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4)
2023(6525)
2022(5626)
2021(5170)
2020(4553)
2019(10665)
2018(10550)
2017(21550)
2016(11534)
2015(13233)
2014(13022)
2013(12845)
2012(11584)
2011(10361)
2010(10679)
2009(9784)
2008(9453)
2007(8172)
2006(7072)
2005(6048)
作者
(31771)
(26747)
(26619)
(25311)
(17162)
(12783)
(11995)
(10304)
(10188)
(9512)
(9169)
(9023)
(8608)
(8345)
(8324)
(8278)
(7903)
(7761)
(7692)
(7476)
(6715)
(6560)
(6499)
(6064)
(6039)
(6033)
(5842)
(5624)
(5351)
(5128)
学科
(57809)
经济(57758)
方法(36410)
(35554)
数学(34447)
数学方法(33922)
管理(33814)
(27662)
企业(27662)
(13842)
中国(13070)
(12300)
农业(9661)
业经(9609)
(9489)
贸易(9485)
(9232)
理论(8386)
(8163)
财务(8128)
财务管理(8111)
地方(8108)
企业财务(7775)
技术(7661)
(7610)
(7297)
(7015)
金融(7015)
(6686)
银行(6677)
机构
学院(166923)
大学(166565)
(74785)
经济(73585)
管理(69351)
理学(61420)
理学院(60922)
管理学(59608)
管理学院(59331)
研究(48887)
中国(37628)
(33175)
(32319)
科学(27924)
财经(27171)
(25016)
经济学(24914)
(24717)
业大(24282)
(23346)
中心(23266)
(23072)
经济学院(22784)
研究所(21228)
财经大学(20665)
北京(20488)
农业(19472)
经济管理(19235)
商学(18641)
(18601)
基金
项目(116593)
科学(93863)
基金(87959)
研究(82999)
(76035)
国家(75519)
科学基金(66818)
社会(55109)
社会科(52632)
社会科学(52619)
基金项目(45264)
(44880)
自然(44076)
自然科(43243)
自然科学(43239)
自然科学基金(42491)
教育(40778)
资助(39118)
(37614)
编号(32182)
(27058)
重点(25987)
成果(24580)
(24460)
教育部(24145)
(23638)
国家社会(23492)
人文(23248)
创新(22835)
大学(22706)
期刊
(69629)
经济(69629)
研究(44368)
中国(29197)
管理(25514)
(23765)
学报(22913)
科学(21922)
(21043)
大学(18638)
学学(17784)
技术(17543)
教育(15625)
农业(14514)
(14493)
金融(14493)
财经(14018)
经济研究(12699)
统计(12574)
(11957)
(11175)
业经(10931)
决策(10282)
技术经济(9921)
问题(9398)
(8330)
商业(8022)
理论(7461)
(7197)
(6734)
共检索到227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翔  
本文基于时间配置理论建立公共假日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则(NMIP)动态治理模型,利用求解约束整数程序(SCIP)算法器进行仿真测算,并利用126个经济体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散休假模式既有利于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又有利于长期增长,是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假日治理模式。因此,可以考虑对当前的黄金周等行政性集中休假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提高公共假日在全年分布的分散性,增强节假日安排的固定性和制度性,并通过推进带薪休假和短假期的自主结合来满足人们探亲访友、长途旅游的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先峰  张浩阳  
结构调整与要素再配置对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案例研究发现,1985~2007年间中国工业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在水平值与增长率上都存在系统性差异。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贡献度达到94.79%。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再配置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其中静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0.81%,动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4.39%。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程名望  史清华  
中国农村土地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按人口数量进行平均分配,这忽略了农户在农业生产效率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其生产效率间的错配,造成土地资源配置不当。本文在标准的两部门模型中,引入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安排,从理论上说明了土地资源配置不当对中国加总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点(2004—2013年)详实的微观数据评价了土地资源误配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若土地能够有效配置,平均而言样本期间中国农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1.36倍,农业劳动力占比将下降16.42%,加总的劳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程名望  史清华  
中国农村土地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按人口数量进行平均分配,这忽略了农户在农业生产效率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其生产效率间的错配,造成土地资源配置不当。本文在标准的两部门模型中,引入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安排,从理论上说明了土地资源配置不当对中国加总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点(2004—2013年)详实的微观数据评价了土地资源误配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若土地能够有效配置,平均而言样本期间中国农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1.36倍,农业劳动力占比将下降16.42%,加总的劳动生产率将提高1.88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华  李红涛  
使用1999~2010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工资、就业、物价及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工资上涨对就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劳动者的工资上涨对其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工资上涨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价水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减弱工资上涨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工资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同时这也是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通屏  马骏  丁舒熳  
本文从促进"消费-生产"经济循环更加顺畅的角度出发,使用中国1992-2017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研究中国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且稳健的促进效应;农村的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的带动作用暂时要弱于城市,但未来会强于城市。由此提出建议:持续推动消费升级,以消费升级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刺激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娟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理论上,信息通信技术(ICT)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促进创新的发展,进而影响劳动生产率。基于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采用扩展的CDM模型,通过创新投入的决定因素、创新的生产函数和生产率方程三阶段实证检验了ICT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能力、资本强度、年轻公司、国际化的企业更加有意愿和能力进行ICT投资,ICT使用对创新有非常大的积极效果,其中对产品创新的影响较小,对于工序创新有非常大的影响,产品创新和工序创新对于生产率的影响难以确定。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政策含义包括加大ICT投资、促进企业国际化和降低ICT对产品创新作用的障碍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成宇  史桂芬  
伴随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未来走势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选取中国1986-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具有两区制门限的ADL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的变动会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从短期来看,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是非线性的。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鹏飞  魏翔  
假日政策的经济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假日政策的有效性与否取决于假日数量、经济发展阶段和休闲活动选择等内容条件,但这仍然无法为"黄金周"存废之争提供直接的经济学解释。该研究试图从假日结构的角度出发,解释假日政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文章以1995-20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对假日离散指数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假日结构设置对劳动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假日集中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最佳假日离散指数为0. 98。对比来看,我国2015年假日离散指数为1. 12,这表明现阶段我国假日结构设置较为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绩效提升。机制检验表明:随着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假日离散指数越大,其对个体劳动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越显著;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较为分散的假日结构更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地,文章还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学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对生产率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同。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在落实带薪休假的基础上,应该推动假日结构向分散化、扁平化转变,在试点行业探索推行弹性工作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丽英  刘后平  
自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利用1997—2008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hift-share模型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度量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近10年中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产业内技术效率的提高,但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也不可忽视;西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有效的,而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理想;各区域内部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呈现分化的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虎  朱礼才  
农业专业化集聚是我国农业区域发展的未来趋势。基于我国农业区域规划的宏观视角,运用2009—2016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了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使用基尼系数构建了农业集聚的专业化指数,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发现我国农业专业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Moran’s I散点图反映出我国农业专业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均表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集聚态势,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集聚态势逐渐显著;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方法,就农业专业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农业专业化促进本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且对相邻省份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