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9)
- 2023(18335)
- 2022(15749)
- 2021(14416)
- 2020(12233)
- 2019(27387)
- 2018(26896)
- 2017(51979)
- 2016(28299)
- 2015(31426)
- 2014(31099)
- 2013(30549)
- 2012(27642)
- 2011(24707)
- 2010(24297)
- 2009(21809)
- 2008(20969)
- 2007(18059)
- 2006(15391)
- 2005(12845)
- 学科
- 济(113306)
- 经济(113190)
- 管理(77136)
- 业(75357)
- 企(60555)
- 企业(60555)
- 方法(53540)
- 数学(47194)
- 数学方法(46606)
- 农(31685)
- 财(28292)
- 中国(28071)
- 学(25488)
- 业经(25442)
- 地方(24407)
- 农业(21841)
- 贸(19873)
- 贸易(19867)
- 易(19284)
- 技术(18060)
- 理论(17623)
- 环境(17532)
- 制(17525)
- 务(16947)
- 和(16940)
- 财务(16876)
- 财务管理(16844)
- 企业财务(15929)
- 产业(15720)
- 划(14847)
- 机构
- 学院(394895)
- 大学(394827)
- 管理(155651)
- 济(155567)
- 经济(152449)
- 理学(137218)
- 理学院(135687)
- 管理学(133042)
- 管理学院(132365)
- 研究(131467)
- 中国(93769)
- 科学(86415)
- 京(82212)
- 农(71131)
- 财(66957)
- 所(65951)
- 业大(65465)
- 研究所(61297)
- 中心(59692)
- 农业(56404)
- 财经(55652)
- 江(55292)
- 范(51750)
- 师范(51100)
- 经(51003)
- 北京(50526)
- 院(48379)
- 经济学(47369)
- 州(44615)
- 经济学院(43153)
- 基金
- 项目(288617)
- 科学(226620)
- 基金(210055)
- 研究(203198)
- 家(186541)
- 国家(185060)
- 科学基金(158188)
- 社会(128736)
- 社会科(122082)
- 社会科学(122051)
- 省(113397)
- 基金项目(112276)
- 自然(105713)
- 自然科(103285)
- 自然科学(103255)
- 自然科学基金(101386)
- 划(96239)
- 教育(93275)
- 资助(85768)
- 编号(80942)
- 重点(65498)
- 成果(63099)
- 部(62497)
- 发(62038)
- 创(60145)
- 科研(56296)
- 创新(56225)
- 课题(55494)
- 计划(54608)
- 国家社会(53491)
- 期刊
- 济(156918)
- 经济(156918)
- 研究(105646)
- 学报(70877)
- 中国(67667)
- 农(63246)
- 科学(62737)
- 管理(53505)
- 大学(52848)
- 学学(50404)
- 财(48788)
- 农业(43891)
- 教育(38993)
- 技术(32714)
- 业经(27498)
- 融(26477)
- 金融(26477)
- 经济研究(26036)
- 财经(25925)
- 经(22276)
- 业(22264)
- 问题(20884)
- 科技(20715)
- 版(19868)
- 业大(19103)
- 资源(18851)
- 技术经济(18155)
- 图书(17905)
- 商业(17806)
- 统计(17532)
共检索到541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顾乃华
文章基于区域与产业特征互动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因素。研究表明:制造业资本深化和技术水平提高往往都会伴随着更密集的人力资本投入,导致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市场化进程因弱化了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在短期内劳动收入占比往往会下降;地方政府间围绕外资招商展开的竞争,增大了外企资本对工人博弈力量,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背景下,为扩大产品出口,需要在产品中镶嵌更多的知识投入,因此伴随一个地区的外贸扩张,其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往往会提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地区竞争 结构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世龙 马春燕 马尚平
本文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入手,采用大陆31个省级经济区近3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经济区城乡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并按主因子及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进而通过对各指标值的统计分析,从多方面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状况,最后通过相关性研究及各经济区相关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实证研究显示: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城乡资源配置产生着重大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渐显,但在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中农村仍处于不利的地位。
关键词:
城乡资源配置 因子分析 发展模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文章基于产业与区域特征互动的视角,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与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化、开放和市场规模等区域异质性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互动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推进市场化和提高开放程度均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且减弱产业互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市场规模的扩大则加强这种正向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文章基于产业与区域特征互动的视角,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与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化、开放和市场规模等区域异质性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互动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推进市场化和提高开放程度均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且减弱产业互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市场规模的扩大则加强这种正向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柏培文 吴红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显著影响因素主要有要素和技术特征变量、结构调整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变量和政府政策变量。这些因素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往往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外商投资水平、资本深化、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而技术进步、失业率、国有经济占比、投资率、对外贸易水平会降低劳动收入占比,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柏培文 吴红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显著影响因素主要有要素和技术特征变量、结构调整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变量和政府政策变量。这些因素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往往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外商投资水平、资本深化、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而技术进步、失业率、国有经济占比、投资率、对外贸易水平会降低劳动收入占比,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圣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符合新兴经济体特征的理论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两者呈"U型"关系,拐点的具体位置与两类长期因素、两类短期因素有关。通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一方面具有共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各区域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文章为各地区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长远
本文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这一领域的理论探讨主要有四个层次:在新古典假设条件下,劳动收入占比与资本产出比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对新古典假设做出修正,将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归于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收入占比的产业差异,在整个经济的劳动收入占比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开放条件下,探讨全球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考察"劳动收入占比"的决定因素,它们包括:资本产出比、技术进步、全球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非正规部门规模和对劳动力的保护程度等。本文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初步设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志民 熊唯伊 张松彪
本文基于1997—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产出比、经济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下降,而金融深化和FDI则有利于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利用回归结果,对各显著影响因素的贡献度进行测算表明,经济结构转型是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贡献度达到了43.30%,但是这一贡献度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政府干预和资本—产出比的平均贡献度也分别达到了9.69%和3.24%;而金融深化和FDI的平均贡献度则分别仅为7.35%和6.24%。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经济结构转型 贡献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宗胜 宗振利
文章基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运用"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的"U形"演变趋势,特别是这一过程中影响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各种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二元经济结构变动确实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使其处于"U形"曲线的左边下降段。技术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对外贸易以及FDI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有抑制作用,而劳均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出则存在显著的正面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二元经济结构 剩余劳动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霞 白重恩
劳动收入份额为初次国民收入分配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文献中关于劳动收入份额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讨论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标准。即使数据口径一致,劳动收入份额也很难完全符合Kaldor事实。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格局最根本的因素可归纳为经济结构转型、有偏技术进步、产品和要素市场扭曲三个方面,其他因素可通过它们间接地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分析倾向于认为,美国和欧洲国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多由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解释,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差异还可解释国家间的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同,而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趋势则更多由产业结构变化所致。对有偏技术进步的探讨中,已有研究多围绕要素替代弹性和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涂奕
劳动收入份额能够有效反映一国收入分配政策、产业结构、工资制度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等因素。本文通过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历史,分析各时期数额变化的原因,总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类因素,对研究我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收入分配政策 产业结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伟
文章引入工业部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比重、私营企业产值比重、外资企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变量,实证分析了1998年-2013年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在稳健性检验中引入FDI占GDP中的比重作为外资企业产值比重的替代变量,具体结论为:(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与民营化的不断推进,国有经济占比持续下降,私营经济比重持续上升,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在同一时期持续下降;(2)引入FDI会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带来非线性影响,少量引入FDI会降低我国的劳动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照侠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转变的视角,重新考察了劳动报酬占比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并且就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占比提高会缩小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但是二产占比和三产占比的提高均会通过降低劳动报酬占比这一渠道,使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个结果不仅在统计上显著,而且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政策涵义。
关键词:
劳动报酬占比 收入不平等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