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7)
- 2023(10744)
- 2022(9682)
- 2021(9245)
- 2020(7941)
- 2019(18465)
- 2018(18851)
- 2017(37626)
- 2016(20407)
- 2015(23254)
- 2014(23451)
- 2013(23486)
- 2012(21708)
- 2011(19552)
- 2010(19606)
- 2009(18259)
- 2008(18007)
- 2007(15989)
- 2006(14169)
- 2005(12515)
- 学科
- 济(83034)
- 经济(82931)
- 管理(59561)
- 业(57962)
- 企(47009)
- 企业(47009)
- 方法(40376)
- 数学(35069)
- 数学方法(34731)
- 中国(23825)
- 农(22565)
- 财(21326)
- 学(17454)
- 业经(17336)
- 贸(16890)
- 贸易(16883)
- 易(16398)
- 制(16071)
- 地方(15425)
- 农业(14944)
- 银(13746)
- 银行(13701)
- 和(13592)
- 理论(13423)
- 务(13314)
- 财务(13253)
- 财务管理(13226)
- 行(13071)
- 融(12606)
- 金融(12605)
- 机构
- 大学(299590)
- 学院(296193)
- 济(120039)
- 管理(119415)
- 经济(117413)
- 理学(103511)
- 理学院(102372)
- 管理学(100714)
- 管理学院(100188)
- 研究(98149)
- 中国(73159)
- 京(64412)
- 科学(59784)
- 财(56197)
- 所(49776)
- 财经(45428)
- 研究所(45146)
- 农(44620)
- 中心(43518)
- 业大(43056)
- 江(41648)
- 北京(41482)
- 经(41147)
- 范(38749)
- 师范(38427)
- 经济学(35607)
- 院(35448)
- 农业(35099)
- 州(34413)
- 财经大学(33840)
- 基金
- 项目(197008)
- 科学(154053)
- 研究(145480)
- 基金(142485)
- 家(123151)
- 国家(122123)
- 科学基金(104367)
- 社会(90164)
- 社会科(85310)
- 社会科学(85289)
- 基金项目(76313)
- 省(75533)
- 自然(68061)
- 教育(66519)
- 自然科(66407)
- 自然科学(66392)
- 自然科学基金(65188)
- 划(63986)
- 编号(60416)
- 资助(59823)
- 成果(49769)
- 部(44240)
- 重点(43316)
- 发(41236)
- 课题(40822)
- 创(40368)
- 教育部(37892)
- 科研(37604)
- 项目编号(37568)
- 创新(37562)
- 期刊
- 济(131234)
- 经济(131234)
- 研究(90032)
- 中国(51933)
- 学报(44632)
- 管理(43767)
- 科学(41569)
- 财(40653)
- 农(39876)
- 大学(33702)
- 学学(31560)
- 教育(31547)
- 农业(28009)
- 融(25683)
- 金融(25683)
- 技术(24529)
- 财经(21714)
- 业经(21467)
- 经济研究(21124)
- 经(18396)
- 问题(17696)
- 理论(16428)
- 图书(16010)
- 实践(15112)
- 践(15112)
- 技术经济(14696)
- 商业(14130)
- 贸(14097)
- 现代(13868)
- 业(13713)
共检索到431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玲英
本文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工资对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并推导工资变动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工资水平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工资上涨并没有对我国比较优势产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快于工资水平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工资上涨对比较优势的负面效应所导致的。
关键词:
制造业 工资水平 比较优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金鑫 刘德学
本文基于SITC Rev.2中SITC6和SITC8三位数分类,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仍然十分显著,超过一半的产品具有次强以上比较优势,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总体上呈逐渐弱化趋势。比较优势的此消彼长在不同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原因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应针对不同行业采取差别化战略,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产业能力,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势向人力资本与技术优势的转化,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砚莉
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家庭内部成员,主要从夫妻二人拥有的比较优势角度,分析了家庭的形成及其家庭内部劳动分工格局。从理论上阐述在比较优势条件下,专业化和交换将导致整体联合利益增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家庭内部成员劳动分工的劳动力供给均衡点的形成及其变动情况。这一经济模型表明,为了提高家庭质量,实现整个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实行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在充分信息和较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一方面,从纯经济学角度分析家庭的形成及其变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透视出家庭实际变化及相关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家庭 劳动分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晓峰 张洁颖
比较优势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进行国际贸易,获取经济利益,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核心理论,主流经济学将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各国参与世界分工的理论基础。但是现实中一国在存在劳动力供给剩余的条件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却未取得经济的进步与增长,从而引发对该理论有效性的争论。本文试图在分析劳动供给剩余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对一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在劳动供给剩余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与一定的保护贸易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大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也可理解为比较生产费用优势,它是由各国土地、劳力、资本等有形资源禀赋上的差别引起的。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各国同一产业之间竞争力的比较。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竞争优势的发挥,才能得到最终体现。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没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难以实现其比较优势。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比较优势 竞争优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任志成 刘梦 戴翔
近年来,伴随国内各类生产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传统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却并未逻辑地催生新型比较优势的形成,在产业层面上即突出表现为面临价值链低端锁定特征明显、产品品质提升困难等断档风险。外贸发展产业基础遭受严重侵蚀,正是近年来中国外贸增速从高速转向中低速乃至负增长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度演进和外贸仍然是驱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成本上升 要素成本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任志成 刘梦 戴翔
近年来,伴随国内各类生产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传统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却并未逻辑地催生新型比较优势的形成,在产业层面上即突出表现为面临价值链低端锁定特征明显、产品品质提升困难等断档风险。外贸发展产业基础遭受严重侵蚀,正是近年来中国外贸增速从高速转向中低速乃至负增长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度演进和外贸仍然是驱动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温太璞 张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资福利水平加速上升,人口老化趋势加速,不少地方频繁出现"用工荒",特别是2008年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一些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国内外有学者提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经济发展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国际比较优势即将消失。由此引发了我国劳动力国际比较优势存废的争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选
从要素禀赋分析 ,我国除了劳动力资源外 ,其他生产要素与多数发达国家相比几乎无优势可言。我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有着举世公认的比较优势。我国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竞争的同时面临完成工业化、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重新认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力要素的内涵。要保持我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就要改善劳动力资源的构成 ,从多方面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将更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就需要在两个方面着力 :一方面是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 ,一方面是高效率地使用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劳动力资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德义 吴敏
本文主要从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对外贸易总量与结构的变动出发,同时从贸易竞争指数分析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产生与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 近几年来制造业中各行业利用外资的变化及其意义。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外资利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所课题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朱旭光
通过对我国的地区分工水平、产业集聚的变化以及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有朝着专业化分工格局演化的态势,各地区的分工水平有所提升,产业的地理集聚程度得到提高,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
关键词:
劳动分工 产业集聚 地方优势产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厚俊 王丹利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云
比较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也是依靠劳动力优势赢得了世界工厂称号。但是就目前经济发展的走向来看,我国充其量只能说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支撑的世界加工厂。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积极应对,避免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之中。
关键词:
比较优势 陷阱 劳动力 密集型产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国友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要素禀赋之一,这是学界的共识。经验观察证实,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利用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它促进中国制造业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而产生的有限能源的大量消耗问题,这已经危及中国的能源安全。要兼顾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和能源安全,必须反思地大物博的传统思想,吸取有关国家能源储备和利用的经验,制定能源新战略;在引用外资项目和新建项目时,将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提高技术门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并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
关键词:
劳动力资源 比较优势 能源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