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6)
- 2023(10680)
- 2022(8397)
- 2021(7586)
- 2020(6325)
- 2019(13791)
- 2018(14127)
- 2017(26357)
- 2016(15032)
- 2015(17070)
- 2014(17448)
- 2013(16475)
- 2012(15225)
- 2011(13474)
- 2010(13742)
- 2009(13188)
- 2008(13268)
- 2007(12395)
- 2006(11113)
- 2005(10561)
- 学科
- 济(55025)
- 经济(54924)
- 管理(46848)
- 业(41943)
- 企(34128)
- 企业(34128)
- 中国(19640)
- 方法(19396)
- 农(18649)
- 制(17688)
- 财(17197)
- 数学(15876)
- 数学方法(15617)
- 业经(14693)
- 体(13568)
- 学(13214)
- 农业(11969)
- 银(11650)
- 银行(11613)
- 行(11090)
- 融(10843)
- 金融(10836)
- 理论(10806)
- 务(10286)
- 财务(10239)
- 财务管理(10212)
- 体制(9992)
- 地方(9703)
- 企业财务(9674)
- 贸(9255)
- 机构
- 大学(214182)
- 学院(212841)
- 济(83523)
- 经济(81490)
- 研究(75095)
- 管理(74578)
- 理学(62609)
- 理学院(61901)
- 管理学(60567)
- 管理学院(60194)
- 中国(58248)
- 京(46453)
- 科学(45675)
- 财(43765)
- 所(38801)
- 农(38215)
- 江(35167)
- 研究所(34691)
- 中心(34479)
- 财经(33293)
- 业大(31536)
- 经(30031)
- 农业(29918)
- 北京(29057)
- 范(28450)
- 师范(28069)
- 院(27387)
- 州(27334)
- 经济学(26410)
- 省(25240)
- 基金
- 项目(136346)
- 科学(106330)
- 研究(100620)
- 基金(97526)
- 家(85712)
- 国家(84955)
- 科学基金(71682)
- 社会(63649)
- 社会科(60097)
- 社会科学(60086)
- 省(53537)
- 基金项目(50262)
- 教育(46999)
- 划(44929)
- 自然(44736)
- 自然科(43722)
- 自然科学(43704)
- 自然科学基金(42890)
- 编号(41334)
- 资助(39757)
- 成果(36071)
- 重点(31142)
- 部(30023)
- 课题(29867)
- 制(29675)
- 发(28662)
- 创(27635)
- 国家社会(26748)
- 性(26358)
- 创新(26029)
共检索到340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董保华
劳动法制定中的体系化与法典化是两个互相有联系的不同命题。法典化取决于法与法律有机体的关系,具有对外封闭与对内自洽的属性,通过对法国与俄罗斯两部劳动法典的历史溯源,可以看到劳动法并不必然与法典化相联系。体系化取决于法与社会有机体的关系,主要反映社会化的要求,具有对外开放与对内多元的特点。社会有机体是按问题与对策的逻辑生成的,契约社会、团体社会、福利社会的分层关系是关注重点,应然的社会政策法涉及三种权力与三种权利的关系。劳动法能否转化为劳动法典,取决于法律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的相互关系,两个有机体的重合部分也成为法典化与体系化聚焦点。社会化与法典化的良性关系是劳动法典产生的前提,目前我国尚未达到这一条件。劳动法典编纂要向后代负责,要防止将阻力当作助力、限制条件当作促进条件来理解的现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林嘉
劳动法法典化,即要求全面总结我国劳动领域立法、司法和执法各方面成熟经验,对现行劳动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劳动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编纂劳动法典有利于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劳动法的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发展,维护劳动法律规范的统一,补充劳动法律规范之不足。编纂劳动法典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我国现有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治实践和劳动法学研究基础上持续推进。根据我国国情和法治特色,劳动法典编纂的体系结构应采"总分"结构,通过"先补齐单行法、后编纂劳动法典"的"两步走"径路实现。
关键词:
劳动法典 法典编纂 体系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林嘉
劳动法法典化,即要求全面总结我国劳动领域立法、司法和执法各方面成熟经验,对现行劳动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劳动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编纂劳动法典有利于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劳动法的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发展,维护劳动法律规范的统一,补充劳动法律规范之不足。编纂劳动法典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我国现有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治实践和劳动法学研究基础上持续推进。根据我国国情和法治特色,劳动法典编纂的体系结构应采"总分"结构,通过"先补齐单行法、后编纂劳动法典"的"两步走"径路实现。
关键词:
劳动法典 法典编纂 体系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燕龙
在教育法典的编纂中,无论最终采用何种形式,对教育法刑事责任进行体系化构建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我国教育法刑事责任条款数量众多、涵盖犯罪类型广泛,但是存在法益保护不平衡、犯罪圈划定标准不统一、排列体系混乱、与其他部门法衔接不畅等问题,叠加刑法自身在教育领域立法的不足,使得教育法刑事责任还达不到体系化的要求。德国教育法刑事责任体系在法益保障、立法模式等方面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教育法刑事责任的体系化构建要兼备实质与形式。实质上要有统一的立法起点和价值基础,明确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根本地位,以此为基础将刑法对基本权利的保障转化为教育双层法益,构建实质上的刑事法网;形式上需要综合使用多元立法模式,处理好教育法典与教育单行法、刑法典与教育法典、教育法典刑事责任部分与其他章节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锐
研究目的:以权利体系化应当具有的逻辑统一性、价值同一性和实践必要性为标准,分析现行土地权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土地权利体系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研究方法:规范分析、逻辑分析、历史分析。研究结果:现行土地权利制度存在土地概念使用、权利类型划分违反基本逻辑规律规则,国家和集体所有权差别对待及土地经营权内容设计背离价值同一性等问题;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宪法及自然资源单行法对自然资源和土地分别界定权利并以资源权利切割甚至吸附土地权利,民事法律未及时系统整合既有权利制度并补足土地权利空缺。研究结论:土地权利体系化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土地所有权的范围,科学界分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填补国有农用地使用权和法定地役权"漏洞",调整充实土地经营权的内容及加快宅基地"三权分置"入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万千慧 龚向和
教育法典总分式的编纂体例要求充分发挥总则中基本原则“公因式”的作用,而当前的教育法基本原则的提炼与解释面临来源单一性与性质复杂性、领域法思维与内容独立性要求、社会回应性与要件协同性的三重逐层递进的整合矛盾。应当在明确教育法部门行政法的性质定位和法律原则基本属性的理论前提下,以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以及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为并行价值主线,以教育性、规范性、协同性为标准整合教育法基本原则,并以宪法在教育领域的两条价值主线确定教育法基本原则内容,以规范结构对应、法典性质对应、制度保障对应的融贯性思维推进其体系化整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利锋
自1981年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学位制度以来,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学位工作经验。但是,也留给我们很多深刻的教训。在目前我国学位工作加快走向法制化的情况下,法律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学位制度发展的瓶颈,有必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对20多年来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给以恰如其分的总结,系统地对我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竞遥
绿色原则作为《民法总则》的最新原则,其功能不仅是宣示意义的而且是实在意义上的。绿色原则的原则属性必然要求在未来民法典分编得到贯彻体现,并最终形成以总则第九条为统领、以分编条款为制度核心的体系化秩序。在当前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矿业权应采取合理的公法私法共治规制模式,并以本次民法典编撰为契机妥善设定其私法规制部分具体方案。过去理论界关于矿业权的私法调整主要限于物权部分,该思路继续为最新《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征求意见稿)》所采纳,这与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目标以及矿业权本身绿色属性不完全相匹配。未来民法典除传统物权编需对矿业权进行更精细的权属确认外,而且在合同编、侵权责任编也应通过合理的规则创制和限制性解释进行相应完善。总之,有必要在民法典各分编中重新认识到绿色原则的价值和实现路径,从而让中国民法典彰显出时代精神、成就时代典范。
关键词:
绿色原则 民法典 体系化 矿业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德成
《劳动合同法》是否纳入民法典,既应是一个价值选择,也应是一个成本对比。西方民法典对雇佣合同的规定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代表劳动合同法本质的法要素恰恰在民法典之后。我国劳动关系具有许多特殊性,决定了干预的必要性和正常化。劳动法体系已经形成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劳动合同法不宜纳入民法典。
关键词:
民法典 劳动合同法 立法线索 劳动法体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资鲁
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负责国际劳动立法的专门机构,它以公约和建议书的形式制定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动立法的宗旨、内容、模式和方法等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制定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在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与国际劳工标准全面接轨的条件下,应以国际劳工标准为基准完善国内劳动立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宋夏瀛洁 李西霞
劳动关系从雇佣合同时代演进到劳动合同时代,体现了国家对劳动关系与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和干预,但并未完全排除雇佣合同的作用。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带有雇佣性质的社会关系长期游离在法律规范之外,同时,劳动合同法律制度脱离民法契约法基础,这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不符,亟待我国民事立法填补这些法律空白。本文基于德国和意大利民法典关于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立法实践,认为民法典编纂应将雇佣合同纳入我国《合同法》之有名合同类别,并将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作为雇佣合同的特殊规则,为其提供民法契约法基础,使其规范化。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雇佣合同 劳动合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赵磊
业务外包是企业通过将内部的某项职能或某项任务分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完成,从而达到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本企业核心优势的一种管理模式。但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以"劳务外包"为主、"业务流程外包"为辅,"真"外包难觅、"假"外包横行的异化现象。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虽然对业务外包的规制做了有益探讨,但仍存在发包人法律责任缺失、承包人主体资质不明和外包行为界定模糊等主要问题。研究业务外包劳动法律的规制,必须正本清源,从源头入手;端本正源,以效率为先;不忘初心,兼顾公平,最终实现雇主效益与劳动者公平的相互统一。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文杰
为了更好地调整,应从广义雇用合同中剥离掉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和狭义雇用合同分而治之。就狭义雇用合同的法律调整而言,在对自治性劳务合同创设有名服务合同总则,对准从属性劳务合同作为雇用合同进行分别规制的基础上,我国应实现民法典对雇用合同的基础性调整与劳动法对雇用(劳动)合同的渐进式个别调整的有机结合。为此,应在民法典分则的合同法编中规定雇用合同的一般规则,劳动合同规则不宜出现在雇用合同规则中;可通过雇用合同一般条款、劳动立法优先和劳动法适用优先来实现雇用合同的法律调整向劳动法的开放。在几个重点规则设计方面,雇用合同规则只能有条件地适用于劳动关系;应在雇用合同定义中突出雇用合同的准从属性特征,并使定义实际发挥一般条款的作用;受雇人提供劳务过程中的风险负担规则、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雇主责任规则都要从雇用合同的准从属性出发进行体系化的设计,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同时也能实现稍有倾斜地保护受雇人利益的目标。
关键词:
民法典 雇用合同 劳动合同 准从属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天学 赵曼
文章利用加权几何平均弱化算子修正序列的增长趋势,根据序列没有明显的指数规律,采用GM(2,1)对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进行了模拟计算与预测。我国劳动争议数量的预测必须附加劳动法的制约作用,否则预测结果将没有任何经济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