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3)
2023(7259)
2022(6188)
2021(5684)
2020(4715)
2019(10871)
2018(10736)
2017(21143)
2016(11659)
2015(13209)
2014(13324)
2013(13086)
2012(12194)
2011(11201)
2010(11451)
2009(10953)
2008(11160)
2007(10242)
2006(9238)
2005(8715)
作者
(34326)
(29035)
(28846)
(27399)
(18449)
(13631)
(13057)
(11080)
(10865)
(10628)
(9987)
(9857)
(9581)
(9389)
(9350)
(8780)
(8582)
(8404)
(8403)
(8299)
(7390)
(7072)
(7042)
(6785)
(6630)
(6506)
(6433)
(6275)
(5822)
(5672)
学科
(50460)
经济(50366)
管理(40333)
(37961)
(32092)
企业(32092)
方法(22745)
数学(19695)
数学方法(19522)
(15715)
(15381)
(13622)
中国(13532)
业经(11175)
(10433)
(10033)
金融(10030)
(9929)
银行(9904)
(9721)
(9669)
财务(9648)
财务管理(9626)
(9503)
(9366)
贸易(9360)
企业财务(9215)
(9053)
体制(8918)
农业(8510)
机构
大学(180871)
学院(177172)
(77080)
经济(75547)
管理(67489)
研究(60540)
理学(57784)
理学院(57131)
管理学(56190)
管理学院(55864)
中国(47671)
(40295)
(37572)
科学(33901)
财经(31570)
(30682)
(28620)
(27606)
研究所(27249)
(27214)
中心(26871)
经济学(25081)
业大(23715)
北京(23650)
财经大学(23626)
经济学院(22464)
(22240)
师范(22016)
(21410)
农业(21225)
基金
项目(112396)
科学(90336)
基金(85079)
研究(81754)
(73672)
国家(73073)
科学基金(63213)
社会(54737)
社会科(51913)
社会科学(51899)
基金项目(44624)
(41616)
自然(40566)
自然科(39707)
自然科学(39693)
自然科学基金(39033)
教育(38508)
(35775)
资助(35221)
编号(31496)
成果(27183)
(26774)
(26381)
重点(25339)
教育部(23628)
(23453)
国家社会(23065)
(22542)
人文(22451)
课题(22231)
期刊
(88797)
经济(88797)
研究(56301)
中国(37900)
(32506)
管理(27430)
学报(26836)
科学(26182)
(25085)
大学(21148)
(20953)
金融(20953)
学学(20052)
财经(17384)
教育(16565)
农业(16086)
(14882)
经济研究(13780)
技术(13429)
业经(13068)
问题(11732)
(9723)
理论(9378)
国际(8904)
(8676)
世界(8663)
技术经济(8520)
实践(8171)
(8171)
现代(8092)
共检索到275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爱文  
一、劳动市场机制成长的阶段特征劳动市场在我国重新萌生是从劳动制度改革发端的.八十年代初,我国的劳动市场机制主要作用于传统劳动制度的边缘地带.而且处于不规则的运行状态,企业作为市场的需求主体地位尚未形成,国营企业未从传统体制中得到"放权"与"放利"的松绑,和市场关系密切的民营经济尚未形成气候.这一时期虽然有了劳动市场的组织机构——以介绍职业为己任的劳动服务公司.但这套组织机构很不完善.另一方面,和劳动市场配套的职业培训体系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龙珠  耿玉德  
文章建立了我国林业产品贸易与劳动市场调整关系之间的非参数模型,采用变窗宽局部线性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林业劳动市场调整成本与林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之间存在负向变化关系,即林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林业贸易变动带来的劳动力调整。林业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也有利于降低劳动市场调整成本,但林业产品需求的明显变动和贸易开放程度的扩大,都抬高了劳动市场调整的成本。此外,大部分变量参数随时间序列都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反映了选择非参数估计的必要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增耀  
本文利用组织经济学分析内部劳动市场的特征、运作及其有效性 ,指出它在企业人力资本蓄积、鼓励职工和企业的长期行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及这些作用发挥所需的条件 ,同时指出了其固有的缺陷 ,最后分析了内部劳动市场在我国的适用性及如何完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钱路波  吕立志  
市场经济的逻辑体现于市场经济规律之中,而市场经济规律又是市场机制使然,市场机制说到底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两层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了深刻阐述,其中,第一层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确定的,是同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量,它所关注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身的"质"的规定性。第二层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社会生产某种商品"总量"所必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总量",它所关注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身的"量"的规定性。两层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构成了《资本论》对市场经济运行及市场机制研究的逻辑起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和宇   杨宜勇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计划控制的重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思路是想通过严格控制职工数量保证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国以来,我国的劳动计划体制从无到有,几经收权和放权,形成了以下一些特征。 1、管理范围过于狭窄。即劳动计划主要控制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娟  万璐  唐珮菡  
在产业转型和贸易开放深入开展的同时,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波动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通过推导基于垄断竞争的劳动需求模型、利用我国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检验产业转型升级中劳动市场波动是否加剧,并进一步考察贸易开放对两个产业部门的劳动市场波动差异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当外生冲击致使工资价格上升(或降低)1%时,高技术部门劳动需求将减少(或增加)0.265%-0.272%,而低技术部门企业的劳动需求将减少(或增加)0.258%-0.260%,高技术产业部门的劳动需求比低技术部门更富有弹性,意味着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者将面临增大的就业风险和收入波动;进一步地,产业转型中的劳动市场波动加剧将在贸易开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华  
在现有的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中,无论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还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供给曲线,都不是根据价值规律推导出来的,因而,按照供求关系建立起来的市场理论,缺乏牢固的价值基础。本文证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假定条件下,根据等价交换和劳动价值论,可以推导出任意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根据等价交换、劳动价值论和生产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任意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从而说明,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的竞争机制,都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并最终说明,无论是局部均衡价格还是一般均衡价格都是相应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华  
在现有的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中,无论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还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供给曲线,都不是根据价值规律推导出来的,因而,按照供求关系建立起来的市场理论,缺乏牢固的价值基础。本文证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假定条件下,根据等价交换和劳动价值论,可以推导出任意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根据等价交换、劳动价值论和生产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任意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从而说明,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的竞争机制,都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并最终说明,无论是局部均衡价格还是一般均衡价格都是相应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琴  何志全  王兴蕾  
一般来说,劳动纠纷大多是劳动者(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侵害而与用人单位产生分歧所引发的。用人单位之所以在用工过程中采取违法行为,主要与其考虑劳动成本连同深受"经济人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规则影响和追求密切相关。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侵害自己正当利益时,大多都不能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健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相关法理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熊明宝  王蓓  
如何通过劳动市场政策克服失业是当今各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各国劳动市场政策因其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论所采取的具体政策有何差别,克服失业总是各市场经济国家政策措施的核心内容。这一点有下列三点理由可以说明,第一,从劳动者的观点来看,个人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魏巍  杨河清  
在中国,消除劳动市场性别歧视一直是政府和社会的导向,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女性劳动者劳动参与率低,薪酬明显低于男性;职业发展和培训晋升的机会远低于男性;纵向和横向的劳动时间远低于男性。政府干预与工会组织作为影响消除性别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作用的两个重要指标,面对市场本身运行的待完善性,有必要用国家公共资源和手段进行调节干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宁  
论文选取不同福利模式下的典型发达国家为观察对象,从工资决定机制、最低工资、失业保障以及劳动市场政策等方面对其劳动市场制度安排展开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制度安排下劳动市场功能绩效、产出绩效以及公平绩效的差异,在借鉴相关经验或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型期我国劳动市场应采取前瞻式干预政策与事后补偿政策并重的策略,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包容式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军  
企业劳动关系预警研究的重点在于企业劳动关系稳定与和谐的程度,因此,必须充分挖掘企业内部影响劳动关系质量的相关因素,建立有效的劳动关系预警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盛基  吕康银  徐雄彬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缓解劳资矛盾的政策措施之一,其建立与否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是否合理一直是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定量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各省市、自治区失业率的政策效果,结果显示,部分省份的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产生影响,而大部分省份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不显著;若最低工资标准维持在社会平均工资的30%时,既能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还能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