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3)
2023(8815)
2022(7204)
2021(6385)
2020(5480)
2019(12777)
2018(12523)
2017(24948)
2016(13577)
2015(15549)
2014(15779)
2013(15920)
2012(15244)
2011(14016)
2010(14196)
2009(13454)
2008(13173)
2007(12166)
2006(10811)
2005(9871)
作者
(40855)
(34639)
(34404)
(33133)
(21883)
(16397)
(15794)
(13475)
(12838)
(12205)
(11967)
(11325)
(11002)
(10974)
(10811)
(10788)
(10328)
(10227)
(9981)
(9902)
(8627)
(8525)
(8362)
(8005)
(7891)
(7779)
(7466)
(7389)
(6939)
(6782)
学科
(83759)
经济(83701)
管理(37623)
(35116)
方法(32047)
数学(28876)
数学方法(28700)
(26817)
企业(26817)
地方(19330)
中国(18216)
(17966)
业经(14997)
(14688)
(14639)
地方经济(13256)
农业(12349)
(11990)
贸易(11987)
(11561)
(11553)
(10128)
环境(10024)
(9702)
金融(9700)
(9504)
银行(9479)
(9059)
产业(9016)
(8440)
机构
大学(209443)
学院(209009)
(101077)
经济(99240)
管理(78230)
研究(74291)
理学(67073)
理学院(66327)
管理学(65321)
管理学院(64918)
中国(55786)
科学(43238)
(43042)
(42885)
(38398)
研究所(34752)
(34685)
财经(34560)
中心(33310)
经济学(33267)
(31759)
(31215)
经济学院(29840)
业大(29503)
农业(27268)
北京(27250)
(26344)
师范(26117)
(25635)
财经大学(25334)
基金
项目(131706)
科学(103671)
基金(96158)
研究(96103)
(83001)
国家(82335)
科学基金(70141)
社会(63491)
社会科(60238)
社会科学(60218)
(51003)
基金项目(50629)
教育(43489)
自然(43212)
(42504)
自然科(42186)
自然科学(42172)
自然科学基金(41419)
资助(39754)
编号(38486)
成果(31387)
(29936)
(29905)
重点(29655)
国家社会(26775)
(26683)
课题(26259)
教育部(25816)
人文(25156)
科研(25139)
期刊
(116169)
经济(116169)
研究(64122)
中国(39392)
(33652)
(31289)
学报(30781)
科学(28551)
管理(27891)
大学(23183)
学学(22122)
农业(20635)
经济研究(19983)
(19229)
金融(19229)
财经(18427)
技术(18277)
业经(16721)
(16010)
教育(15654)
问题(15274)
技术经济(12993)
统计(12019)
(11656)
(11036)
商业(10740)
世界(10727)
(10301)
理论(10133)
经济问题(9873)
共检索到315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中建  金慧娟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低廉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表面上,将侵蚀企业粗放式下较高的利润,但劳动报酬占比提高对经济转型存在着倒逼机制的逻辑关系,给企业施加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通过利益导向"将企业外部压力内源化,从而激发企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能够促使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型转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玉玲  
基于对中国资金流量表等不同统计资料的具体分析来看,1992年以来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出现下降趋势,这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劳动份额变化趋势相一致。通过详细的文献梳理和分析发现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如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动等。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致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又会通过经济的需求面和供给面等多种渠道影响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因此,我们要通过完善劳动经济制度,引导既有利于促进技能型劳动者收入增长又有利于增加就业的技术进步以及促进产业结构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李莹  
只有厘清核算口径及相关的数据修订情况,才能测算出劳动报酬占比的真实数值,进而找准其变动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依据资金流量表的最新修订资料,充分考虑劳动报酬指标核算口径的两次重大调整及与SNA推荐口径和真实意义口径的差异,重新测算了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然后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从正规与非正规部门结构视角分析了中国劳动报酬变动的根本原因及相应的政策着眼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石涛  张磊  
劳动者报酬GDP占比下滑是中国劳动收入增长背景下的客观事实。在农村剩余劳动供给相对充裕条件下,劳动报酬占比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劳动边际产出效率变化。二元经济下的工业化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资本替代劳动是劳动报酬产业内效应变化的主要原因,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劳动工资引导劳动要素从劳动报酬较高的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劳动报酬占比产业间效应下降的原因。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动力绝对供给能力面临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供给能力减弱,劳动供给曲线左移将替代劳动边际生产率对劳动报酬的决定,直接提升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成本并带动产业内劳动力报酬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季  
通过对英美日长周期(30~5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呈上升趋势,之后便呈现出相对稳定态势,近年来有微降趋势。比较发现,我国劳动报酬占比远高于经济发展阶段相近的日本(1955~1975年);与同时期OECD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处于中等水平,据此可以认为,我国目前劳动报酬占比并不低,但持续下降的趋势应引起重视。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邓成明  阳建勋  
《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前,欠薪逃匿行为的预期惩罚过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意味着欠薪逃匿行为收益上升,导致该行为呈高发态势,造成严重的社会损失。这是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经济原因,也是刑罚调整欠薪逃匿行为的正当性基础。社会成本的最小化是该罪法律适用的经济目标,也是刑罚调整欠薪逃匿行为的必要限度所在。为此,应当全面衡量其社会成本,对"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作限缩解释,正确适用该罪的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规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张士斌  
文章收集并使用1978年以来有关数据,具体研究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变动状况。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文章对中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发现,与调整前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出现显著下降不同,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仅仅在最近几年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不是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下降,而是这一比例水平长期过低,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似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稳定状态。作者认为,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低是一种不利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建锋  杨继国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的必然趋势,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在维护劳动者利益的视角下,劳动报酬的提高要求工资大于劳动力价值。在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中,劳动报酬的同步增长需要一个趋于稳态的、恒定的资本有机构成值,这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相违背。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劳动者能分享剩余价值,这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规律和分配规则相违背,从而也就证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实现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的一种思路是:劳动力和物质资料两种要素进行合作生产,并依据要素投入量的大小共同参与利润分享,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力产权的实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筱璐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劳动报酬占比是新创造价值中劳动力价值的份额,资本积累是劳动报酬占比大小及其演变的主导因素。长期来看,相对于人口的资本规模扩大会增加劳动力需求从而有利于劳动报酬的提高,但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降低劳动力价值并创造相对过剩人口,使得劳动报酬占比总体上趋于下降。经验分析表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主要受资本积累规模、经济生产效率、农业经济地位以及区域工资历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幅度在2008—2010年左右发生较大转折,促使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在2011年左右开始从下降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通过对总体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进行分解,发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劳动报酬占比变动是引起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非农化决定了1978-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以下降为主。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改革倾向使得产业劳动报酬占比逐渐上升,部分抵消了产业结构非农化所引起的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当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开始由追逐就业转变为追逐利润,匡正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引起产业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从而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共同加速了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非农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品  郑莉峰  周焱彬  
通过采用中国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劳动报酬占比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开放对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开放对提升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有积极影响,其中出口的作用最显著,从区域来看,对外开放对东部地区提升劳动报酬占比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要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应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合理引进外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本文通过生产函数和联立方程模型,发现在非农就业增长、投资和劳动报酬占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获得与其边际产出相等的工资报酬,使得劳动报酬占比下降而资本所得份额上升,资本所得份额的上升促进了投资,投资的增加保证了非农就业的持续增长。我们通常把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和高投资率视为中国经济失衡的表现之一并给予特殊关注,但是,本文所揭示的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内在机制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特征,也表明高投资率和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并不是经济失衡的表现,它们是非农就业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保证非农就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原因。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虽然恶化了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慧  费利群  
本文使用1997-2010年29个省级单位数据,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分别以人力资本量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就全国来说,无论以人力资本量投入指标还是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均为正;但与产出指标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较大。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为分析单元,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东部,以投入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的正向作用明显;在西部,以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产出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的正向作用明显;在中部,以人力资本量的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车伟  
由于存在统计口径问题,有关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经常被误读。国际上一般使用雇员劳动报酬衡量劳动报酬份额,而我国使用的统计口径除了雇员劳动报酬外还包括自雇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不同口径之间的比较是导致误读的主要原因。本文按照国际上通常使用的统计口径估算了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及其变动状况,并把这一变动与就业格局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观察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在雇员就业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导致工薪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下降,收入分配格局向资本倾斜,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程度不足;与此同时,工薪劳动者内部工资水平也出现分化,越是低收入的劳动者工资增长速度越慢,而高收入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郑礼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报酬总量快速提升,但劳动报酬份额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并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与劳动报酬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劳动报酬份额与资本所得份额基本呈现负相关关系。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力价值内容的变化、所有制改革的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相关的政策因素等是造成我国劳动报酬现状的主要原因。提高劳动报酬的绝对值与比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要求。为此,需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劳动报酬的关系、处理好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的关系、处理好资本所得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的同步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