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7)
- 2023(5715)
- 2022(5104)
- 2021(4680)
- 2020(4353)
- 2019(10316)
- 2018(10273)
- 2017(20744)
- 2016(11705)
- 2015(13563)
- 2014(13878)
- 2013(14021)
- 2012(13460)
- 2011(12115)
- 2010(12384)
- 2009(11620)
- 2008(11805)
- 2007(10816)
- 2006(9276)
- 2005(8458)
- 学科
- 济(52135)
- 经济(52080)
- 业(31025)
- 管理(30052)
- 方法(27508)
- 数学(24448)
- 数学方法(24254)
- 企(23216)
- 企业(23216)
- 农(14661)
- 中国(13201)
- 财(12939)
- 贸(12216)
- 贸易(12216)
- 易(11911)
- 学(10613)
- 农业(9885)
- 地方(9327)
- 融(9009)
- 金融(9007)
- 业经(8929)
- 制(8877)
- 银(8085)
- 银行(8057)
- 和(7939)
- 行(7672)
- 务(7570)
- 财务(7555)
- 财务管理(7530)
- 理论(7376)
- 机构
- 大学(176549)
- 学院(173484)
- 济(75925)
- 经济(74423)
- 管理(65258)
- 研究(59778)
- 理学(56088)
- 理学院(55448)
- 管理学(54539)
- 管理学院(54201)
- 中国(45331)
- 京(37116)
- 科学(36041)
- 财(34279)
- 农(31575)
- 所(31533)
- 研究所(28698)
- 财经(27628)
- 中心(27544)
- 业大(26523)
- 江(25923)
- 农业(25219)
- 经(25017)
- 经济学(24389)
- 北京(23597)
- 范(22589)
- 师范(22344)
- 经济学院(22321)
- 院(20627)
- 州(20535)
- 基金
- 项目(110559)
- 科学(85669)
- 研究(80200)
- 基金(79699)
- 家(69247)
- 国家(68692)
- 科学基金(57512)
- 社会(50014)
- 社会科(47411)
- 社会科学(47393)
- 省(42304)
- 基金项目(42153)
- 教育(37596)
- 自然(36758)
- 划(36417)
- 自然科(35893)
- 自然科学(35881)
- 自然科学基金(35233)
- 资助(34088)
- 编号(33219)
- 成果(27949)
- 部(25811)
- 重点(25071)
- 发(23804)
- 课题(22630)
- 创(22283)
- 教育部(21964)
- 科研(21717)
- 大学(21252)
- 人文(20966)
共检索到256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季
通过对英美日长周期(30~5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呈上升趋势,之后便呈现出相对稳定态势,近年来有微降趋势。比较发现,我国劳动报酬占比远高于经济发展阶段相近的日本(1955~1975年);与同时期OECD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处于中等水平,据此可以认为,我国目前劳动报酬占比并不低,但持续下降的趋势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劳动报酬 国民收入 国际比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中建 金慧娟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低廉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表面上,将侵蚀企业粗放式下较高的利润,但劳动报酬占比提高对经济转型存在着倒逼机制的逻辑关系,给企业施加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通过利益导向"将企业外部压力内源化,从而激发企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能够促使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型转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石涛 张磊
劳动者报酬GDP占比下滑是中国劳动收入增长背景下的客观事实。在农村剩余劳动供给相对充裕条件下,劳动报酬占比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劳动边际产出效率变化。二元经济下的工业化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资本替代劳动是劳动报酬产业内效应变化的主要原因,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劳动工资引导劳动要素从劳动报酬较高的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劳动报酬占比产业间效应下降的原因。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动力绝对供给能力面临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供给能力减弱,劳动供给曲线左移将替代劳动边际生产率对劳动报酬的决定,直接提升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成本并带动产业内劳动力报酬提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李莹
只有厘清核算口径及相关的数据修订情况,才能测算出劳动报酬占比的真实数值,进而找准其变动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依据资金流量表的最新修订资料,充分考虑劳动报酬指标核算口径的两次重大调整及与SNA推荐口径和真实意义口径的差异,重新测算了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然后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从正规与非正规部门结构视角分析了中国劳动报酬变动的根本原因及相应的政策着眼点。
关键词:
劳动报酬占比 核算口径 测算 部门结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士斌
美国劳动报酬比重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保持在高水平,日本和韩国等国劳动报酬比重趋于上升,中国和拉美国家则在低水平上相对稳定。产业结构转变的阶段性特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特征、粗放型和资本扩张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过于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是中国劳动报酬比重长期较低的主要原因。目前,政府需要放松对经济领域的直接干预,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功能,同时,政府还需整合各种政策资源,构建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长效机制和协同机制。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品 郑莉峰 周焱彬
通过采用中国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劳动报酬占比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开放对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开放对提升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有积极影响,其中出口的作用最显著,从区域来看,对外开放对东部地区提升劳动报酬占比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要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应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合理引进外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劳动报酬占比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本文通过生产函数和联立方程模型,发现在非农就业增长、投资和劳动报酬占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获得与其边际产出相等的工资报酬,使得劳动报酬占比下降而资本所得份额上升,资本所得份额的上升促进了投资,投资的增加保证了非农就业的持续增长。我们通常把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和高投资率视为中国经济失衡的表现之一并给予特殊关注,但是,本文所揭示的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内在机制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特征,也表明高投资率和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并不是经济失衡的表现,它们是非农就业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保证非农就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原因。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虽然恶化了居...
关键词:
就业增长 投资 初次分配 劳动报酬占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慧 费利群
本文使用1997-2010年29个省级单位数据,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分别以人力资本量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就全国来说,无论以人力资本量投入指标还是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均为正;但与产出指标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较大。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为分析单元,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东部,以投入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的正向作用明显;在西部,以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产出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的正向作用明显;在中部,以人力资本量的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士斌 郭晓峰
1978—2007年的有关数据表明:贵州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1998年开始明显趋于下降,且比西南邻省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这既与英美等国劳动报酬比重相对稳定的"卡尔多"特征事实不一致,也与日韩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比重趋于上升相悖。贵州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扭曲,已成为贵州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瓶颈。贵州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导致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根本原因则是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与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最终改变这种不利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照侠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转变的视角,重新考察了劳动报酬占比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并且就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占比提高会缩小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但是二产占比和三产占比的提高均会通过降低劳动报酬占比这一渠道,使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个结果不仅在统计上显著,而且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政策涵义。
关键词:
劳动报酬占比 收入不平等 产业结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叶正茂
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劳动的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定,劳动所得比重取决于其边际产出和投入数量,这不仅是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评价劳动报酬占比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看,我国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低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虽然有助于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但是由于较低的利率扩大了资本的使用规模,这使得资本深化对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此外,劳资力量对比、经济波动对劳动报酬具有显著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实际劳动报酬占比偏离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池振合
2004年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由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调整引。文章依据生产税净额与资本所得之间的关系统一了劳动报酬统计口径,发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运输仓储邮电、批发零售餐饮、其它服务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在2004年并未出现显著下降。就总体劳动报酬占比而言,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由于农业劳动报酬占比的上升而出现了小幅度上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张士斌
文章收集并使用1978年以来有关数据,具体研究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变动状况。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文章对中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发现,与调整前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出现显著下降不同,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仅仅在最近几年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不是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下降,而是这一比例水平长期过低,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似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稳定状态。作者认为,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低是一种不利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吕光明
数据质量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我国劳动报酬占比的准确测算,进而影响其在纵横向对比分析中的应用。文章从劳动报酬指标的核算口径、GDP数据的修订、核算资料的来源等三个方面,剖析了数据质量问题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测算的影响机制,探讨了其中必要的规避办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秋阳
Solow(1958)提出了将劳动报酬整体份额的变动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两部分的双因素模型。本文基于产业分工的视角扩展了其中的产业结构因素,把投入产出理论中产业结构决定于水平分工的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和纵向分工的最终产品价值链结构这一关系纳入到双因素模型之中,得到了最终需求结构效应、价值链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的三因素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内部效应对我国1997—2007年间的总体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做出了70.2%的总体贡献,是主要因素,价值链结构效应做出了23.2%的总体贡献,最终需求结构效应的总体贡献最低,为6.6%。
关键词:
劳动报酬份额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