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56)
- 2023(17332)
- 2022(15258)
- 2021(14304)
- 2020(12038)
- 2019(28328)
- 2018(27709)
- 2017(53129)
- 2016(28623)
- 2015(32473)
- 2014(32165)
- 2013(31901)
- 2012(29643)
- 2011(26754)
- 2010(26678)
- 2009(24695)
- 2008(24202)
- 2007(21042)
- 2006(18702)
- 2005(16732)
- 学科
- 济(117847)
- 经济(117716)
- 管理(81455)
- 业(78368)
- 企(63673)
- 企业(63673)
- 方法(57995)
- 数学(50514)
- 数学方法(49915)
- 中国(33293)
- 农(31652)
- 财(29686)
- 贸(29060)
- 贸易(29042)
- 易(28215)
- 业经(25756)
- 学(24282)
- 制(22384)
- 地方(22018)
- 农业(20935)
- 银(19256)
- 银行(19193)
- 理论(18878)
- 行(18297)
- 务(18146)
- 融(18101)
- 金融(18099)
- 财务(18075)
- 财务管理(18032)
- 和(17889)
- 机构
- 大学(414006)
- 学院(409738)
- 济(171142)
- 经济(167761)
- 管理(161501)
- 理学(139952)
- 研究(139553)
- 理学院(138455)
- 管理学(135961)
- 管理学院(135237)
- 中国(105633)
- 京(88218)
- 科学(85101)
- 财(78300)
- 所(70021)
- 农(67601)
- 研究所(63615)
- 财经(63148)
- 中心(62990)
- 业大(61724)
- 江(58925)
- 经(57655)
- 北京(55702)
- 农业(53323)
- 经济学(52428)
- 范(51998)
- 师范(51432)
- 院(51197)
- 州(47602)
- 经济学院(47482)
- 基金
- 项目(279636)
- 科学(219336)
- 基金(204420)
- 研究(201606)
- 家(179336)
- 国家(177927)
- 科学基金(152088)
- 社会(127298)
- 社会科(120765)
- 社会科学(120734)
- 基金项目(107412)
- 省(107188)
- 自然(99913)
- 自然科(97601)
- 自然科学(97573)
- 自然科学基金(95806)
- 教育(92573)
- 划(91235)
- 资助(86054)
- 编号(81405)
- 成果(65498)
- 重点(62739)
- 部(62341)
- 发(59074)
- 创(57678)
- 课题(55432)
- 科研(54140)
- 创新(53926)
- 教育部(53459)
- 国家社会(52954)
- 期刊
- 济(180398)
- 经济(180398)
- 研究(122249)
- 中国(76801)
- 学报(66720)
- 科学(60455)
- 管理(60306)
- 农(59642)
- 财(57780)
- 大学(50786)
- 学学(47779)
- 教育(41619)
- 农业(41400)
- 融(36646)
- 金融(36646)
- 技术(35855)
- 财经(30800)
- 经济研究(30378)
- 业经(29030)
- 经(26405)
- 问题(24534)
- 贸(23974)
- 业(21928)
- 图书(21260)
- 理论(20797)
- 国际(20565)
- 技术经济(20238)
- 统计(19920)
- 实践(18844)
- 践(18844)
共检索到606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应振 李玉举
在促进工业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决策者面临着贸易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两个不同的标准,二者往往不可兼得,极易面临"两难选择"。文章列出劳动生产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的4个组合,通过4个象限分析,将33个工业行业划分成4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行业应该遵循的发展标准进行了研判和调适。总体目标是要达到行业劳动生产率与贸易竞争力"技贸相长"的局面,推动行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玉举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有观点认为,我国传统的出口模式亟须作出根本性的调整,转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扩大内需来说,就是要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附加值,以更好的价格和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对于稳定外需来说,就是要提高行业和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这种内需和外需的相互影响、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丽萍 李霞
本文采用教育年限与学历权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代表劳动力的数量,人力资本存量代表劳动力的质量,通过实证检验比较分析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劳动力的数量之间存在稳定的长短期关系,且长期影响远高于短期作用;劳动力数量的变化构成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格兰杰原因。最后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金荣
笔者利用1998年~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和私营工业企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1998年~2001年间,私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高于国有企业,但从2002年开始,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反超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私营企业技术研发的相对滞后、不健全的用人机制和不合理的行业分布等因素是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私营企业 劳动生产率变化 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敏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倍差法的Kernel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能在出口后的1年或2年内将显著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此后该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出口贸易未能促进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出口活动的"干中学"效应与出口加工贸易度和技术水平均密切相关,而通过出口贸易而产生的"扩张陷阱"只存在于出口加工贸易度高的(中)低技术行业以及金属制品业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放之 望艳
劳动成本上升一方面弱化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改革现行的工资机制,从关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角度转向人力资本积累,转向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竞争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莉云
文章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汇率、劳动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论如下:汇率和价格贸易条件在短期内互为因果关系,但劳动生产率与汇率和价格贸易条件两者间均不存在短期因果关系;汇率和劳动生产率是价格贸易条件的长期Granger原因,价格贸易条件和劳动生产率是汇率的Granger原因;不可能持续的提高价格贸易条件,扩大我国对外出口的盈利能力,价格贸易条件对汇率的冲击为波动型正向。汇率与价格贸易条件之间的相互贡献率比较高;从长期看劳动生产率的波动由其自身、汇率、价格贸易条件三者解释的能力比旗鼓相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丹 张倩肖
在测算和分析中国工业1999-2014年间整体、分区域和分行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呈绝对收敛特征;分区域看,中国四大区域均呈绝对收敛特征,东北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中部和西部地区次之,沿海地区收敛速度最慢;分行业看,绝大多数工业行业都表现出收敛特征,且技术密集型行业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敛速度快。
关键词:
中国工业 劳动生产率 β收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倪克勤 赵颖岚 徐凤
本文探讨劳动生产率因素对我国贸易收支的传导效应。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传导效应,然后构建国内外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计量模型,首次构造各省对应的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并运用了面板协整、误差修正和门槛模型等实证方法。实证结果表明:国内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显著影响贸易收支;我国总体上符合实际汇率效应,存在劳动力效应,而资本流动效应不明显;实际汇率通过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而非实际有效汇率影响贸易收支。此外还发现,存在经济增长门槛效应,更高的GDP阶段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更显著;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总体上实际汇率效应显著,中部和西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永红 沈文星 李存芳
【目的】研究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为促进木材加工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发展路径,为优化木材加工产业区域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9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Moran指数测量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依赖性;在控制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变量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省际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1)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全局Moran指数在0.3上下波动,且存在空间依赖性(P<0.05)。2)空间计量模型的系数估计结果显示: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自相关性(P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宏波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完全消耗系数和基本流量表,突破FH指数的相同比例假定,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DJ指数衡量的中国33个工业行业材料外包、服务外包和狭义材料外包水平,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外包对劳动生产率整体及行业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材料外包和服务外包总体上提升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其中服务外包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雅娇 胡静波
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较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具有技术、知识密集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我国31个省级地区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将高技术产业集聚细分为三类指标,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形的二次关系,其中,广东省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的正向效应最接近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加上较低的汇率和出口退税是我国出口和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现在的劳动力成本水平比较低,因此即使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劳动力成本在世界上还具有竞争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出口优势,最重要的就是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一方面可以加快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要工资上升的速度不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仍然可以控制住;另一方面可以加快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使劳动力成本在出口和贸易顺差中的重要性相对降低。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价格竞争力 贸易顺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壵
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在1990-2002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出现了绝对β趋同,其中第一产业的趋同速率大于二三产业且其还出现了σ趋同,而二三产业则表现为σ趋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其稳态,而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转型过程远未结束。最后指出,我们必须采取如加大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来人为地缩小区域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工资的上升速度不仅远远高于美国工资的上升速度,而且也远远高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速度。通常这一变化应该引起中国对美贸易收支顺差的减少,但实际上,这一顺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这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反常现象。本文将从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的动态变化这一视点,探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工资变化 中美贸易 汇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