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8)
- 2023(15936)
- 2022(13830)
- 2021(12866)
- 2020(10723)
- 2019(24904)
- 2018(24602)
- 2017(48074)
- 2016(26041)
- 2015(28919)
- 2014(28691)
- 2013(28440)
- 2012(26143)
- 2011(23293)
- 2010(23109)
- 2009(20824)
- 2008(19913)
- 2007(17137)
- 2006(14891)
- 2005(12786)
- 学科
- 济(110910)
- 经济(110797)
- 管理(71968)
- 业(70382)
- 企(56713)
- 企业(56713)
- 方法(51159)
- 数学(45138)
- 数学方法(44553)
- 农(30533)
- 中国(29174)
- 地方(26236)
- 财(25001)
- 业经(24394)
- 学(23032)
- 农业(20814)
- 贸(17905)
- 贸易(17894)
- 制(17631)
- 易(17291)
- 理论(16701)
- 技术(16661)
- 环境(16610)
- 和(15945)
- 务(15745)
- 财务(15675)
- 财务管理(15639)
- 企业财务(14837)
- 产业(14612)
- 划(14057)
- 机构
- 大学(363393)
- 学院(362637)
- 济(147853)
- 管理(146416)
- 经济(144852)
- 理学(128190)
- 理学院(126753)
- 管理学(124429)
- 管理学院(123789)
- 研究(122013)
- 中国(87770)
- 京(77259)
- 科学(76723)
- 财(63399)
- 所(60253)
- 农(59146)
- 业大(55747)
- 研究所(55536)
- 中心(55328)
- 江(55238)
- 财经(52262)
- 范(47999)
- 经(47727)
- 师范(47482)
- 北京(47456)
- 农业(46300)
- 院(45101)
- 经济学(45082)
- 州(41982)
- 经济学院(40894)
- 基金
- 项目(260348)
- 科学(205808)
- 基金(190359)
- 研究(187591)
- 家(166560)
- 国家(165271)
- 科学基金(142905)
- 社会(119416)
- 社会科(113291)
- 社会科学(113261)
- 基金项目(101644)
- 省(101279)
- 自然(94156)
- 自然科(91995)
- 自然科学(91976)
- 自然科学基金(90301)
- 教育(85538)
- 划(85304)
- 资助(78520)
- 编号(75163)
- 成果(58722)
- 重点(58484)
- 部(57301)
- 发(56031)
- 创(53843)
- 课题(51353)
- 创新(50319)
- 科研(49869)
- 国家社会(49442)
- 教育部(49062)
- 期刊
- 济(154767)
- 经济(154767)
- 研究(103258)
- 中国(64425)
- 学报(57487)
- 科学(54031)
- 管理(52597)
- 农(52528)
- 财(46630)
- 大学(43744)
- 学学(41478)
- 农业(36551)
- 教育(35818)
- 技术(32418)
- 融(26521)
- 金融(26521)
- 业经(25943)
- 财经(24877)
- 经济研究(24665)
- 问题(21973)
- 经(21385)
- 业(18941)
- 资源(18033)
- 技术经济(17989)
- 科技(17589)
- 图书(17475)
- 理论(16607)
- 现代(16474)
- 统计(16413)
- 版(16391)
共检索到513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馨之 何江
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劳动生产率的σ收敛,考察了城市劳动生产率σ的差异在2000~2010年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采用生产结构不平等指数(IIPS)检验了总劳动生产率的σ收敛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总劳动生产率显示出明显的σ收敛,但是分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没有显著缩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资源不断从第一产业向生产率较高的产业转移,而且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最后针对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靖学青
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工业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层面的分析,最后在对比较分析结果总结的同时就其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产业结构 比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春辉
本文用统计推算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来劳动力的总量、地区分布及对来源地的经济贡献作了估算,同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吸纳外来劳动力所存在的问题、政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珠三角 外来劳动力 贡献 问题 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云
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先测算出1978~200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脉冲反应函数和Granger因果检验动态模拟对外开放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两种渠道的影响程度,以及对外开放和两者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大量引进外资和开展进出口贸易,虽然极大地提高了该地区技术效率,但却没有促进该地区技术进步的提高,反而对该地区技术进步产生了"挤出效应"。
关键词: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对外开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任兆璋 周德英
近2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奇迹般地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7%;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分别达到4600多元和9000元;出口总额500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6;新建的大大小小1千多座桥梁和3万多公里的公路,将珠江三角洲城镇乡村联成一体;户户有电话(每百人27.2部),家家住新房。珠江三角洲着实有一派繁荣景象。造成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作用因素有多种,按经济学家传统的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虹鸥 叶玉瑶 罗晓云 叶树宁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广州、深圳,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珠海、佛山,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化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城市流强度 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来盛 冯邦彦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橙 国世平
通过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关联分析发现,在整个珠江三角洲区域中处于要素支配关键节点的即绝对中心度最大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以及佛山。其中,深圳成为了相对溢出中心度最高的城市,升级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引擎。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关联度为基础,提出了港澳加强与内地在经济之间联系的思路。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空间结构 关联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庆秋
节水减污是以源头控制方式解决工业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工业结构调整则是实现工业节水减污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我国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业结构节水与减污水平的测度方法,提出了工业结构取水量和工业结构节水指数两个工业结构节水水平的测度指标以及工业结构废水排放量、工业结构COD排放量、工业结构废水减排指数和工业结构COD减排指数四个工业结构减污水平测度指标,并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节水与减污水平的现状与潜力的基础上阐述了以节水减污为目标取向的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天旸 何鑫 王喆
珠江三角洲持续高速发展 ,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 ,珠江三角洲需要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区域城市圈 ;适应世界产业发展趋势 ,利用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以系统的观点提出城市圈梯度发展战略 ,即以“大三角”极核城市向腹地和国际辐射 ,以“轴心线城市带”带动东西两翼城市带发展 ,形成优势产业带 ,辐射山区。
关键词:
城市圈 梯度发展 珠江三角洲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鹏翼 余鹏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合作发展很快,区域互动发展已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2003年,广东省政府提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得到其余省份的共识和支持。因此建立协调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谋求各地区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选取相似系数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产业结构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经济协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若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大和最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之一。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固然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因素,但是与其周边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也息息相关,正是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下,才形成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市场。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为今后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毛丰付 潘加顺
提高城市化质量和劳动产出效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平稳期假定做出的,这与中国当前发展情境不符。本文在城市产出总量函数中引入了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变量,考察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关键经济变量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本文发现:劳均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并且呈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特征。总体上看,资本深化的作用最大但呈缓慢下降态势,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的作用为正且呈"倒U型"变动,而人口集聚呈"规模报酬递增",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文献分析和收敛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劳动生产率在国家层面上和产业层面上存在相反的结论,可谓之"地区—产业收敛悖论"。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将1980—2009年各省份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分解成产业结构效应、纯生产率效应和配置效应,并利用统计数据检验每种效应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二产业的纯生产率效应存在绝对收敛,但是产业结构效应和配置效应是发散的。这正是"地区—产业收敛悖论"存在的内在原因,即地区间生产率的收敛并不唯一地由产业的纯生产率决定,还要取决于产业结构效应和配置效应,而这两个效应在中国恰恰是发散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若建
割裂的劳动力市场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研究李若建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形成劳动力市场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这里,珠江三角洲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并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核心区与外围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