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4)
2023(11464)
2022(9671)
2021(9262)
2020(7474)
2019(16811)
2018(16878)
2017(30184)
2016(17869)
2015(20199)
2014(20393)
2013(18723)
2012(17369)
2011(15794)
2010(16305)
2009(14732)
2008(14487)
2007(13472)
2006(12206)
2005(11269)
作者
(45323)
(37408)
(37116)
(35681)
(23906)
(17856)
(17372)
(14374)
(14323)
(13970)
(12569)
(12507)
(12039)
(11875)
(11689)
(11610)
(11470)
(11232)
(11122)
(10642)
(9623)
(9248)
(8909)
(8819)
(8716)
(8410)
(8384)
(8324)
(7450)
(7421)
学科
(57210)
经济(57154)
管理(44108)
(39898)
(32600)
企业(32600)
中国(25105)
教育(24354)
方法(19640)
(19465)
地方(16716)
理论(16326)
数学(15517)
数学方法(15154)
(14920)
业经(14179)
农业(12893)
(12508)
教学(12499)
(12264)
(11698)
(11402)
贸易(11395)
(11044)
(10287)
(9695)
技术(9661)
(9534)
银行(9523)
地方经济(9458)
机构
大学(233360)
学院(231708)
(84109)
经济(81716)
研究(80815)
管理(80198)
理学(67311)
理学院(66318)
管理学(64852)
管理学院(64324)
中国(55991)
(51375)
科学(46430)
(44733)
师范(44500)
(41806)
(39825)
(39396)
教育(39271)
中心(36390)
师范大学(35760)
研究所(35042)
北京(33526)
(31844)
财经(31796)
技术(29963)
(29700)
(29371)
(28561)
职业(27965)
基金
项目(141093)
研究(117906)
科学(112680)
基金(95292)
(79483)
国家(78574)
社会(70548)
科学基金(67436)
社会科(66474)
社会科学(66463)
教育(62913)
(58223)
编号(54204)
(50162)
成果(48617)
基金项目(48276)
课题(41289)
自然(39353)
资助(38782)
自然科(38396)
自然科学(38389)
自然科学基金(37646)
(35554)
重点(33303)
(32809)
项目编号(32572)
(32256)
规划(31581)
(31172)
(29620)
期刊
(103247)
经济(103247)
研究(84321)
教育(71452)
中国(62154)
(32455)
管理(30853)
学报(28008)
(27751)
科学(27102)
技术(24827)
大学(23847)
(21660)
金融(21660)
学学(19121)
农业(18942)
职业(18605)
业经(18565)
图书(16475)
经济研究(15890)
财经(15361)
(14217)
论坛(14217)
(13429)
问题(12411)
(12351)
书馆(12184)
图书馆(12184)
技术教育(11567)
职业技术(11567)
共检索到379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浩波  张春艳  
“丧文化”是大学生群体宣泄消极情绪的一种渠道,但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浸淫其中会危害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解大学生的进取心、淡化大学生的责任感、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劳动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拓展心智疆域,使大学生心智人格得到充分锤炼,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应对大学生“丧文化”现象,要充分发掘劳动教育的积极因素,在顶层设计、具体实践、创新推进、保障条件等方面探索形成教育引导的有效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邵勤  陈娜  李晓鹏  吴琦  丁永电  
为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文章结合宜春学院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构建体现思政专业性和劳动时代性的“模块化+多样化”立体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特色特点,形成体现思政特性、课程特点和劳育特色的“德行一体+知行合一”融合式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在传统课程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建立体现多指标、多模块和多内涵的“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劳动素养”综合性考评模式,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推行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兰海涛  王琼  
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开展,要深刻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内容与重要意义;完善高校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劳动教育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考核制度;不断拓展劳动教育平台;积极促进高校与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英华  
在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日益突出。针对当前安全教育模式的弊端,拟以大学生安全成长训练营为基础建构一个集教育培训、活动参与、体验教学为一体,将理论学习与现实体验深度融合,形成点上活动、线上互动、面上营造彼此衔接的立体式合作教育模式。通过打造安全教育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为技术技能效能的发挥和价值的彰显提供基础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岩  李新纲  齐文彬  
工匠精神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全面加强并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逻辑起点。目前,应用型高校对劳动教育和培育工匠精神重视不够,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未得到充分彰显。鉴于此,应用型高校应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理顺劳动教育的时空逻辑,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打造以崇尚"工匠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构建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支持系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章振乐  戴君  夏建筠  洪玉芬  章红英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的号召,针对先富起来的地区学校普遍存在的“富后不劳”“五育缺劳”“以动代劳”三大问题,本成果从“开心农场”这一劳动教育的载体创新出发,率先提出“新劳动教育”概念。历时12年,本成果逐步明确了以“从小热爱劳动”为宗旨的学校劳动教育新内涵,建成了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建了目标清晰、内容丰富、途径鲜明、方式多样的实施模式,整合了劳动教育新资源,形成了学校主导的“学校+农场”“学校+农户”“学校+企业”等劳动教育新共同体,实现了劳动教育的新样态。同时,本成果形成了“价值创新、课程引领、系统实施、区域推进”的改革经验与方法,打造了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样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建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而高职院校对接的恰是企业的技术技能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劳动教育进课堂,进实习实训的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劳动态度,改变劳动意识,引导学生认可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过程是劳动教育的另一层次的体现。做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冬  
古代虽然没有劳动教育的说法,但是有耕读结合的传统,与现在的半工半读原理类似,都是在系统的学习之余进行一些社会性劳动。我们可以从古代的一些现象中获得一些启发,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与古代的劳动教育可能有相通的地方,但现代的劳动教育已然被社会赋予了更先进、更实际的意义。20世纪以来,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物质精神更加丰厚。于是,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智育,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甚至把学生本来应该有的劳动实践时间压榨掉。在这种大环境下,高中和小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生活能力下降,久而久之,青少年群体便会缺乏劳动意识。这种现状是劳动精神的流失,亟待改变。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文件在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上做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解释,为劳动教育指明了一个大方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青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定义和要求均实现了比较大的转变,职业教育要基于时代发展需求,培养新型的现代工匠人才。在此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至关重要。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基于工匠精神的要求与指导,加强劳动教育观的革新优化,切实提高高职劳动教育的质量水平。文章针对"工匠精神"视角下,如何高效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滢  
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忽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出现了弱化。基于此,我国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劳动教育并发挥其育人价值。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策略的重要步骤之一,其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以及养成劳动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实践教育形式,其本质是德育。在我国大力推进思政教育的当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文富  赵秦  
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具有整体性、协同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筑牢课堂教学阵地、增强劳动意识,创设多元教育实践平台、提升劳动技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科学评价体系,通过上述策略全面推动劳动教育,切实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刚  刘文博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把握好劳动教育的原则,探索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高校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完善管理机制,创新载体,促进融合,以生为本,优化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与建设者作出应有贡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亚光  
从五育并举视角来看,大学生劳动教育既有助于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更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境,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价值没能被正确认识,课程体系不完善,教育内容较单一,师资团队短缺,教育机制有待改进。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建设强有力的教师团队,扩充师资力量,构建完善的教育机制,切实保障大学生劳动教育顺利开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娜  仇志伟  胡俊苗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终极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从教劳结合角度分析青少年的劳动教育问题,对目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理念认知偏差、教育实践浅显化、脑力及体力劳动相分离等现象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完善的家、校、政府劳动教育协同体系、科学设计不同学段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等路径,以期最终达到教劳结合思想在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娜  仇志伟  胡俊苗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终极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从教劳结合角度分析青少年的劳动教育问题,对目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理念认知偏差、教育实践浅显化、脑力及体力劳动相分离等现象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完善的家、校、政府劳动教育协同体系、科学设计不同学段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等路径,以期最终达到教劳结合思想在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