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5)
- 2023(16869)
- 2022(14517)
- 2021(13470)
- 2020(11430)
- 2019(25975)
- 2018(25564)
- 2017(49972)
- 2016(27039)
- 2015(29835)
- 2014(29484)
- 2013(29059)
- 2012(26350)
- 2011(23459)
- 2010(23016)
- 2009(20629)
- 2008(19828)
- 2007(17088)
- 2006(14450)
- 2005(11999)
- 学科
- 济(107526)
- 经济(107414)
- 管理(75986)
- 业(75018)
- 企(61111)
- 企业(61111)
- 方法(52453)
- 数学(46220)
- 数学方法(45655)
- 农(30373)
- 财(28512)
- 中国(26519)
- 业经(24446)
- 学(22971)
- 地方(20945)
- 农业(20677)
- 贸(19467)
- 贸易(19461)
- 易(18921)
- 制(18015)
- 技术(17540)
- 务(17426)
- 财务(17355)
- 财务管理(17322)
- 理论(16672)
- 企业财务(16415)
- 环境(16014)
- 和(15915)
- 产业(15132)
- 划(14402)
- 机构
- 大学(376125)
- 学院(375597)
- 管理(150908)
- 济(150661)
- 经济(147754)
- 理学(133214)
- 理学院(131785)
- 管理学(129328)
- 管理学院(128682)
- 研究(122541)
- 中国(87400)
- 科学(78886)
- 京(78159)
- 农(66058)
- 财(65077)
- 业大(61587)
- 所(60570)
- 研究所(56145)
- 中心(55548)
- 财经(54106)
- 农业(52327)
- 江(51658)
- 经(49572)
- 北京(48138)
- 范(47765)
- 师范(47150)
- 经济学(45971)
- 院(44899)
- 经济学院(41870)
- 州(41731)
- 基金
- 项目(272979)
- 科学(214379)
- 基金(199382)
- 研究(192999)
- 家(176120)
- 国家(174713)
- 科学基金(150092)
- 社会(122776)
- 社会科(116528)
- 社会科学(116499)
- 省(106810)
- 基金项目(106686)
- 自然(100095)
- 自然科(97820)
- 自然科学(97792)
- 自然科学基金(96053)
- 划(90193)
- 教育(88533)
- 资助(81947)
- 编号(76697)
- 重点(61245)
- 部(59648)
- 成果(59618)
- 发(58004)
- 创(57078)
- 创新(53321)
- 科研(53155)
- 课题(52058)
- 计划(51017)
- 教育部(50988)
- 期刊
- 济(151771)
- 经济(151771)
- 研究(101075)
- 学报(65736)
- 中国(62844)
- 农(58849)
- 科学(58123)
- 管理(52663)
- 大学(49427)
- 财(48335)
- 学学(47187)
- 农业(40692)
- 教育(35047)
- 技术(31298)
- 业经(26702)
- 财经(25650)
- 融(25577)
- 金融(25577)
- 经济研究(25317)
- 经(22033)
- 业(20484)
- 问题(20300)
- 科技(19505)
- 版(18573)
- 技术经济(17686)
- 业大(17591)
- 商业(17247)
- 理论(16713)
- 图书(16648)
- 统计(16521)
共检索到512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照侠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转变的视角,重新考察了劳动报酬占比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并且就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占比提高会缩小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但是二产占比和三产占比的提高均会通过降低劳动报酬占比这一渠道,使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个结果不仅在统计上显著,而且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政策涵义。
关键词:
劳动报酬占比 收入不平等 产业结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兰娟 董万好 徐鑫
我国各产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具有非均衡的特征,政府的公共政策对于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观察财政科技投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在复杂现实背景下用于分析财政科技投入对劳动报酬和产业结构影响的CGE模型,模拟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科技投入指标分步骤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情形下各产业劳动报酬、增加值、就业等经济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财政科技投入对劳动报酬占比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于住宿和餐饮等需要升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影响尤其明显。同时发现,科技投入对于产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 劳动报酬 产业结构 CGE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士斌 郭晓峰
1978—2007年的有关数据表明:贵州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1998年开始明显趋于下降,且比西南邻省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这既与英美等国劳动报酬比重相对稳定的"卡尔多"特征事实不一致,也与日韩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比重趋于上升相悖。贵州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扭曲,已成为贵州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瓶颈。贵州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导致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根本原因则是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与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最终改变这种不利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石涛 张磊
劳动者报酬GDP占比下滑是中国劳动收入增长背景下的客观事实。在农村剩余劳动供给相对充裕条件下,劳动报酬占比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劳动边际产出效率变化。二元经济下的工业化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资本替代劳动是劳动报酬产业内效应变化的主要原因,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劳动工资引导劳动要素从劳动报酬较高的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劳动报酬占比产业间效应下降的原因。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动力绝对供给能力面临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供给能力减弱,劳动供给曲线左移将替代劳动边际生产率对劳动报酬的决定,直接提升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成本并带动产业内劳动力报酬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通过对总体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进行分解,发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劳动报酬占比变动是引起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非农化决定了1978-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以下降为主。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改革倾向使得产业劳动报酬占比逐渐上升,部分抵消了产业结构非农化所引起的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当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开始由追逐就业转变为追逐利润,匡正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引起产业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从而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共同加速了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非农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张士斌
文章收集并使用1978年以来有关数据,具体研究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变动状况。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文章对中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发现,与调整前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出现显著下降不同,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仅仅在最近几年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不是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下降,而是这一比例水平长期过低,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似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稳定状态。作者认为,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低是一种不利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李莹
只有厘清核算口径及相关的数据修订情况,才能测算出劳动报酬占比的真实数值,进而找准其变动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依据资金流量表的最新修订资料,充分考虑劳动报酬指标核算口径的两次重大调整及与SNA推荐口径和真实意义口径的差异,重新测算了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然后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从正规与非正规部门结构视角分析了中国劳动报酬变动的根本原因及相应的政策着眼点。
关键词:
劳动报酬占比 核算口径 测算 部门结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在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在区域经济与宏观调控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08-2017年北京市人社局的调查数据,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从劳动报酬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发现:(1)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门限效应显著,当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下时,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强;当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水平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会显著下降。(2)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上逐年递减,但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特征。(3)在时空演变的分析中,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出空间转移的特性,即通州区向海淀区转移、农村区向主城区转移。(4)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研究结论具有耦合性,即区域间不平衡是造成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然而,与现有研究结果不同,本文发现区域内部的不平衡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区域间差异有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教育 劳动报酬 区域发展不平衡 门限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秋阳
Solow(1958)提出了将劳动报酬整体份额的变动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两部分的双因素模型。本文基于产业分工的视角扩展了其中的产业结构因素,把投入产出理论中产业结构决定于水平分工的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和纵向分工的最终产品价值链结构这一关系纳入到双因素模型之中,得到了最终需求结构效应、价值链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的三因素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内部效应对我国1997—2007年间的总体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做出了70.2%的总体贡献,是主要因素,价值链结构效应做出了23.2%的总体贡献,最终需求结构效应的总体贡献最低,为6.6%。
关键词:
劳动报酬份额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丛屹 陈琦
产业数字化提升增长效率的同时,也对要素收入公平产生了一定冲击,对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从技术变革和业务转型的双重视角,考察产业数字化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并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数字技术变革和数字业务转型,均对劳动报酬占比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存在行业和地区异质性;市场集中程度在数字业务转型降低劳动报酬占比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技术变革更倾向于降低普通劳动者报酬占比,数字业务转型倾向于降低高级管理者报酬占比。本研究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视角,为数字技术影响劳动报酬占比的争议提供了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为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兼顾增长效率与分配公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飞
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快速推进,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对劳动力市场将产生较大冲击。鉴于此,本文研究了产业智能化对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首先,本文构建了基于生产任务的人工智能创新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智能化通过产业内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实证检验了产业智能化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替代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降低了劳动报酬份额,新工作创造效应、资本积累效应、生产率效应和前向关联效应提高了劳动报酬份额。而且,产业智能化对劳动报酬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和行业异质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产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就业扩张型的人工智能创新;建设更加开放、统一的国内市场,以促进人工智能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融合;加大技能培训投入,以促进技能劳动间的转岗就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建文
文章在广东省2002年、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的基础上,对各行业人均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性和潜力进行分析,还利用1979年以来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长期和短期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池振合
2004年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由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调整引。文章依据生产税净额与资本所得之间的关系统一了劳动报酬统计口径,发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运输仓储邮电、批发零售餐饮、其它服务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在2004年并未出现显著下降。就总体劳动报酬占比而言,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由于农业劳动报酬占比的上升而出现了小幅度上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丁梓楠
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其劳动报酬水平是初次分配福利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选取平均劳动报酬和劳动报酬比重作为研究的两个维度,通过动态和静态比较,对第二产业内部各门类、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报酬及其差异进行全面衡量,总结出第二产业劳动报酬及其差异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第二产业内部产业层次越高的行业,初次分配状况越好。文章还就第二产业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有效评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中建 金慧娟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低廉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表面上,将侵蚀企业粗放式下较高的利润,但劳动报酬占比提高对经济转型存在着倒逼机制的逻辑关系,给企业施加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通过利益导向"将企业外部压力内源化,从而激发企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能够促使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型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