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8)
2023(9255)
2022(7625)
2021(6683)
2020(5455)
2019(12039)
2018(11592)
2017(22460)
2016(11962)
2015(12899)
2014(12431)
2013(12447)
2012(11594)
2011(10548)
2010(10518)
2009(9748)
2008(9101)
2007(8052)
2006(7422)
2005(6658)
作者
(36624)
(30966)
(30951)
(29149)
(19513)
(14804)
(13672)
(11993)
(11751)
(10949)
(10571)
(9955)
(9834)
(9710)
(9678)
(9534)
(9105)
(8881)
(8837)
(8720)
(7775)
(7514)
(7484)
(7188)
(7038)
(6872)
(6572)
(6371)
(6181)
(6017)
学科
(74874)
经济(74818)
管理(33036)
(32495)
方法(26696)
数学(24566)
数学方法(24459)
(22294)
企业(22294)
地方(17046)
(16951)
中国(15717)
(13038)
业经(12835)
农业(12539)
地方经济(12387)
(12057)
(11192)
贸易(11188)
(10850)
环境(9792)
(8888)
产业(8262)
(8067)
金融(8067)
经济学(7676)
(7513)
银行(7471)
(7396)
(7271)
机构
大学(179018)
学院(178926)
(91445)
经济(90193)
管理(66896)
研究(66416)
理学(58619)
理学院(57983)
管理学(57121)
管理学院(56814)
中国(48778)
科学(39500)
(36303)
(36300)
(35971)
(34148)
研究所(31325)
经济学(30609)
财经(29971)
业大(29828)
中心(28799)
农业(28738)
经济学院(27507)
(27483)
(25386)
(23084)
财经大学(22334)
北京(22104)
科学院(21300)
经济管理(20470)
基金
项目(122885)
科学(97277)
基金(92965)
(83742)
国家(83104)
研究(82653)
科学基金(70487)
社会(58612)
社会科(55784)
社会科学(55771)
基金项目(48869)
(46467)
自然(45402)
自然科(44420)
自然科学(44406)
自然科学基金(43668)
(39233)
资助(37612)
教育(36025)
编号(29395)
重点(27852)
(27631)
(27235)
国家社会(26154)
(25330)
创新(23924)
科研(23784)
教育部(23294)
计划(23177)
人文(22729)
期刊
(100260)
经济(100260)
研究(53239)
学报(32423)
(32057)
中国(32043)
科学(28641)
(26555)
管理(24416)
大学(24085)
学学(23644)
农业(21478)
经济研究(18821)
财经(15912)
(14896)
金融(14896)
业经(14091)
(13905)
技术(13869)
问题(13235)
(11426)
技术经济(11347)
(10042)
统计(10028)
世界(9792)
商业(9047)
国际(9003)
(8937)
业大(8450)
(8442)
共检索到263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作为反映劳动力质和量的指标,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局和分地区的角度实证研究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爽  王萱  
文章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劳动生产率、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贡献,结果表明人均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省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动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并不明显。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一是要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二是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要努力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在空间,四是要兼顾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国勋  
经济增长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又对增长产生重要的作用。世界经济的发展显示,增长加速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同时伴随着资本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或者国际贸易的更大开放。就业结构的变化又和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又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分析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砚耘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中一  
现行经济理论及实践中流行着一种提法,即要做到工资收入的合理分配,工资增长率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对此,有人提出异议。笔者亦认为前述命题经不起严格的推敲,不过在理解上又有所差别,以下谈谈自己的想法。工资的增长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其物质基础,但劳动生产率不能全面衡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除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条途径外,还能通过增加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的人数(这时劳动生产率不一定提高)来达到。就后一条途径看,如果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吴泽雄  
本文基于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产业增加值构成差别显著的事实,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投资的产业构成,研究了投资影响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经济机制。本文理论模型能够很好拟合中国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对模型进行的反事实数值模拟表明,中国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对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但投资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部门生产投资品的相对技术是影响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富华  李国平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地区,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各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原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通过结构细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又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光宇  
职工工资是劳动者为谋生所必须的那一部分劳动的报酬,在量上必须同劳动者生存所必要的消费资料的价值相一致。在现阶段,劳动报酬和消费品资料价值都以货币来表现,于是,工资、物价、劳动生产率就相互依存为一定的函数关系。人们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变化,求得建立合理的增长模式,以促使生产持续发展,物价保持稳定,人民生活相应改善,经济运行协调运动。本文试图就三者的增长关系,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看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帆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速更是显著。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相对地,劳动配置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并不显著,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强化。劳动配置结构变化贡献度较小,与劳动力跨部门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行业内部生产率提高与分工演进、资本深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密切相关。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宏  
我国工资中长期增长趋势与劳动生产率接近。"十一五"期间,工资增长落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波动性大于工资,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分布呈倒"U"型走势。基于2002~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工业化和投资扩张是我国现阶段工资上涨的最大推力,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工资增长有正向推动作用但非唯一因素,不同地区工资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十二五"规划中的"同步增长"应解读为同趋势而非"同比例增长"。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帮喜  赵文睿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果在具体数值和分布上均有较大差异,并且数据间隔时长或缺失时长的增加会导致TFP增长率的低估;而TLP的测算是以全劳动量的计算为基础,其绝对数值不会随着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结果更为稳健。除此之外,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过CIP数据测算所得的1981—2010年37个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8个行业大类对TLP增长的贡献率,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治国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对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的生产力”(即劳动生产率——笔者注)的“劳动”应该如何理解?有的同志理解为是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内的全部劳动。但更多的同志却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劳动力作为最主要的生产投入要素之一,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建立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技术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丁元  周树高  
本文认为,广东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且劳动生产率变动往往先于GDP的变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既可推动经济总量增长,又能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虽不能由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性地解释,但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已逐步减弱,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已明显增强;广东省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以促进就业,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谭砚文  温思美  汪晓银  
本文应用美国、日本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对鲍莫尔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进一步拓展证明,两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关性较差,部分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农业部门还是一个技术相对"停滞"的部门。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仅是工业化初级阶段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是未来中国步入后工业化时期一项长期的政策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