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5)
2023(11770)
2022(10389)
2021(9834)
2020(8170)
2019(19095)
2018(19251)
2017(38069)
2016(20307)
2015(23103)
2014(23119)
2013(23108)
2012(21248)
2011(19368)
2010(19267)
2009(17677)
2008(17262)
2007(15122)
2006(13472)
2005(11845)
作者
(59424)
(49272)
(49083)
(46617)
(31168)
(23510)
(22255)
(19347)
(18544)
(17413)
(16574)
(16434)
(15561)
(15488)
(15175)
(14880)
(14661)
(14650)
(14086)
(13964)
(12093)
(12030)
(11828)
(11111)
(11058)
(10866)
(10863)
(10797)
(9897)
(9592)
学科
(84726)
经济(84636)
管理(57542)
(56215)
(43938)
企业(43938)
方法(42185)
数学(36901)
数学方法(36578)
(24745)
贸易(24733)
(24042)
中国(24023)
(23712)
(20117)
业经(17818)
(16316)
地方(15818)
农业(15674)
(15260)
(13294)
银行(13257)
理论(13160)
环境(12991)
技术(12900)
(12787)
(12693)
(12162)
金融(12161)
(12055)
机构
大学(300500)
学院(298160)
(126556)
经济(124034)
管理(120238)
理学(104811)
理学院(103741)
管理学(102156)
管理学院(101633)
研究(97661)
中国(72259)
(63272)
科学(58628)
(56914)
(48489)
财经(46693)
(44956)
研究所(44144)
业大(43444)
中心(43137)
(42478)
(40939)
北京(40128)
经济学(38823)
(37668)
师范(37368)
(35534)
农业(35474)
经济学院(35462)
财经大学(34940)
基金
项目(202318)
科学(158828)
研究(149295)
基金(147767)
(127876)
国家(126868)
科学基金(108765)
社会(94477)
社会科(89704)
社会科学(89684)
基金项目(78752)
(77110)
自然(70089)
自然科(68420)
自然科学(68405)
教育(67713)
自然科学基金(67159)
(64985)
资助(61676)
编号(61280)
成果(49141)
(45617)
重点(44544)
(42793)
(41683)
课题(40976)
教育部(39356)
创新(38895)
国家社会(38858)
人文(38626)
期刊
(132685)
经济(132685)
研究(90134)
中国(49662)
学报(44448)
管理(42972)
科学(41182)
(40192)
(39154)
大学(33880)
学学(31958)
教育(28832)
农业(28683)
(24904)
金融(24904)
技术(24668)
经济研究(22637)
业经(22212)
财经(22087)
问题(19108)
(18824)
(18805)
理论(15980)
国际(15488)
技术经济(15037)
图书(14977)
商业(14728)
实践(14637)
(14637)
(14177)
共检索到426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倪克勤  赵颖岚  徐凤  
本文探讨劳动生产率因素对我国贸易收支的传导效应。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传导效应,然后构建国内外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计量模型,首次构造各省对应的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并运用了面板协整、误差修正和门槛模型等实证方法。实证结果表明:国内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显著影响贸易收支;我国总体上符合实际汇率效应,存在劳动力效应,而资本流动效应不明显;实际汇率通过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而非实际有效汇率影响贸易收支。此外还发现,存在经济增长门槛效应,更高的GDP阶段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更显著;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总体上实际汇率效应显著,中部和西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工资的上升速度不仅远远高于美国工资的上升速度,而且也远远高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速度。通常这一变化应该引起中国对美贸易收支顺差的减少,但实际上,这一顺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这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反常现象。本文将从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的动态变化这一视点,探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莉云  
文章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汇率、劳动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论如下:汇率和价格贸易条件在短期内互为因果关系,但劳动生产率与汇率和价格贸易条件两者间均不存在短期因果关系;汇率和劳动生产率是价格贸易条件的长期Granger原因,价格贸易条件和劳动生产率是汇率的Granger原因;不可能持续的提高价格贸易条件,扩大我国对外出口的盈利能力,价格贸易条件对汇率的冲击为波动型正向。汇率与价格贸易条件之间的相互贡献率比较高;从长期看劳动生产率的波动由其自身、汇率、价格贸易条件三者解释的能力比旗鼓相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应振  李玉举  
在促进工业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决策者面临着贸易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两个不同的标准,二者往往不可兼得,极易面临"两难选择"。文章列出劳动生产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的4个组合,通过4个象限分析,将33个工业行业划分成4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行业应该遵循的发展标准进行了研判和调适。总体目标是要达到行业劳动生产率与贸易竞争力"技贸相长"的局面,推动行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加上较低的汇率和出口退税是我国出口和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现在的劳动力成本水平比较低,因此即使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劳动力成本在世界上还具有竞争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出口优势,最重要的就是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一方面可以加快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要工资上升的速度不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仍然可以控制住;另一方面可以加快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使劳动力成本在出口和贸易顺差中的重要性相对降低。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玉举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有观点认为,我国传统的出口模式亟须作出根本性的调整,转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扩大内需来说,就是要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附加值,以更好的价格和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对于稳定外需来说,就是要提高行业和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这种内需和外需的相互影响、转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奕轩   张彬  
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提升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基于技术变迁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劳动生产率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并最终收敛为稳定状态。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劳动生产率收敛,且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速度最快、效果最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技术邻近度与技术中心度促进劳动生产率收敛。为此,提出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堵点、提高三次产业数字化水平、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技术创新的建议,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旭川  
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是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本文运用CES生产函数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理论联系。通过运用VAR方法和1978-2006年间的数据,检验了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经验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的重要因素。从短期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是负的,但从长期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是正的。这说明,中国选择了一种适于就业增长的技术进步方式。中国应坚持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的协调增长,采用适合于中国现实经济的技术,并选择适当的技术进步速度。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延中  王国洪  
本研究以我国大陆31个省份2003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研究了最低工资标准对我国体制内和体制外就业人员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不同地区、不同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员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其中,最低工资标准与体制内人员的就业存在较弱的正向关系,而对体制外人员的就业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刘宣宣  
2018年是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客观地评价当前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土地确权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理论关系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家庭层面数据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这一过程形成的影响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比非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28.7%,而家庭耕地规模和农户信贷变量在此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两中介变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间接影响效应达到46.0%。此外,基于村庄层面的PSM检验表明,确权试点村庄的选择不会导致回归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实证结果相对稳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砚耘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雄浪  杨霞  
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工资结构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市场开放度、劳动生产率与地区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国角度来看,市场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很显著,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虽然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为正,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分东、中、西地区来看,市场开放度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东部高于中部,更高于西部;人力资本的贡献效应则恰好与之相反;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并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