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4)
2023(6311)
2022(5108)
2021(4909)
2020(3961)
2019(9232)
2018(8898)
2017(16643)
2016(8865)
2015(10226)
2014(9591)
2013(9823)
2012(9166)
2011(8503)
2010(8228)
2009(7428)
2008(7357)
2007(6174)
2006(5487)
2005(5131)
作者
(24966)
(21219)
(21150)
(20350)
(13356)
(10070)
(9420)
(8198)
(8165)
(7494)
(7185)
(7026)
(7011)
(6839)
(6715)
(6645)
(6268)
(6081)
(6043)
(5643)
(5447)
(5147)
(5047)
(4827)
(4799)
(4756)
(4549)
(4296)
(4245)
(4195)
学科
(42685)
经济(42644)
(20851)
方法(19975)
管理(19390)
数学(18916)
数学方法(18806)
中国(16223)
(12969)
企业(12969)
(12160)
(10750)
贸易(10745)
(10609)
农业(8341)
(8220)
(8130)
(7333)
业经(7321)
银行(7319)
(7172)
(7051)
金融(7051)
(6925)
关系(6104)
(6051)
环境(5838)
(5701)
(5566)
劳动(5548)
机构
大学(132139)
学院(127556)
(66595)
经济(65805)
研究(53549)
管理(45453)
中国(42600)
理学(39335)
理学院(38846)
管理学(38274)
管理学院(38036)
科学(30115)
(28742)
(27607)
(27122)
研究所(25038)
经济学(23697)
中心(23009)
财经(22941)
(21758)
经济学院(21470)
(21429)
(19294)
北京(18918)
财经大学(17507)
业大(17217)
农业(17178)
科学院(16866)
(16633)
师范(16483)
基金
项目(87909)
科学(71053)
基金(69152)
研究(62389)
(62334)
国家(61970)
科学基金(51881)
社会(43724)
社会科(41716)
社会科学(41711)
基金项目(35098)
自然(32248)
自然科(31602)
自然科学(31593)
自然科学基金(31087)
资助(29306)
(28230)
教育(27645)
(26462)
编号(21930)
(21866)
中国(21706)
国家社会(20722)
重点(20593)
(19300)
教育部(18857)
成果(17856)
(17596)
科研(17230)
人文(17048)
期刊
(65699)
经济(65699)
研究(42813)
中国(26309)
学报(20580)
科学(20544)
(19202)
(18824)
管理(16758)
大学(15962)
学学(15128)
农业(13682)
经济研究(12817)
(12145)
金融(12145)
财经(12004)
(10571)
(10176)
世界(10171)
教育(9562)
国际(9503)
问题(9275)
技术(9137)
(9084)
业经(7433)
统计(7103)
资源(7082)
技术经济(6807)
(5618)
经济问题(5513)
共检索到194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红梅  易卓睿  
本文基于劳动生产率这一视角研究了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门限特征。其理论主要来源于价格标高理论,即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工资增长的不一致会影响通货膨胀率。笔者采用了中国1992年至2016年的季度数据,使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价格变动率之间的差异(本文简称为劳动生产率差异)作为门限变量检验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门限特征。本文发现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率有显著的影响,中国的数据更倾向于菲利普斯曲线中存在两个门限值,当劳动生产率增速小于名义价格变动时,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关系最显著;当劳动生产率加速,同步于或快于名义价格变动时,菲利普斯曲线关系会相对变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建宝  乔宁宁  
在对产出缺口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刻画了我国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和非对称性,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1994-1998年和1999-2007年间,线性特征明显;而在1981-1993年和2008年以后,非线性特征明显,且两种特征之间转换频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凤君  何发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时间序列方面研究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在就业结构转变与农业发展关系中的特征及演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益超  
从三次产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配置结构、变迁动能等3个维度,采取指数分析、对数分析和分段回归分析相结合,对1980~2014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和动能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中,第三产业贡献度48.4%,第二产业贡献度43.5%,第一产业贡献度8.1%;产业劳动生产率贡献度占79.6%,产业劳动力配置结构贡献度20.4%;劳均设备资本贡献度85.7%,劳动力质量贡献度28.3%,产业资本配置结构贡献度-6.7%,人口就业率贡献度-3.0%,消费与产出成长指数之比则基本零贡献。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动能转换与机制创新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在于强势推进产能转型升级、居...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文军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1990—2012年我国省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特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四重分解,借助方差分解法和核密度估计法,探讨了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各省区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中,技术进步、物质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都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大多数省区技术效率的变化具有负面影响,几乎在所有省区中物质资本深化的贡献都最大;物质资本深化是造成我国省区劳动生产率差距持续扩大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深化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有限;省区物质资本深化贡献差异和技术效率贡献差异是我国省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差异的主要来源,也是此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金昌  
本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从企业、制造业和国家三个角度进行了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计算结果表明 :和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反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并非低于发达国家 ,而是高于发达国家。这种结论上的差异并非来源于所采用的数据和计算公式 ,而是来源于计算劳动生产率时投入和产出的计量单位。在比较研究中 ,我们习惯于投入产出均用价值量指标即“元 /元”来计算资本的生产率 ,用“元 /人·年”指标来计算劳动的生产率。由于不同国家同样数量的“人·年”劳动投入折算为价值量投入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致使使用不同计量单位计算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本文认为 ,进行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正确的计算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青江  陈彤  邓羽佳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计量分析工具,多视角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时空演化、区域差异和收敛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梯度效应明显;地区间差异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和三大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随着时间推移将达到各自的稳定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树成  
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刘树成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的关系,是各国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中所必须把握的两大重要经济关系,这涉及到菲利普斯曲线问题。本文旨在探讨:(1)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在中国是否存在(对此,我国学术界有人持否定观点)。...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凯明   罗章权   杭静  
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数据库计算了全球近两百个经济体分产业购买力平价指数,以此对中国分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国际比较。本文还使用包含非位似常替代弹性偏好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估计和校准了中国需求特征,并结合历史发展趋势模拟了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发展道路。本文预计在中性环境下,2021—2035年中国总体经济劳动生产率仍将保持4.76%的年均增速,到2035年将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68.34%。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丹  
基于2001~2017年中国工业分企业所有制-分地区-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变异系数指标对全国和分区域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和收敛性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三类所有制结构的劳动生产率均呈现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但是收敛速度呈现差异。其中,私营企业收敛速度最快,外商和港澳台企业次之,国有企业收敛速度最慢。分区域来看,东北和西部收敛速度相对较快,中部次之,而沿海三类所有制结构的劳动生产率收敛速度均较慢。因此,政府应进一步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完善市场竞争等方面努力,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所有制结构的收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收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计小青  乔越  
在渐进式改革逐步深入和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合理调整政府干预手段助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缓解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课题。通过梳理政府干预的不同手段,分析这些手段引起的劳动生产率及其多种维度的变化,探讨政府干预对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潜在作用。研究表明,政府借助对土地、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垄断采用不同手段干预全社会投资需求,通过加速资本深化进程对劳动生产率造成短期和长期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竞争的行为以劳动生产率长期增长潜力为代价换取其短期爆发性增长;政府直接投资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基础设施外部性决定了政府直接投资对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维度的正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毛丰付  潘加顺  
提高城市化质量和劳动产出效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平稳期假定做出的,这与中国当前发展情境不符。本文在城市产出总量函数中引入了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变量,考察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关键经济变量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本文发现:劳均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并且呈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特征。总体上看,资本深化的作用最大但呈缓慢下降态势,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的作用为正且呈"倒U型"变动,而人口集聚呈"规模报酬递增",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