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4)
- 2023(7921)
- 2022(5891)
- 2021(5143)
- 2020(4033)
- 2019(9036)
- 2018(9108)
- 2017(17876)
- 2016(10120)
- 2015(10998)
- 2014(11043)
- 2013(10636)
- 2012(9275)
- 2011(8206)
- 2010(8322)
- 2009(7510)
- 2008(7243)
- 2007(6379)
- 2006(5867)
- 2005(5517)
- 学科
- 济(47805)
- 经济(47765)
- 业(25383)
- 管理(24414)
- 中国(19265)
- 方法(18510)
- 数学(17004)
- 数学方法(16836)
- 企(16650)
- 企业(16650)
- 农(15000)
- 地方(11513)
- 农业(10478)
- 业经(10406)
- 财(8874)
- 产业(8446)
- 制(7879)
- 学(7787)
- 城市(7643)
- 发(7544)
- 劳(7130)
- 劳动(7112)
- 结构(6375)
- 体(6362)
- 贸(6319)
- 贸易(6316)
- 环境(6152)
- 易(6104)
- 人口(5849)
- 发展(5848)
- 机构
- 学院(141420)
- 大学(140939)
- 济(63233)
- 经济(61981)
- 管理(51344)
- 研究(50723)
- 理学(44615)
- 理学院(44079)
- 管理学(43216)
- 管理学院(42974)
- 中国(36693)
- 科学(30886)
- 京(30089)
- 财(26496)
- 所(25117)
- 农(24795)
- 研究所(22982)
- 中心(22423)
- 财经(21867)
- 经济学(21590)
- 业大(21309)
- 江(21035)
- 经(20102)
- 经济学院(19552)
- 农业(19474)
- 范(19076)
- 师范(18847)
- 院(18564)
- 北京(18467)
- 州(16435)
- 基金
- 项目(98534)
- 科学(79093)
- 基金(73718)
- 研究(69557)
- 家(64865)
- 国家(64392)
- 科学基金(55842)
- 社会(48047)
- 社会科(45733)
- 社会科学(45720)
- 基金项目(38460)
- 省(37797)
- 自然(35202)
- 自然科(34476)
- 自然科学(34470)
- 自然科学基金(33855)
- 划(31899)
- 教育(31616)
- 资助(29839)
- 编号(26685)
- 重点(22483)
- 发(22180)
- 部(21676)
- 国家社会(21183)
- 成果(20419)
- 创(19481)
- 课题(18915)
- 教育部(18697)
- 科研(18580)
- 创新(18401)
共检索到205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芳芳
相对于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与发达国家两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的现象相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在无形之中对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需求规模,在由工业化向城市化跃进时期,相对于第二产业,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则更加直接且强大,第三产业也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但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缺口。本文基于理论和典型化事实,利用MSVA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差异 城市化 就业结构优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芳芳
相对于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与发达国家两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的现象相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在无形之中对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需求规模,在由工业化向城市化跃进时期,相对于第二产业,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则更加直接且强大,第三产业也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但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缺口。本文基于理论和典型化事实,利用MSVAR模型检验了当前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化是否是二三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并在检验过程中挖掘制约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因素。研究结论显示,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并改善城市化进程中的政策环境是发挥城市化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关键。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差异 城市化 就业结构优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国勋
经济增长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又对增长产生重要的作用。世界经济的发展显示,增长加速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同时伴随着资本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或者国际贸易的更大开放。就业结构的变化又和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又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分析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欧阳博强 孙学涛 王振华
利用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城市化的门槛效应,并据此分析了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与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呈倒"U"形关系;产业结构的"工业化"倾向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城市化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特征,中等城市化水平下的"工业化红利"最为显著;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协同影响,但存在地区差异;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在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不能完全归因于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倾向。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 门槛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毛丰付 潘加顺
提高城市化质量和劳动产出效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平稳期假定做出的,这与中国当前发展情境不符。本文在城市产出总量函数中引入了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变量,考察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关键经济变量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本文发现:劳均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并且呈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特征。总体上看,资本深化的作用最大但呈缓慢下降态势,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的作用为正且呈"倒U型"变动,而人口集聚呈"规模报酬递增",要...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延中 王国洪
本研究以我国大陆31个省份2003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研究了最低工资标准对我国体制内和体制外就业人员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不同地区、不同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员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其中,最低工资标准与体制内人员的就业存在较弱的正向关系,而对体制外人员的就业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生产率 就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忠 张雅丽
本文从劳动生产率角度分析了产业、就业关系优化所应遵循的准则,通过对产业进行效率分类,提出通过劳动力转移实现产业、就业关系优化的路径,并在对陕西省的实证研究中,对产业、就业关系合理范围的确定进行了说明。陕西省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农业存在大量劳动力剩余,目前仍应将工业作为吸纳的主要部门,房地产业、金融业、营利与非营利性服务业作为辅助部门,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哲
本文在考察中国城市化水平和增速变化的基础上,通过两部门劳动力要素流动差异模型,推演出影响城市化动力的两大内生因素为工农业产品价格和劳动生产率,并基于两者差异,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动力的内生机制和实现情况,认为影响中国城市化增速变化的重要原因来自作为城市化动力的工资率差异。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缓慢提升和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中国城市化增速将保持高位平稳的态势。
关键词:
城市化动力 产品价格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洲鸿
构建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进程的理论要求和时代要求。本文认为,应当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精神,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唯(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论"的理论思维,批判吸收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蕴含着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并借鉴其诸多实证研究成果,以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力资本化理论为基础实现对按劳分配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
按劳分配 劳动力资本化 理论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昕 李廉水
本文以我国34个大型及特大型城市为样本,分析了聚集经济对城市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聚集经济确实是导致中国大型城市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异的重要因素,而且地方化经济的影响远大于城市化经济;对于消费地指向型、技术与规模指向型及不定指向型制造业,聚集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和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聚集经济 城市 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洁雄
本文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研究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区域特征。主要结论有:(1)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在近年呈强化趋势。(2)中西部城市集聚效应强于东部。(3)服务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4)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数不显著,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甚至带来负效应。(5)受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存在收敛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远洋 樊增增
文章基于城市集聚经济的生产函数推导得出城市规模与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回归方程,并利用中国2005—2014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扩张与第三产业发展使城市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缩小,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更显著的促进效应。此外,政府规模与金融发展能显著抑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