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3)
2023(14851)
2022(13071)
2021(12251)
2020(10143)
2019(23981)
2018(23329)
2017(44448)
2016(23986)
2015(27065)
2014(26850)
2013(26327)
2012(23793)
2011(21160)
2010(20599)
2009(18579)
2008(17798)
2007(14816)
2006(12540)
2005(10569)
作者
(66466)
(55412)
(54882)
(52474)
(35060)
(26513)
(25163)
(21983)
(21058)
(19332)
(18997)
(18549)
(17237)
(17232)
(17120)
(16670)
(16657)
(16494)
(15774)
(15749)
(13515)
(13298)
(13271)
(12604)
(12418)
(12202)
(12080)
(11977)
(11098)
(10940)
学科
(94134)
经济(94036)
管理(66236)
(64602)
(51892)
企业(51892)
方法(48204)
数学(42792)
数学方法(42231)
(26674)
(25176)
中国(24718)
业经(20635)
(19508)
农业(18522)
地方(17565)
(16912)
贸易(16907)
(16440)
理论(15290)
(14937)
财务(14864)
财务管理(14831)
技术(14602)
(14392)
(14301)
环境(14230)
企业财务(14041)
(12610)
(12351)
机构
大学(329203)
学院(327077)
管理(134422)
(131314)
经济(128699)
理学(118467)
理学院(117206)
管理学(114970)
管理学院(114392)
研究(105807)
中国(77639)
(68555)
科学(66668)
(57151)
(52745)
(51209)
业大(51066)
中心(49541)
研究所(47303)
财经(47194)
(44639)
(43361)
(42988)
师范(42575)
北京(42384)
农业(41278)
经济学(39550)
(38873)
(36285)
经济学院(35878)
基金
项目(237999)
科学(188165)
基金(174595)
研究(172211)
(152302)
国家(151071)
科学基金(131072)
社会(109073)
社会科(103505)
社会科学(103475)
基金项目(93289)
(92106)
自然(86486)
自然科(84538)
自然科学(84518)
自然科学基金(82981)
教育(79614)
(77867)
资助(71743)
编号(70073)
成果(54870)
重点(52853)
(52410)
(49602)
(49491)
课题(46781)
科研(46283)
创新(46187)
国家社会(45302)
教育部(45260)
期刊
(131164)
经济(131164)
研究(91219)
中国(58199)
学报(53004)
科学(48437)
管理(46695)
(46301)
(42600)
大学(40669)
学学(38175)
教育(34854)
农业(32685)
技术(29427)
(23049)
金融(23049)
财经(21890)
业经(21834)
经济研究(21760)
(18689)
图书(18670)
问题(17009)
(16651)
理论(16515)
科技(15910)
技术经济(15760)
实践(15268)
(15268)
(15238)
资源(15182)
共检索到457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吴凯  范从来  
全国劳动收入份额自1996年开始出现下降,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得以延续,在经历2004和2008年暴跌和暴涨之后,"十二五"期间2012年至2015年劳动收入份额保持上升态势,然而2016年再次出现的下降值得关注。为研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及其驱动因素,本文基于吴凯和范从来(2014)提出的劳动收入份额LMDI分解的分析框架,对1993年至2017年全国、四大地区和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全国劳动收入份额的累计变动虽然主要受生产效率变动的影响,但是其主导驱动因素是分配比例,两者呈现出同步变动趋势;收入比例和结构变动则相对较为平稳,影响较小。(2)从四大地区来看,生产效率均出现下降。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变动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东部地区则呈现出劳动收入份额上升,主要受益于结构比例的大幅上升,此外其分配比例和收入比例也出现上升。东北地区仅收入比例略微上升,其劳动收入份额的大幅下降主要归因于其结构变化的大幅下降。(3)从31个省来看,分配比例因素的影响和地区差异较大,是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重要因素。由此,我们提出提高数据质量及其可比性、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改革的相关政策、引导国民收入的分配向劳动者报酬倾斜、基于地区和各省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收入分配政策和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扬波  
笔者从劳资利益分配框架的视角出发,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要素分配份额的因素,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7年~2008年的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各因素对劳动报酬份额比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提高的资本产出比、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以及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劳动收入份额的准确测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定义和数据两个方面剖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问题,分析了其对测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然后总结归纳了现有的基于测算问题的修正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方法评析;最后,借助于城镇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与人口数据估算中国的OSPUE。在此基础上,利用资金流量表数据对1993—2008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合理的估算与必要的修正,并进行相应的变动分析与国际比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霞  白重恩  
劳动收入份额为初次国民收入分配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文献中关于劳动收入份额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讨论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标准。即使数据口径一致,劳动收入份额也很难完全符合Kaldor事实。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格局最根本的因素可归纳为经济结构转型、有偏技术进步、产品和要素市场扭曲三个方面,其他因素可通过它们间接地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分析倾向于认为,美国和欧洲国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多由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解释,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差异还可解释国家间的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同,而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趋势则更多由产业结构变化所致。对有偏技术进步的探讨中,已有研究多围绕要素替代弹性和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涂奕  
劳动收入份额能够有效反映一国收入分配政策、产业结构、工资制度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等因素。本文通过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历史,分析各时期数额变化的原因,总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类因素,对研究我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甘小立  
本文采用20032015年的季度数据,利用Johansen协整理论、Grange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居民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提高居民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小平  
本文运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重庆市6 1 3家微观企业的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目前重庆市资本与劳动之间存在互补而非替代关系,技术进步对小微型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在要素市场上,工会组织能显著提高重庆市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而融资约束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这一现象对小微型企业更为突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华  褚玲  张全红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和人力资本均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基于此,认为要扭转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根本途径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通过提高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来加快向一元经济结构过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因素,并运用1993-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造了一个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替代弹性、二元经济引发的巨大就业压力和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这些发现意味着,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可能进入上升通道,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重视劳动者利益的政策调整则有助于加快这一进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周礼  
文章利用1997~2008年中国工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以及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997~2008年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主要是由行业本身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致,行业结构变动的效应很小。人均资本量的增加、资本产出比的降低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是导致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和出口贸易的增长则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以及鼓励出口贸易将抑制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快速下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丹  张倩肖  
基于中国跨区域和跨行业劳动生产率收敛异质性的基础上,考察当地政策因素、R&D投入强度和员工技能水平对跨区域和跨行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驱动影响。结果表明,分区域来看,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和工资增长方面的经济政策可以促进区域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分行业来看,R&D投入促进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而员工的技术水平对行业劳动生产率收敛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这与低员工技术水平投入的行业更容易利用其落后优势和从技术溢出效应中获益有关。因此,为了缩小地区工业差异和提高工业行业发展效率,政府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最低工资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丹  张倩肖  
基于中国跨区域和跨行业劳动生产率收敛异质性的基础上,考察当地政策因素、R&D投入强度和员工技能水平对跨区域和跨行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驱动影响。结果表明,分区域来看,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和工资增长方面的经济政策可以促进区域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分行业来看,R&D投入促进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而员工的技术水平对行业劳动生产率收敛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这与低员工技术水平投入的行业更容易利用其落后优势和从技术溢出效应中获益有关。因此,为了缩小地区工业差异和提高工业行业发展效率,政府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最低工资制度执行的监管和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翁杰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阶段的驱动力也存在显著差异。1978—1984年劳动收入份额短暂上升的主要驱动力是农业部门的改革。1985—1997年劳动力要素向非农部门转移以及由此引发的结构变动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驱动力。1998—2007年劳动收入份额继续下降的主要驱动力是非农部门的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结构变动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在经历长时期的下降后,劳动收入份额于2008—2015年期间再次呈上升态势,其主要驱动力是非农部门工资的快速增长。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态势符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叶初初  冯邦彦  
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地区差异,而目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探讨很少有基于一省或一区的研究。文章结合广东2005-2009年14个行业的劳动报酬数据,用Pooled EGLS方法发掘提升广东省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途径。结果显示,行业规模、工资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有正向作用,行业垄断程度则起负向作用,而行业劳动密集程度对该份额的拉动作用存在行业差异性。要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广东应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降低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着重发展服务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明  
本文将1998—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产品层面的进口关税数据进行匹配,以中国2002年加入WTO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中国进口关税下降带来的进口竞争对中国行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竞争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劳动收入份额,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对行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分解研究表明,进口竞争对行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主要通过挤出高劳动收入份额的企业和吸引低劳动收入份额的企业进入来实现的;从微观机理上看,进口竞争虽然能够提高企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这使得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不升反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