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1)
2023(7720)
2022(6700)
2021(5941)
2020(5220)
2019(12116)
2018(11848)
2017(23525)
2016(12847)
2015(14864)
2014(15098)
2013(15205)
2012(14637)
2011(13479)
2010(13725)
2009(12971)
2008(12769)
2007(11858)
2006(10468)
2005(9616)
作者
(39042)
(33175)
(32822)
(31609)
(20933)
(15682)
(15105)
(12929)
(12292)
(11721)
(11457)
(10830)
(10533)
(10481)
(10358)
(10329)
(9951)
(9723)
(9537)
(9522)
(8241)
(8196)
(7991)
(7635)
(7545)
(7446)
(7155)
(7101)
(6631)
(6504)
学科
(80030)
经济(79973)
管理(33731)
(31956)
方法(31092)
数学(28125)
数学方法(27930)
(23822)
企业(23822)
地方(18612)
中国(17094)
(17044)
(14346)
(13711)
业经(12999)
地方经济(12937)
农业(11672)
(11226)
贸易(11222)
(10796)
(10718)
(9721)
环境(9348)
(9201)
金融(9199)
(8731)
银行(8706)
(8332)
理论(8235)
经济学(8184)
机构
大学(200057)
学院(199152)
(96133)
经济(94349)
管理(73404)
研究(70922)
理学(62824)
理学院(62114)
管理学(61082)
管理学院(60706)
中国(52977)
科学(41592)
(41252)
(40667)
(36859)
(33462)
研究所(33347)
财经(32760)
中心(31848)
经济学(31739)
(30375)
(29552)
经济学院(28451)
业大(28315)
农业(26329)
北京(26195)
(25259)
师范(25042)
(24308)
财经大学(23981)
基金
项目(124337)
科学(97259)
研究(90457)
基金(90287)
(77858)
国家(77246)
科学基金(65419)
社会(59182)
社会科(56104)
社会科学(56085)
(48148)
基金项目(47436)
教育(41438)
自然(40479)
(40138)
自然科(39520)
自然科学(39505)
自然科学基金(38795)
资助(38060)
编号(36364)
成果(30011)
(28345)
重点(28081)
(28019)
课题(24962)
(24842)
国家社会(24637)
教育部(24442)
科研(23814)
大学(23738)
期刊
(111230)
经济(111230)
研究(61180)
中国(37697)
(31856)
(30264)
学报(29855)
科学(27257)
管理(26106)
大学(22387)
学学(21358)
农业(19972)
经济研究(18966)
(17807)
金融(17807)
技术(17659)
财经(17619)
教育(15947)
业经(15580)
(15316)
问题(14722)
技术经济(12481)
统计(11900)
(11228)
(10554)
世界(10417)
(10057)
商业(9978)
理论(9722)
经济问题(9556)
共检索到302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瑞琳  
本文围绕着劳动时间这一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变量,使用数理推导和数据模拟的方法,仅利用异质劳动者、生存需求和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这三个假设便推导出主流经济学在主观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的边际分析才得出的向后弯曲的倒C型劳动供给曲线,同时还模拟出了只在关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的最新研究中才发现的倒S型劳动力供给曲线,实现了对经典劳动理论的拓展。这个过程说明分析微观经济决策时,客观约束比主观偏好的影响更直接。总体劳动供给函数的得到并不依赖于"效用最大化"这一理性假设。在总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微观层面的结果可能完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瑞琳  
本文围绕着劳动时间这一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变量,使用数理推导和数据模拟的方法,仅利用异质劳动者、生存需求和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这三个假设便推导出主流经济学在主观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的边际分析才得出的向后弯曲的倒C型劳动供给曲线,同时还模拟出了只在关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的最新研究中才发现的倒S型劳动力供给曲线,实现了对经典劳动理论的拓展。这个过程说明分析微观经济决策时,客观约束比主观偏好的影响更直接。总体劳动供给函数的得到并不依赖于"效用最大化"这一理性假设。在总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微观层面的结果可能完全与宏观现象相反,横向加总可能会产生突变性质。只有通过进一步加深对总体突变性的理解,人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宏观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策划  
对数字劳动的辨析需要研究代表生产力物质基础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搭建的虚拟空间塑造了"前生产阶段",改变了劳动原料和组织方式,形成了非物质化的数字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前生产阶段"的数字劳动生产出数据商品,并通过物化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互联网时代,数据商品化成为资本积累的新方式,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利用知识产权对"前生产阶段"进行垄断。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动没有改变劳资矛盾,而是通过模糊工作日界限,极化劳动技能,提高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加剧劳动剥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文新  
智能—基因科技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全面深刻的一次科技革命,其意义极为深远,其中最核心的影响在于对人的劳动方式进而是人的存在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智联网使人的存在"泛网络化",将催生一个"产消型数字劳动者"阶层,人的"泛劳动化"存在方式将成现实,资本逻辑下劳动者将彻底被奴役或异化。智能革命下人的劳动方式的历史性质将发生全方位的变革,比如:相对于抽象劳动独立化,劳动的具体性将被消融于智能化机器体系的自然物质运动之中;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中,生产劳动的私人性日益融入社会性之中;智联网使得剩余劳动泛在化,雇员和非雇员的剩余劳动极大增强了资本增殖的力量;不变资本由于超越平台公司产权边界而泛在于社会大众之中从而具有无限性;资本逻辑中的劳作将无孔不入无时不在,从而倒逼休闲劳作化;依托于虚拟物理信息的生产和实体生产的时空分离将成为常态,这使物质生产虚拟化:资本逻辑中难以摆脱物质生产的困窘,并导致收入、城乡、发达与发展国之间以及数字精英与"无用阶级"之间的阶级分立绝对化。由此产生一种基本趋势,即人工智能机器运动取代必要劳动使得商品经济的"价值"基础趋于坍塌,剩余劳动的泛在化使得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基础趋于崩溃,而为了人类的正常生存和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善于建设一个并非基于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平台公有制的新世界。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永秀  宋丽婷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数据要素日益重要,厘清数据和数据商品的内涵,明确数据商品的形成依据,挖掘数据商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有助于推动数据要素、数据商品和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数据商品首先是一般商品,同时在自然属性、功能属性和技术属性上又有其特殊性。数据商品二因素是指数据商品既具有传递信息、提供管理依据等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又凝结了人类一般劳动,具有价值。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同样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形成数据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数据商品的价值。但目前数据商品的价值实现还不透明、权属界定不清,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数据商品价值实现机制、产权交易机制、法律保护机制、反垄断机制等,以规范数据商品的生产、交易和流通等环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任洲鸿  王月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服务的广泛应用,依托互联网平台产生的共享经济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营模式。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不仅使传统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多新变化,改变了人们对劳动关系的传统认识,而且使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面临困境。目前,"滴滴打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形式,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发现,共享经济不仅没有改变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反而使资本对劳动剥削的手段更加隐蔽化、过程更加碎片化,并由此导致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更加深化、更加广化。我国有必要加快《劳动法》的修订日程,以适应这一新变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礼肖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蕴藏于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必然性之中。劳动者是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主体,其作用主要体现为促进特殊物质生产条件的形成与一般化、提升自身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规模和层次、影响自身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空间分布。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我国以生产方式变革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根本上靠劳动者及其作用的发挥。然而,生产方式变革在现实中面临着劳动者作用不充分不全面的难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较低、空间分布不合理以及消费状况不佳等制约着劳动者作用的发挥。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要有针对性地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者配置、实现劳动者增收以及推动劳动者消费升级等方式,全面提升劳动者在生产方式变革中的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筱璐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劳动报酬占比是新创造价值中劳动力价值的份额,资本积累是劳动报酬占比大小及其演变的主导因素。长期来看,相对于人口的资本规模扩大会增加劳动力需求从而有利于劳动报酬的提高,但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降低劳动力价值并创造相对过剩人口,使得劳动报酬占比总体上趋于下降。经验分析表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主要受资本积累规模、经济生产效率、农业经济地位以及区域工资历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幅度在2008—2010年左右发生较大转折,促使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在2011年左右开始从下降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晓清  
: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有其贡献也有其缺陷,理解它有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新刚  郑宇博  
利率市场化是当今我国社会金融改革的主要突破点,运用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方法审视这一发展趋势能够为我国如何深化金融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利率是金融领域的核心经济指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受国家管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金融资源效率的提升,而利率市场化将改变这一局面。根据《资本论》第三卷中所给出的实体经济的一般利润率呈下降趋势的结论,我们认为,利率的完全放开将加剧我国社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不平衡。有鉴于此,我们提出,我国利率的市场化应保持利率自由和利率监管之间的张力结构,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慧文  王贺雨  
以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利用2006—201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工业机器人使用规模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伴随着工业机器人使用规模的扩张,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但从长期来看,当越过极值点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将会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因此,短期内政策的关注点应是在推动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同时,如何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构建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于劳动保护制度调节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最低工资水平的上升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冲击会弱化,这意味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劳动保护可以缓解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冲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滕泰复  
经济转轨形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滕泰本文认为,经济转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利益调整和利益冲突。同时,由于经济转轨是由政府控制下的计划经济转向以交换为主的市场经济,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政府权威控制程度的不断下降。此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新旧体制的交叉阶段,也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樊明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未来增长的前景如何普遍受到关注。有一个流行的观点:一个经济国家经济基数或规模大了,经济增长率就必然会下降。为此通过采用178个经济体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发现GDP和增长率的相关度很低,因此这一看似合理的观点并经不起数据的检验,并妨害对经济增长率下降做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市场分析发现,依当下中国和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巨大差距,还存在巨大经济增长潜力,在近期房地产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及增长潜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强调,基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政治结构,阶级、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及相互作用,对收入及由收入决定的消费进行分析和评价,由此分析和解释一个经济社会经济增长及...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银亮  
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璐  李晨阳  
平台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平台为依托的新兴经济形式。在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家借助平台商业模式进行数据商品的生产活动而不断追求剩余价值。论文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生产角度对平台经济一般生产过程和现实中不同平台的具体生产过程进行细致剖析。不仅指出平台经济一般生产过程与资本主义一般生产过程的重要区别,而且指明资本家构建平台模式获取剩余价值的主要原因,由此表明平台经济的一般生产过程正是以数据为重要原料、以数字劳动者为特殊劳动力、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劳动资料,经由数据商品属性吸引资本家竞相采用平台商业模式,以此构建基于数字劳动者的新型剥削关系以实现无限制的价值增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