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95)
- 2023(4514)
- 2022(3734)
- 2021(3467)
- 2020(2879)
- 2019(6502)
- 2018(6438)
- 2017(12049)
- 2016(6923)
- 2015(7729)
- 2014(7584)
- 2013(7421)
- 2012(7026)
- 2011(6409)
- 2010(6536)
- 2009(6045)
- 2008(6370)
- 2007(5856)
- 2006(5101)
- 2005(4735)
- 学科
- 济(28192)
- 经济(28161)
- 业(19519)
- 管理(18021)
- 方法(14844)
- 企(14059)
- 企业(14059)
- 数学(12922)
- 数学方法(12668)
- 农(8897)
- 学(8661)
- 中国(7366)
- 农业(6501)
- 财(6322)
- 业经(5956)
- 劳(5567)
- 劳动(5549)
- 理论(5499)
- 贸(4704)
- 贸易(4704)
- 易(4580)
- 务(4497)
- 财务(4485)
- 财务管理(4479)
- 企业财务(4207)
- 和(4043)
- 制(4027)
- 环境(3703)
- 银(3636)
- 银行(3609)
- 机构
- 大学(105758)
- 学院(104628)
- 济(40484)
- 经济(39700)
- 研究(38646)
- 管理(36306)
- 理学(31551)
- 理学院(31129)
- 管理学(30201)
- 管理学院(30013)
- 中国(28047)
- 科学(26395)
- 京(23523)
- 农(22984)
- 所(21482)
- 研究所(19969)
- 业大(18747)
- 农业(18352)
- 财(18008)
- 中心(16480)
- 江(16370)
- 财经(14912)
- 北京(14742)
- 范(14452)
- 师范(14249)
- 院(14016)
- 经(13571)
- 经济学(13476)
- 州(12575)
- 经济学院(12238)
- 基金
- 项目(71533)
- 科学(55160)
- 基金(52020)
- 研究(48119)
- 家(47795)
- 国家(47441)
- 科学基金(39090)
- 社会(30096)
- 社会科(28471)
- 社会科学(28464)
- 省(27281)
- 自然(26643)
- 基金项目(26490)
- 自然科(26075)
- 自然科学(26063)
- 自然科学基金(25596)
- 划(23714)
- 资助(22791)
- 教育(22556)
- 编号(18428)
- 重点(16664)
- 部(15769)
- 成果(15327)
- 发(14687)
- 计划(14274)
- 创(14141)
- 科研(14090)
- 创新(13315)
- 课题(13187)
- 国家社会(13021)
共检索到153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雷业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的关键。在经济管理思想中,"劳动生产率"这一概念至少有七种定义。明确"劳动生产率"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各定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寻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劳动生产率"这一指标,不仅应进入宏观经济统计,还应成为企业日常核算的重要内容。对"劳动生产率"的核算,不仅要核算活劳动的生产率,还应核算对象化劳动的生产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解龙
作者认为,方法论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研究和发展非常有限的首要障碍。因此,作者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的原理,认为从孤立的静态角度来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但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则不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新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晟明 王林辉 赵贺
文章通过引入人机匹配度拓展任务模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上探究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人机协作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人工智能的适度应用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但过度应用会因人机不匹配而引发劳动生产率损失。(2)劳动综合能力增强可提高人机匹配度,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并且劳动者的情绪稳定、社交、信任等非认知能力的增强能显著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3)不同产业及岗位的人机协作对劳动能力存在差异化偏好,其中第一和第二产业人机协作偏好劳动者具备认知能力,而第三产业偏好非认知能力;常规和非脑力岗位偏好认知能力,非常规和脑力岗位偏好非认知能力。文章认为,需要合理规划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和程度,重视劳动者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帆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速更是显著。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相对地,劳动配置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并不显著,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强化。劳动配置结构变化贡献度较小,与劳动力跨部门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行业内部生产率提高与分工演进、资本深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密切相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荣兆梓
劳动生产率是包含着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量劳动的生产率。而传统的理解则认为劳动生产率只是表征活劳动效率,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且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种种矛盾和缺憾。同时,总劳动生产率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困难也是导致人们用活劳动生产率代替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之一,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是运用活劳动系数和物化劳动系数。值得强调的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增长方程与新古典增长方程虽然在形式上颇为相似,在实质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帮喜 赵文睿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果在具体数值和分布上均有较大差异,并且数据间隔时长或缺失时长的增加会导致TFP增长率的低估;而TLP的测算是以全劳动量的计算为基础,其绝对数值不会随着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结果更为稳健。除此之外,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过CIP数据测算所得的1981—2010年37个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8个行业大类对TLP增长的贡献率,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治国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对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的生产力”(即劳动生产率——笔者注)的“劳动”应该如何理解?有的同志理解为是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内的全部劳动。但更多的同志却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无涯 鲁志国
就业人口规模变动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的常态,而区域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建设加剧就业人口流动性。文章以区域劳动生产率为逻辑原点,构建一个基于"企业-行业-产业-经济体"为核心的弹性体系,结合产业发展速度、城市发展速度等若干变量,实现预测城市就业人口规模的目标;并应用该模型对苏州2013-2020年就业人口预测并得出若干结论。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就业人口 预测方法 苏州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金昌
本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从企业、制造业和国家三个角度进行了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计算结果表明 :和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反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并非低于发达国家 ,而是高于发达国家。这种结论上的差异并非来源于所采用的数据和计算公式 ,而是来源于计算劳动生产率时投入和产出的计量单位。在比较研究中 ,我们习惯于投入产出均用价值量指标即“元 /元”来计算资本的生产率 ,用“元 /人·年”指标来计算劳动的生产率。由于不同国家同样数量的“人·年”劳动投入折算为价值量投入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致使使用不同计量单位计算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本文认为 ,进行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正确的计算方...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国际比较 指标计算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