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1)
2023(1755)
2022(1519)
2021(1382)
2020(1096)
2019(2488)
2018(2457)
2017(4854)
2016(2711)
2015(2935)
2014(2711)
2013(2793)
2012(2559)
2011(2313)
2010(2215)
2009(1960)
2008(1794)
2007(1618)
2006(1463)
2005(1365)
作者
(7333)
(6324)
(6231)
(5996)
(3925)
(2917)
(2720)
(2359)
(2299)
(2157)
(2110)
(2071)
(2023)
(1988)
(1949)
(1866)
(1844)
(1791)
(1727)
(1649)
(1534)
(1520)
(1493)
(1490)
(1400)
(1385)
(1312)
(1279)
(1269)
(1235)
学科
(13690)
经济(13677)
(9522)
方法(7828)
数学(7578)
数学方法(7545)
管理(6856)
(5696)
(5004)
劳动(4986)
(4844)
企业(4844)
中国(4353)
农业(4301)
(3052)
(2647)
人口(2646)
动力(2429)
劳动力(2400)
技术(2365)
业经(2338)
农业劳动(2317)
(2284)
贸易(2284)
(2256)
农业人口(2173)
(1971)
生产(1765)
服务(1620)
(1542)
机构
大学(38535)
学院(38234)
(21200)
经济(20983)
管理(15130)
研究(13469)
理学(13456)
理学院(13345)
管理学(13147)
管理学院(13080)
中国(10301)
(8130)
(7849)
(7816)
经济学(7732)
科学(7400)
经济学院(7090)
财经(6974)
(6787)
(6511)
业大(6302)
研究所(6239)
农业(6238)
中心(6052)
财经大学(5375)
经济管理(5174)
(5092)
北京(4726)
(4631)
科学院(4196)
基金
项目(27446)
科学(22363)
基金(21540)
研究(19223)
(19111)
国家(18994)
科学基金(16379)
社会(14026)
社会科(13438)
社会科学(13437)
基金项目(10723)
自然(10195)
自然科(10027)
自然科学(10026)
自然科学基金(9845)
(9694)
资助(9503)
教育(8692)
(8350)
编号(6970)
(6649)
国家社会(6568)
重点(6075)
(5852)
教育部(5827)
(5656)
人文(5597)
创新(5431)
中国(5345)
科研(5258)
期刊
(19039)
经济(19039)
研究(10980)
中国(8395)
(6909)
学报(5686)
科学(5586)
(5358)
管理(5222)
农业(4890)
大学(4648)
学学(4528)
技术(3735)
经济研究(3709)
财经(3496)
(3111)
统计(2920)
(2904)
金融(2904)
(2874)
技术经济(2871)
问题(2686)
业经(2644)
(2305)
世界(2179)
决策(2150)
资源(1962)
(1912)
(1912)
劳动(1912)
共检索到54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平  
一、概述 同度量资本投入一样,劳动投入的度量和分析对于应用基于部门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测算生产率,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将介绍:在部门水平上较以往更为精确地度量劳动投入的方法;为完成对劳动投入的精细度量,建立用5个特征值较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旭光  左马华青  
本文分析随着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各省份工业机器人投入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存在的异质性进行探讨,考察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以及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是否存在替代效应和存在怎样的替代效应。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之间的替代效应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式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短缺会倒逼工业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促使其更多地应用智能化生产来弥补劳动力供给短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结构上看,各地区劳动力供给变化与工业机器人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迥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已经建成相对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工业机器人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明显,而东北和西部地区提升效果不明显。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  胡帅  王艳萍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逆向溢出效果尚待考察。中国作为传统劳动力成本优势国,但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可能迫使国内企业投资的跨国转移。当以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成本相结合的指标——劳动投入生产率作为分析视角时,能够发现部分海外直接投资是因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而被动流出的结果,并且未对本国劳动生产率产生逆向溢出效果。为此,需要警惕过度鼓励国内企业海外投资行为,防止由此产生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荣兆梓  
劳动生产率是包含着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量劳动的生产率。而传统的理解则认为劳动生产率只是表征活劳动效率,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且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种种矛盾和缺憾。同时,总劳动生产率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困难也是导致人们用活劳动生产率代替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之一,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是运用活劳动系数和物化劳动系数。值得强调的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增长方程与新古典增长方程虽然在形式上颇为相似,在实质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作为反映劳动力质和量的指标,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局和分地区的角度实证研究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昌克  倪煜洁  
基于生产率不能有效反映资源整体利用程度的事实,本文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即劳动参与率纳入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框架,探讨生产率与劳动参与率可否兼得。基于80个国家1975-2010年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劳动力供给与生产率提升存在着权衡现象,且长期内更明显。这意味着生产率并非传统上认为的外生于劳动力供给,在劳动力供给充足的国家,厂商更倾向于将资本投向雇佣更多廉价劳动力,而非存在较高风险的技术创新等活动,进而导致生产率提升的放缓,即生产率内生于劳动力供给。这对于中国这样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艳娟  泉弘志  
文章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简称TLP)的方法估算了中国1997-2007年的生产率的增长,并比较各产业生产率的不同。与以往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的测算结果相比,采用TLP方法进行估算的TLP增长率较高,这是由于TLP增长率包含了设备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增长。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2002年中国所有产业的平均"产业净TLP的增长率"是3%左右,"产业总TLP的增长率"接近9%,说明中国的生产率增长较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金昌  
本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从企业、制造业和国家三个角度进行了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计算结果表明 :和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反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并非低于发达国家 ,而是高于发达国家。这种结论上的差异并非来源于所采用的数据和计算公式 ,而是来源于计算劳动生产率时投入和产出的计量单位。在比较研究中 ,我们习惯于投入产出均用价值量指标即“元 /元”来计算资本的生产率 ,用“元 /人·年”指标来计算劳动的生产率。由于不同国家同样数量的“人·年”劳动投入折算为价值量投入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致使使用不同计量单位计算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本文认为 ,进行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正确的计算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耿晔强  郭伟  
结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研发投入,从理论上阐述新时期我国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路径及其机制,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基准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研发投入均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证明,相较于经济政策高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低不确定性更能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研究为我国制定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政策法规提供了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崇  吴言林  
关于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内涵界定和计算,一般将其与技术进步等同起来,并采取"索洛余值"的方法进行计算。文章将以江苏省1990年~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在次区间内的TFP和K、L、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计量的结果表明,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较低,并在某些年份呈负值。通过分析,原因是由于TFP与K、L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TFP的计量数值应低于实际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在TFP的计算中应该考虑K和L的影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荟  张继伟  
以西部地区为例,基于199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劳动力就业转移的速度以及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大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抑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劳动力就业转移的速度和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均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邹薇  袁飞兰  
为探讨中国收入分配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构建了一个融合收入分配的总需求效应和生产率效应的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1978—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总需求增长机制主要表现为“利润拉动型”,并且随着出口以及投资在GDP中占比不断提升,“利润拉动型”特征呈不断增强趋势。实际工资上升和总产出增长均会给劳动生产率带来正向效应,劳动生产率的实际工资弹性为0.34,而维多恩效应表现更强,劳动生产率的总产出弹性为0.65。在总需求机制与生产率机制的互动作用下,1978—1991年劳动收入份额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