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49)
2023(2633)
2022(2230)
2021(2233)
2020(1845)
2019(4113)
2018(4216)
2017(8010)
2016(4715)
2015(5486)
2014(5497)
2013(5289)
2012(5326)
2011(4615)
2010(4881)
2009(4685)
2008(4925)
2007(4484)
2006(4112)
2005(3720)
作者
(14072)
(11958)
(11433)
(11213)
(7394)
(5726)
(5271)
(4583)
(4511)
(4292)
(4084)
(3931)
(3822)
(3709)
(3681)
(3594)
(3494)
(3467)
(3446)
(3430)
(2925)
(2888)
(2844)
(2686)
(2657)
(2628)
(2603)
(2602)
(2396)
(2369)
学科
(20679)
经济(20649)
管理(13753)
(12703)
(11252)
企业(11252)
方法(10507)
数学(7196)
数学方法(6992)
中国(6489)
(6113)
理论(5733)
业经(5415)
(5120)
劳动(5103)
(4935)
(4836)
(4369)
农业(4217)
(3849)
经济理论(3511)
企业经济(3326)
(3208)
(3181)
(3180)
贸易(3175)
财务(3169)
财务管理(3159)
(3122)
(3098)
机构
大学(69308)
学院(67432)
(25510)
经济(24792)
研究(23576)
管理(23325)
理学(19685)
理学院(19409)
管理学(18791)
中国(18707)
管理学院(18671)
(15706)
科学(14806)
(12839)
(12346)
(11624)
中心(11104)
(11047)
研究所(10855)
财经(10077)
北京(10022)
业大(9942)
(9572)
师范(9455)
农业(9184)
(9128)
(8760)
(8697)
(8190)
经济学(7932)
基金
项目(40637)
科学(31535)
基金(29711)
研究(28327)
(26064)
国家(25836)
科学基金(21869)
社会(18036)
社会科(16793)
社会科学(16789)
基金项目(15214)
(15020)
自然(14643)
自然科(14343)
自然科学(14340)
自然科学基金(14067)
教育(13614)
(13486)
资助(13388)
编号(11475)
成果(10257)
(9079)
重点(8853)
课题(8044)
大学(7949)
科研(7893)
教育部(7754)
(7558)
计划(7443)
(7374)
期刊
(30627)
经济(30627)
研究(21517)
中国(18804)
学报(12194)
(10972)
(10934)
科学(10840)
管理(9815)
大学(9416)
教育(8919)
学学(8764)
农业(7367)
(5952)
金融(5952)
技术(5823)
财经(5428)
(4683)
经济研究(4432)
(4098)
图书(3997)
(3960)
问题(3950)
业经(3929)
统计(3853)
(3706)
资源(3388)
理论(3299)
现代(3288)
业大(3282)
共检索到111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成曼丽  
劳动派遣的劳动关系的形成涉及劳动者、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三方。这种劳动关系有着与一般劳动关系不同的复杂结构。如何划分雇主责任是规范劳动派遣劳动关系的重要方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同仙  
在目前的劳动合同立法中,如何规制劳务派遣引起了诸多争议。就立法态度而言,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就法律性质而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法律关系,应如何界定三方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雇主责任又应如何分配?就具体运作而言,面对劳务派遣业迅速发展的现状,对其适用的范围,包括行业、职业及时间期限等应如何界定?对派遣机构的从业资格和市场准入条件等又该作出何种规定?就这些问题本期进行了讨论。希望对我国劳务派遣立法有所借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焱白  
派遣工与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形成一重劳动关系,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作为共同雇主参与到这一劳动关系中。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缺乏清晰界定,以致在雇主责任分配制度中存在诸多缺陷。为保护派遣工权益,应在劳务派遣中构建科学合理的雇主责任分配制度,对雇主责任的主次划分和雇主责任的承担方式等事项作出合理安排。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帆  
本文结合劳务派遣的基本理论,对劳务派遣用工中的雇主责任分配规则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规范我国劳务派遣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凌林  林卉  
本文以侵权法中的"共同雇主责任"理论为视角,通过考察德、美、日等国家对劳务派遣关系中"共同雇主责任"的法律规制模式和途径,审视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关系中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雇主责任"分担规制,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德淳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肯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合法性,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要求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特殊性,《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做出了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特别立法规制。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在调整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方面,在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惩罚性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当进行补充立法完善,以更好地规制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素凤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的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解除方式规定不明确、解除程序规定不全面、经济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不合理、缺乏纠纷处理机制等问题。因此,立法机关应制定统一的《劳务派遣法》,对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健康、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王国社  
在劳务派遣争议处理中,恢复劳动关系好处理,恢复用工关系难处理。仅处理恢复劳动关系,不处理恢复用工关系,将导致退回机制极容易被用工单位所滥用,伤害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明确在用工单位随意退回下如何处理劳动者恢复用工关系的相关规定,从而真正发挥劳务派遣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案情简介■申请人称于2010年5月经老乡介绍到天津某公司工作。在该公司的安排下,申请人于2010年5月20日签订了一份空白劳动合同,后来知晓劳动合同上的用人单位是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并据此将该用人单位作为本案的被申请人。申请人称,在职期间一直是由天津某公司支付工资,工作服上面标有该公司的字样。被申请人(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辩称,其于2011年5月17日成立,确与天津某公司订立过两份劳务派遣协议书,期限分别为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5月20日及2015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李卫平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3年7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10年1月进入某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期限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3年1月14日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该劳务派遣公司先后将何某派遣至两家用工单位。2013年1月,该劳务派遣公司提出与何某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提出将何某派遣至第三家用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陶文忠  
本文认为,工会组织运行存在福利导向、组织导向和权利导向等不同形式,派遣劳动者组织权的实现更多地要求以权利为导向。尊重派遣劳动者的自主选择权,以利益共同性原则确定派遣劳动者群体,以实际控制原则与契约主体原则共同确定雇主身份等措施,是实现以权利为导向的派遣劳动者组织权的基本制度保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常凯  李坤刚  
在目前的劳动合同立法中,如何规制劳务派遣引起了诸多争议。就立法态度而言,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就法律性质而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法律关系,应如何界定三方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雇主责任又应如何分配?就具体运作而言,面对劳务派遣业迅速发展的现状,对其适用的范围,包括行业、职业及时间期限等应如何界定?对派遣机构的从业资格和市场准入条件等又该作出何种规定?就这些问题本期进行了讨论。希望对我国劳务派遣立法有所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