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29)
- 2023(2733)
- 2022(2314)
- 2021(2328)
- 2020(1937)
- 2019(4775)
- 2018(5138)
- 2017(9520)
- 2016(5323)
- 2015(5729)
- 2014(5737)
- 2013(5462)
- 2012(4896)
- 2011(4409)
- 2010(4582)
- 2009(4394)
- 2008(4411)
- 2007(3630)
- 2006(3477)
- 2005(3189)
- 学科
- 济(21985)
- 经济(21948)
- 业(12918)
- 管理(12769)
- 企(10482)
- 企业(10482)
- 方法(9860)
- 数学(8768)
- 数学方法(8716)
- 中国(7647)
- 制(7492)
- 农(6532)
- 体(5783)
- 财(5752)
- 体制(5135)
- 劳(5001)
- 劳动(4984)
- 业经(4625)
- 农业(4291)
- 融(4091)
- 金融(4090)
- 银(4088)
- 银行(4072)
- 行(3964)
- 理论(3773)
- 学(3764)
- 地方(3511)
- 贸(3383)
- 贸易(3383)
- 税(3348)
- 机构
- 大学(70476)
- 学院(68843)
- 济(30953)
- 经济(30387)
- 研究(26034)
- 管理(25012)
- 理学(21510)
- 理学院(21245)
- 管理学(20821)
- 管理学院(20687)
- 中国(19754)
- 财(16248)
- 京(14743)
- 科学(14507)
- 所(13319)
- 财经(12166)
- 研究所(11925)
- 经(11160)
- 中心(10799)
- 农(10776)
- 江(10722)
- 经济学(10065)
- 范(10037)
- 师范(9938)
- 北京(9664)
- 院(9268)
- 财经大学(9128)
- 业大(8993)
- 经济学院(8930)
- 师范大学(8261)
- 基金
- 项目(43109)
- 科学(34327)
- 研究(32336)
- 基金(31692)
- 家(27453)
- 国家(27182)
- 科学基金(23231)
- 社会(21327)
- 社会科(20170)
- 社会科学(20166)
- 基金项目(16351)
- 教育(16071)
- 省(15871)
- 自然(14307)
- 自然科(14000)
- 自然科学(13996)
- 划(13759)
- 自然科学基金(13747)
- 资助(13218)
- 编号(12817)
- 成果(11426)
- 部(10277)
- 重点(9836)
- 课题(9321)
- 教育部(9204)
- 国家社会(8954)
- 创(8814)
- 发(8685)
- 性(8622)
- 大学(8487)
共检索到113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述磊 戚聿东 刘翠花 李建奇
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形态由工业劳动、服务劳动、信息劳动向数字劳动演进。数字生产方式加速推动人机关系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简单操作、密切协作、深度交互模式,逐渐向数字经济时代柔性融合模式演进,机器的态势感知能力不断提升,人机依赖性日益增强。人机融合重构劳动关系的动力机制涉及劳动关系系统中投入、主体、转换过程、产出等全主体和全流程的数字化变革。在人机融合模式下,劳动关系发展面临新趋势,包括人职匹配趋于精准化、共生化,雇佣关系趋于灵活化、合作化,办公场所趋于移动化、线上化,劳动过程趋于原子化、碎片化,工作时间趋于弹性化、自由化,报酬支付趋于创客化、长期化,管控模式趋于扁平化、网络化,治理体系趋于多元化、柔性化。为加速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市场层面应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打造劳动者工作新模式;企业应加快组织变革进程,推动企业组织转向扁平化网状架构;个体应适应新环境、强化新技能、激活新思想、创造新话语权;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推动法律体系和制度改革,灵活运用数字生态利益相关者力量。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形态 人机关系 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勤 董晓雨 朱晓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迅速融入各产业以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挑战,冲击了传统的劳动关系,引发劳动关系变革。但目前学界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缺乏系统化的理论分析和治理思路。本文依据机器行为学与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将人机动态演变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系统理论融合,通过理论逻辑推演,对人工智能赋能及人工智能合作阶段下的劳动关系系统进行重构,并提出以"保护算法控制下的弱势劳动者"为基本逻辑、以"可信赖的AI与体面的劳动"为目标的治理框架,分别从政府促进劳资双方力量动态平衡、实施全面的"劳动安全性"措施、进行"全谱系"的劳动保障政策设计,行业根据行业"异质性"制定劳动标准,企业实行基于"人性"的底层逻辑进行管理变革三个层面提出治理框架和策略,旨在超越传统劳动关系治理的"路径依赖",为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劳动关系变革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延园 王甫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所有制形式、产业结构、劳动组织方式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带来了员工类型、需求和期望的多元化。建立顺畅高效的制度机制,识别、代表、协调不同类型员工的需求和期望,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中国持续增长的劳动争议的内容、范围、主要原因以及它们与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了目前中国劳动争议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 工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孝保
"雇佣"或"资本雇佣劳动"是劳动关系的本质。基于这一本质特征,"劳动者"应从狭义的角度,而"用人单位"则应从广义的角度进行界定。我国当前立法和实践对劳动者的界定标准具有政策性、多元性及滞后性等问题;对用人单位的界定标准则体现为体制化和单一化等问题。重构劳动关系的界定标准,须以"资本雇佣劳动"这一劳动关系本质为核心,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及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及和谐社会构建。
关键词:
劳动关系 雇佣 重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侯玲玲
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大量事实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其权益如何保护,已经成为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邀请了部分专家,围绕是否应进一步完善《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制度,以及目前制定中的《劳动合同法》是否应将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纳入其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廖春霞 阮氏秋霞 梅雪恒 李敏
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自1989年经济革新以来,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此带来了劳动关系规制的变化,而加入TPP则是越南劳动关系新的转折点。本文分析了越南劳动关系规制在加入TPP前后的转型过程和特征,发现其治理模式正由政府主导向劳资自治的模式转型,即政府将转变其角色,在市场失灵后调解劳资冲突,但与此同时有可能带来越南企业和劳工之间的冲突增多。本文最后建议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施在越投资战略时,需要考虑劳资冲突风险,并制订好相应的应对预案。
关键词:
越南 转型 劳动关系规制 TPP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玲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杰
《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第98条规定,对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斌
工伤职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妥善处理这一群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工伤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做些归纳和建议,并对一些工伤的劳动关系处理作些探讨。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梁华乔 侯玲玲
案情简介王某于2005年11月23日进入某机械公司下属东莞分公司,岗位为产品经理,与该分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书面劳动合同。2014年4月11日,该分公司突然通知王某,总公司董事会已于2014年3月12日作出撤销该分公司的决议,故分公司决定当即与其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了5.5个月的经济补偿金。王某认为,虽然东莞分公司被撤销,但机械公司尚正常经营,故于7月12日提出仲裁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