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8)
- 2023(15413)
- 2022(13051)
- 2021(12095)
- 2020(10369)
- 2019(23524)
- 2018(22985)
- 2017(43832)
- 2016(23490)
- 2015(26374)
- 2014(26062)
- 2013(25801)
- 2012(23965)
- 2011(21781)
- 2010(21818)
- 2009(20503)
- 2008(19666)
- 2007(16925)
- 2006(14942)
- 2005(13201)
- 学科
- 济(118045)
- 经济(117936)
- 管理(68130)
- 业(64728)
- 方法(54118)
- 企(51444)
- 企业(51444)
- 数学(49471)
- 数学方法(48872)
- 中国(29421)
- 农(26463)
- 财(25631)
- 地方(22151)
- 业经(21248)
- 学(20832)
- 贸(20326)
- 贸易(20316)
- 易(19753)
- 制(18826)
- 农业(17894)
- 银(15985)
- 银行(15942)
- 融(15878)
- 金融(15877)
- 环境(15552)
- 务(15534)
- 财务(15488)
- 财务管理(15453)
- 行(15251)
- 企业财务(14726)
- 机构
- 大学(347715)
- 学院(345716)
- 济(154771)
- 经济(152116)
- 管理(135250)
- 理学(118284)
- 理学院(117038)
- 研究(116419)
- 管理学(114857)
- 管理学院(114234)
- 中国(87805)
- 京(71056)
- 科学(69563)
- 财(68896)
- 农(58739)
- 所(58115)
- 财经(56253)
- 中心(53408)
- 研究所(52919)
- 业大(52865)
- 经(51372)
- 经济学(49436)
- 江(48607)
- 农业(46641)
- 经济学院(44588)
- 北京(44189)
- 财经大学(42095)
- 院(41535)
- 范(41156)
- 师范(40624)
- 基金
- 项目(235494)
- 科学(186348)
- 基金(175363)
- 研究(164101)
- 家(154644)
- 国家(153447)
- 科学基金(131963)
- 社会(108552)
- 社会科(103242)
- 社会科学(103215)
- 基金项目(92197)
- 省(90373)
- 自然(87041)
- 自然科(85114)
- 自然科学(85087)
- 自然科学基金(83617)
- 划(76876)
- 教育(76063)
- 资助(73078)
- 编号(63141)
- 重点(53196)
- 部(52845)
- 发(50093)
- 成果(49378)
- 创(49003)
- 国家社会(46265)
- 科研(46051)
- 创新(45968)
- 教育部(45662)
- 人文(44041)
- 期刊
- 济(162657)
- 经济(162657)
- 研究(99256)
- 中国(60431)
- 学报(57257)
- 农(51342)
- 财(51312)
- 科学(50940)
- 管理(50000)
- 大学(43300)
- 学学(41430)
- 农业(34799)
- 融(31020)
- 金融(31020)
- 技术(30229)
- 经济研究(28737)
- 财经(28736)
- 教育(25627)
- 经(24693)
- 业经(24559)
- 问题(21722)
- 统计(20638)
- 技术经济(18825)
- 贸(18764)
- 策(18497)
- 业(18104)
- 理论(16848)
- 决策(16670)
- 商业(16630)
- 国际(16092)
共检索到501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佳琪
"荷兰病"现象并不局限于自然资源,对于我国来说,由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拉动的经济增长下也出现了"荷兰病"病症。本文首先分析了"荷兰病"经典模型,然后基于1990-2011年的年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业、非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业、服务业中存在的"荷兰病"现象,回归结果显示:支出效应在以上三个部门都存在,资源转移效应仅在农业中存在。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英
"荷兰病"并不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也可能因任何一种造成外汇大量流入的事件所诱发。在对"荷兰病"和中国式"荷兰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协同学原理计算了中国经济发展系统的有序度,并且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1990—2007年间劳动密集型出口经济、FDI依赖和中国经济发展系统有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验证中国式"荷兰病"的存在性。回归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外资流入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系统有序度的提高,中国式"荷兰病"效应目前并不存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童有好
文章认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正确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经济发展还没有超越劳动密集型阶段,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通过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宜盲目由东往西转移,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大有作为,以便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甘行琼 蒋炳蔚
经济新常态下,为有效应对经济增速放缓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作为我国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出口退税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06~2015年的三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月度出口数据,采用干预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出口退税率与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额占比正向相关;出口退税率的政策边际效果逐渐减弱;出口退税率对提高纺织纺线及织物和鞋类的出口占比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通过调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退税率进而促进其产业增长的政策目的难以实现,反而客观上延缓了我国对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整步伐。建议整体降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退税率、细化产业出口退税率、积极寻求其他解决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以相对较低的出口退税率"倒逼"生产资源的合理流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江涛 张同建 许龙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双重特征。技术创新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性策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包括八个影响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原创性技术创新、营销机制创新、品牌创新、原材料供应创新、工艺流程创新与信息技术创新。实证性的研究表明,在镇江市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中,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营销机制创新、原材料供应创新与工艺流程创新等发生了实质性的作用,而原创性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与信息技术创新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功能。检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炜 孙蚌珠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趋势。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首先研究劳动力需求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的影响。其次计算了2010年我国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判断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供给情况。结合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情况,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就业数量增速大幅放缓较大程度导致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速放缓。而劳动力供给数量在理论上较为充足。因此判断劳动力就业数量增速放缓的原因有可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受经济和政策因素等影响了实际转移的效果。同时也有可能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使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调整了资本劳动比,逐渐用资本对劳动力进行替代,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湘桂
广西正处在工业化初期,与此相适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表现出较低水平,存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全球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国内产业也出现转移的趋势,加上广西原有的基础,广西也面临着新的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研究,以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保障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 产业发展 实证分析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虹
采用劳工标准中间变量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制造业工资水平的提高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以及出口比例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良 王亚新
金融危机后,中国应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制定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从经济学思想和经济模型的角度出发,讨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得出的结论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两者可以协调发展;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加强产业转移的力度;必须提高教育和技术水平,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投入,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力
在目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中,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变劳动力密集型经济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经济。以此为依据,外贸领域内抑制和否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观点日渐突出。本文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否定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仍需大力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张宝文
基于陕、甘745个苹果户数据,利用DEA-Tobit模型,研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户生产效率偏低,仅为0.476,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不高,劳动投入多,现代生产要素作用有限;决策者年龄以50~54岁为阈值,与生产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关系,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生产效率。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应通过增强省力化技术研发与推广、推动土地流转、向农户投资、完善公共设施与金融支持等措施,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灿 王文兵 干胜道
薪酬收入不公平诱发劳资纠纷,有损社会公平正义。以生产要素相对集中程度,按终极控股股东不同,选取我国沪、深A股2004—2011年国有与非国有劳动密集型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国有公司普通员工薪酬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而非国有公司普通员工薪酬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非国有公司普通员工单位薪酬创造的营业收入高于国有公司,国有与非国有公司高管薪酬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研究证实我国非国有劳动密集型上市公司普通员工存在劳资财务不公平现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静态比较优势。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毕竟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同时又是以低附加值和国民的低福利为先决条件的,因而是一种粗放型的、低层次的产业形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以劳动力供给不足为特点的"刘易斯拐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所面临的对外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和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找到根据。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辨证 历史 评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俞宪忠
面对中国具有无限供给特征的劳动力资源,很多经济学家通常具有劳动密集型战略发展的偏好,误认为技术集约与充分就业负相关,从而坚持劳动密集型战略有利于发挥劳动成本优势和实现充分就业等不当主张。而事实上劳动密集型战略面临着技术和效率两方面日益强化的刚性约束,不是劳动密集型而是技术集约型战略将会长期促进充分就业和提升中国经济长期竞争力,而劳动密集型战略则内涵了诸多的负面效应,中国高就业压力的根源也另有所在。中国应采取科技密集和创新主导的集约式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作为持续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创新路径。
关键词:
劳动密集 竞争优势 充分就业 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