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43)
- 2023(16049)
- 2022(13516)
- 2021(12952)
- 2020(11067)
- 2019(25876)
- 2018(25534)
- 2017(48921)
- 2016(26591)
- 2015(30138)
- 2014(30301)
- 2013(30067)
- 2012(27618)
- 2011(24841)
- 2010(24872)
- 2009(23138)
- 2008(23007)
- 2007(20372)
- 2006(17328)
- 2005(15644)
- 学科
- 济(113273)
- 经济(113169)
- 管理(74391)
- 业(73676)
- 企(60347)
- 企业(60347)
- 方法(57010)
- 数学(50851)
- 数学方法(50117)
- 中国(30704)
- 农(29175)
- 财(28021)
- 贸(23492)
- 贸易(23477)
- 易(22911)
- 学(22668)
- 业经(22498)
- 制(20807)
- 农业(19102)
- 理论(18306)
- 地方(18197)
- 务(18082)
- 财务(18015)
- 财务管理(17976)
- 银(17930)
- 银行(17887)
- 融(17757)
- 金融(17754)
- 行(17109)
- 企业财务(17090)
- 机构
- 大学(385888)
- 学院(384915)
- 济(164100)
- 经济(160898)
- 管理(148308)
- 研究(131470)
- 理学(128292)
- 理学院(126924)
- 管理学(124453)
- 管理学院(123760)
- 中国(102185)
- 京(81300)
- 科学(80169)
- 财(73527)
- 所(67235)
- 农(66361)
- 研究所(61346)
- 中心(60261)
- 财经(59770)
- 业大(58268)
- 江(55368)
- 经(54591)
- 农业(52569)
- 经济学(51950)
- 北京(51362)
- 范(47312)
- 经济学院(46951)
- 院(46823)
- 师范(46768)
- 财经大学(44776)
- 基金
- 项目(259306)
- 科学(204302)
- 基金(191492)
- 研究(182924)
- 家(169096)
- 国家(167818)
- 科学基金(143516)
- 社会(116752)
- 社会科(110899)
- 社会科学(110865)
- 基金项目(99912)
- 省(98934)
- 自然(95441)
- 自然科(93374)
- 自然科学(93346)
- 自然科学基金(91733)
- 教育(85502)
- 划(84685)
- 资助(81389)
- 编号(71894)
- 重点(58786)
- 部(58330)
- 成果(57827)
- 发(54476)
- 创(53703)
- 科研(50741)
- 创新(50343)
- 教育部(49964)
- 课题(49709)
- 国家社会(49311)
- 期刊
- 济(170064)
- 经济(170064)
- 研究(108485)
- 中国(73602)
- 学报(63124)
- 农(58653)
- 科学(57774)
- 财(57567)
- 管理(54578)
- 大学(47456)
- 学学(45125)
- 农业(39709)
- 融(37337)
- 金融(37337)
- 教育(35738)
- 技术(34525)
- 财经(30345)
- 经济研究(29012)
- 经(26134)
- 业经(25904)
- 业(23075)
- 问题(22712)
- 统计(21334)
- 贸(20641)
- 技术经济(19713)
- 策(19000)
- 版(18310)
- 国际(18081)
- 理论(17761)
- 世界(17700)
共检索到560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正茂 王仕进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厘清产生这一特征的内在经济逻辑对于货币政策的分析与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市场的重要变化,文章在新凯恩斯框架下通过引入劳动市场摩擦与工资刚性,对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劳动市场摩擦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导致经济总需求的变化,当总需求增加时,预期利润的提高使厂商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就业增加,但由于存在搜寻匹配摩擦,劳动市场的调整具有滞后性,从而工作时间的变化相对平滑,这延缓了厂商边际成本的变化,由此导致通货膨胀的变化相对缓慢。(2)在引入工资刚性后,工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靖 陈国进
笔者根据DSGE模型,首次全面考虑价格黏性和工资黏性,对产出缺口、通货膨胀预期、利率及工资之间动态关系采用高阶滞后DSGE模型建模,结果显示考虑价格黏性和工资黏性的DSGE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拟合效果较好,通货膨胀预期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不可忽视,滞后时间为1年到2年半,我国工资黏性特征不如价格黏性特征明显,调整时间为半年,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货膨胀和利率影响较快,通货膨胀预期冲击、劳动供给替代弹性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解释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大部分,央行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需考虑预期效应,政策制定应及时发布消息,提高政策透明度,从而增强政策的长期有效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君斌
本文基于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运用三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给出了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对技术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行为,得到了三个经验事实:技术冲击引起产出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呈倒驼峰形态,惯性回复稳态;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正的货币增长率冲击)引起产出短期内温和增长,呈现驼峰形态,并缓慢回到初始状态;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通货膨胀率呈现驼峰形态,惯性回复稳态。同时,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DSGE)模型框架内引入价格刚性和垄断竞争,对模型结构参数校准后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上述三大经验事实。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从明 谢凤璘 雷雨
什么都在涨,就是工资没有涨。工资的刚性,意味着通货膨胀的提高可以带来短期内实际工资下降、就业增加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如果就业效应占据支配地位,那么适度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改善劳动收入比重。文章借鉴Calvo(1983)的随机定价模型,利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通货膨胀短期内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研究显示:短期内,通货膨胀率每增长1%,可以推动劳动份额平均上升0.05%;长期中这一估计效应下降至0.03%。文章研究表明,劳动力市场工资调整的刚性可能是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重要短期因素之一。
关键词:
劳动收入比重 通货膨胀 一般到特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从明 谢凤璘 雷雨
什么都在涨,就是工资没有涨。工资的刚性,意味着通货膨胀的提高可以带来短期内实际工资下降、就业增加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如果就业效应占据支配地位,那么适度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改善劳动收入比重。文章借鉴Calvo(1983)的随机定价模型,利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通货膨胀短期内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研究显示:短期内,通货膨胀率每增长1%,可以推动劳动份额平均上升0.05%;长期中这一估计效应下降至0.03%。文章研究表明,劳动力市场工资调整的刚性可能是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重要短期因素之一。
关键词:
劳动收入比重 通货膨胀 一般到特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雪原
当前的通货膨胀,属内外结合的复合型通胀。本文提出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变动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以前的总体过剩阶段,表现为劳动力买方市场,工资率被人为压低;第二阶段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越过峰值,但尚未达到绝对数量峰值,劳动力市场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转变,工资率处于劳资博弈状态;第三阶段是2017年以后,即占比和绝对数量总体短缺阶段,工资率将呈持续上涨趋势。当前处于第二阶段,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供大于求的逐步结束和工资欠账较多,工资率理应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不过要适度,因为总体上还处于劳动力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转变;更要着眼于实际工资的提升,因为仅仅名义工资的提升是有害的,对通胀治理不利。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劳动力市场 工资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米咏梅 王宪勇
我国目前又面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找到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前提,但是经济学家们对通胀的原因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文章使用一个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我国通胀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货币供给的增加都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同时,本文也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对这些因素对通胀的长短期影响给出了动态分析。
关键词:
通货膨胀成因 ECM模型 动态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祥兵 严广乐 杨卫忠
利用条件异方差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建模,并基于此展开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强惯性、波动集群性、杠杆效应等特征。依据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和机制来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缩短货币政策的时滞和合理疏导微观主体的通胀预期,也有利于正确地引导和稳定市场经济,并最终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所以,我国通货膨胀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我国通货膨胀特征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那些与市场制度逻辑不一致的政策传导因素以及对政策信号不能作出理性反应的市场因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丁洪福
通货膨胀持续性已经成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数,通货膨胀持续性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对于货币政策分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时变参数的自回归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差异显著,且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因此,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必须要考虑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
通货膨胀持续性 动态特征 货币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丁洪福
通货膨胀持续性已经成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数,通货膨胀持续性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对于货币政策分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时变参数的自回归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差异显著,且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因此,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必须要考虑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
通货膨胀持续性 动态特征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龙少波 陈璋 张军
本文利用MSIAH-VAR模型就超额工资、外部成本、石油冲击等成本渠道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工资增长率超过产出增长率的超额工资加强了对中国的通货膨胀的推升作用,2003年后超额工资增长率与通胀率形成了相互推进的"超额工资增长—通胀"螺旋。在技术进步不足以消化成本上升时,外部输入成本和石油冲击对于国内的通胀作用也将逐步加强。但M2的高速增长率似乎没有对通胀带来明显的拉动作用,随着房地产等资产投机市场的回调,流动性回流到实体经济可能存在催生通胀的隐患。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梽芳
通货膨胀持续性关系到货币政策效果。利用1983~2008年月度CPI数据,应用自回归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系数进行滚动样本估计以考察通货膨胀持续性动态特征。结果显示,无论是通货膨胀期间或者通货紧缩期间,都表现出强烈的持续性特征。而企业后顾性定价行为、非理性预期模式以及经济行为主体对货币政策的适应性是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长期高企的三种可能原因。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持续性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江 韩鑫韬
本文结合一个理论模型从经验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各行业职工工资水平对我国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力、燃气供应部门、采矿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上涨已经成为我国结构型通胀发生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结构型 工资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苏梽芳 陈凡
本文拓展有限理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结合中国参数进行校准,然后利用校准模型研究中国通货膨胀惯性特征及其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限理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出与中国实际通货膨胀惯性类似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研究样本期间,中国通货膨胀惯性总体上呈现先上升而逐渐下降的驼峰型特征,而且与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这些发现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滞后效应正在缩短,而为了进一步降低通胀惯性并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引导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稳定是一大途径。
关键词:
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 有限理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春华 许涤龙 路芸
文章应用非线性的LSTR2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率非线性以及动态波动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经常在三区制间快速转移,并具有持续可扩散的传导效应,相应地,我国通货膨胀可以划分为三转移区制。通货膨胀率的转移速度较快和我国大多处于低通胀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灵敏性、有效性和稳健性。
关键词:
通货膨胀路径 非线性 LSTR2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