,河北省衡水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的范围是各类用人单位,重点是劳务派遣单位和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单位,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制造、采矿、餐饮企业和其他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个体经济组织。专项检查的内容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用工备案情况;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职工工资、执行最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雄 田力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劳动用工诚信建设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意义重大。我国当前面临的劳动用工诚信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道德问题,更多的与制度短缺和制度不当有关。从制度层面寻求破解失信问题是必由之路,劳动用工诚信建设归根结底需要依法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目前,劳动用工诚信法律保护显示度不足,无论是理论与制度,还是现实与将来,都迫切需要我国应当加快依法构建劳动用工诚信制度保障体系。改革基本思路是:厘清我国劳动用工诚信法律规制现状及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一揽子"法律建设与改革措施。同时,加强用人单位诚信用工文化建设,引导劳动者依法诚信维权,把握政府对媒体报道的主动权。
关键词:
劳动用工诚信 法律规制 制度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