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64)
- 2023(5874)
- 2022(4886)
- 2021(4769)
- 2020(3732)
- 2019(8343)
- 2018(8458)
- 2017(14151)
- 2016(9121)
- 2015(10355)
- 2014(10171)
- 2013(8649)
- 2012(7516)
- 2011(6792)
- 2010(7100)
- 2009(5964)
- 2008(5095)
- 2007(4581)
- 2006(4067)
- 2005(3686)
- 学科
- 教育(19809)
- 济(18829)
- 经济(18807)
- 中国(16084)
- 管理(15516)
- 业(13875)
- 理论(9323)
- 企(9283)
- 企业(9283)
- 教学(8959)
- 农(8730)
- 方法(7872)
- 数学(6971)
- 数学方法(6843)
- 劳(6185)
- 劳动(6168)
- 农业(6009)
- 学(5535)
- 学法(4955)
- 教学法(4955)
- 发(4894)
- 学校(4871)
- 技术(4821)
- 财(4779)
- 贸(4489)
- 发展(4487)
- 贸易(4487)
- 业经(4449)
- 学理(4414)
- 学理论(4414)
- 机构
- 学院(103905)
- 大学(98788)
- 研究(34232)
- 济(31185)
- 经济(30258)
- 管理(29493)
- 教育(28739)
- 理学(25355)
- 理学院(24989)
- 范(24695)
- 师范(24583)
- 管理学(24253)
- 管理学院(24044)
- 职业(23645)
- 京(21924)
- 技术(21316)
- 师范大学(19991)
- 科学(19325)
- 中国(18572)
- 江(17101)
- 职业技术(16730)
- 所(16148)
- 技术学院(15780)
- 中心(14622)
- 研究所(14620)
- 财(14579)
- 北京(14287)
- 州(13754)
- 院(12335)
- 财经(11735)
- 基金
- 项目(64884)
- 研究(59538)
- 科学(52780)
- 基金(41247)
- 教育(38440)
- 家(33744)
- 社会(33628)
- 国家(33251)
- 社会科(31457)
- 社会科学(31454)
- 编号(30174)
- 省(29359)
- 科学基金(28452)
- 成果(26023)
- 划(25829)
- 课题(24576)
- 年(22430)
- 基金项目(20573)
- 规划(18120)
- 项目编号(17370)
- 资助(16645)
- 重点(16456)
- 性(16318)
- 度(15754)
- 部(15694)
- 自然(15484)
- 发(15378)
- 自然科(15165)
- 自然科学(15162)
- 自然科学基金(14848)
共检索到159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传义
劳动尊严教育是高职生获取社会尊重、实现自我价值、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克服当前高职毕业生劳动行为异化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推进劳动尊严观教育,规范高职生不良劳动意识,强化创业技能培训,使其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以扎实劳动赢得社会尊重。
关键词:
高职生 劳动尊严 创新创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关键词:
尊严 人的尊严 教育的尊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兰明
职业教育的尊严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实现及其身份角色认同。当前职业教育尊严缺失主要表现在吸引力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及薪资待遇低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取向影响、长期历史发展积累薄弱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及其实现不尽如意、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等。职业教育尊严主要来源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大与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由此,不仅需要社会文化建设进行正确价值导向、国家政策系统支持及相应制度安排,同时,还需要职业教育在保障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积极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自身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尊严存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尊严 缺失 重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友志 冯建军
尊严标识人的存在,而教育使人成为人,这就为教育关涉人的尊严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尊严是个体精神成长的奠基性价值,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首要价值。教育的本己价值在于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格和精神健全发展,促进社会合作与团结是其社会功能的核心内容,因而尊严得以成为教育的目的性价值追求。人的"未完成性"是尊严和教育的共同源泉,尊严源于人的内在的道德潜能,而教育唤醒和帮助实现人的潜能,这是教育关涉人的尊严的基本切入点。教育之所以能对人的尊严有所作为,是因为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尊严,培养人有尊严生活的能力;教育的过程之所以可能是尊严
关键词:
教育 尊严 精神成长 尊严生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巴登尼玛
教育、尊严与文化具有内在的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教育是人不断提升自己处理和使用知识的智慧的生命过程。尊严是人不可剥夺的义务、责任与权利。尊严贯穿人生命的全部过程。尊严产生于人对生命的理解,是情感、态度、价值、行为习俗的综合展现。人的权利需要依靠自己的义务与责任来实现。教育既依据文化,又随个体身心的时空需要来审视文化,建构人的尊严。因此,实现人的尊严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教育 尊严 文化 教育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本余
儿童的尊严是儿童发展的最高价值,它意味着每一个儿童作为人的存在所具有的独立且自足的价值,因之,儿童的尊严是平等的。儿童的尊严为个体提供自我教化的内在动力。儿童尊严不仅是儿童在教育中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还是儿童教育应当追求的最高理想。作为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为教育行动设立了最低准则,尊重儿童尊严成为一种无条件要求。作为教育的一个最高理想,它又设定了教育行动的明确方向,教育必须"为了儿童"和"通过儿童"。不正义的教育通常误置儿童尊严的基础,致使儿童尊严由一种目的性价值降低为一种条件性价值,最终导致儿童尊严的贬损和失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红 王英
随着"用工荒"现象的出现,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对象,而"尊严论"的热议引发了我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尊严实现的思考。新生代农民工要接受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更好的胜任岗位需求,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可以让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现状与职业诉求、尊严实现的具体标志入手,分析了职业教育与新生代农民工尊严实现的关系,进而阐明了职业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尊严实现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 尊严的实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建福
人格何以尊严,如何赢得人格尊严,如何保持人格尊严,历来是中国哲人关注和探究的重大问题。孟子承前启后,以其独特的视角,以其高明睿智和理论勇气,首倡"天爵"、"良贵"思想,确信人皆有善端,都有尚善成圣的可能性,提供了人格平等的人性论依据;主张"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提倡超越权势利禄的独立人格;认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鄙夷自贱人格;确信"敬人者人恒敬之",倡导维护和赢得人格尊严;主张持"君子之守",养"浩然之气",努力养成"大丈夫"人格尊严。孟子以其自身崇高人格和留下的人格尊严的精辟论述,惠泽于后世,并为当代人格尊严教化提供了宝贵资源和现实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项甜美
近年来,微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阵旋风,使用微博的用户中,大学生占据了大部分比重,几乎每人都使用着微博。同时,微博也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如何运用微博新传媒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为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微博 内涵 高职生 就业观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康妮 高政
标签理论认为,高职生入口身份的"标签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标签化"以及社会与就业单位对高职生文凭身份的"标签化"共同造就了高职生就业"量"高"质"不高的现象。因此,变革高等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教学模式凸显高职特色、改变社会对高职生的刻板印象等措施多元并举才能有效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
高职生 就业 质量 标签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兵 杨婷
职业价值观对高职生择业行为和职业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影响着其就业能力提升。家庭背景、国家政策、社会认可度、学校教育、自我认知等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事关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与否。目前,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存在着职业价值理想缺失、职业价值信念模糊、职业价值观教育脱离实际等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国家、社会、学校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进一步为国家培养出德艺双馨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职业价值观 高职生 就业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编者按:当前,包括高职生在内的大学生就业难被归因为结构性短缺,即大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又有大量岗位招不到员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目前大学生择业盲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有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学英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遭遇企业用工成本高企和高技能人才供需不匹配,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被提上日程。但人工智能替代、增强、调整和重构人类劳动引发就业迭代,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劳动者亟待围绕人工智能形成新的职业技能。政府可通过建构技能形成的社会合作制度框架引导资源流向高端产业领域,并扶助弱势群体解决民生问题。该制度框架涵盖了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个主体,包括政府层面的技能形成规划、技能使用制度、技能内部形成制度,行业层面的企业优先进入高端产业制度和技能评价制度,企业层面的特殊培训和高端培训国家扶持制度、通用职业核心能力国家扶助制度,院校层面的校企合作制度、学历与职业资格衔接制度。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邹团
当前,高校面临"师道尊严"和学习风气的双重堕落。实践证明,干巴巴的规章制度已无力维护尊师重教、敬道尚学的高校学风。当代高校学风建设,要跳出学风抓学风。扭转逐渐堕落的高校学风,需要"师道尊严"的社会环境。重塑"师道尊严",要强调教师的尊严与权威,需要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师道尊严 高校 学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雅丽
《客人》是法国存在主义小说家加缪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主人公达鲁在与一名阿尔及利亚杀人犯一昼夜的相处过程中,始终用自己人道主义的行为方式及态度对待这名罪犯,使之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达鲁和罪犯都在自己的两难处境中,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进行了自由选择,并承担了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样,他们都成了存在主义的英雄,使人性的尊严在荒谬的宇宙中发出夺目的光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