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0)
- 2023(10110)
- 2022(9096)
- 2021(8697)
- 2020(7279)
- 2019(17013)
- 2018(17190)
- 2017(33409)
- 2016(18344)
- 2015(20684)
- 2014(20598)
- 2013(20482)
- 2012(18661)
- 2011(16490)
- 2010(16272)
- 2009(14610)
- 2008(13931)
- 2007(11863)
- 2006(10138)
- 2005(8550)
- 学科
- 济(70288)
- 经济(70210)
- 管理(50612)
- 业(48004)
- 企(38908)
- 企业(38908)
- 方法(34265)
- 数学(29891)
- 数学方法(29536)
- 农(20054)
- 中国(18027)
- 财(16264)
- 地方(15516)
- 业经(15401)
- 学(15229)
- 农业(13857)
- 理论(12184)
- 贸(11974)
- 贸易(11969)
- 易(11584)
- 和(11557)
- 环境(10899)
- 技术(10764)
- 务(10607)
- 制(10586)
- 财务(10547)
- 财务管理(10533)
- 企业财务(9822)
- 教育(9726)
- 划(9493)
- 机构
- 大学(250534)
- 学院(248511)
- 管理(102415)
- 济(93821)
- 经济(91591)
- 理学(89618)
- 理学院(88618)
- 管理学(87044)
- 管理学院(86609)
- 研究(78804)
- 中国(57665)
- 京(53672)
- 科学(50946)
- 财(41180)
- 所(38691)
- 业大(38335)
- 农(38254)
- 中心(36130)
- 研究所(35528)
- 江(34655)
- 财经(33944)
- 范(33845)
- 北京(33746)
- 师范(33573)
- 经(30846)
- 农业(29978)
- 院(29149)
- 州(28733)
- 师范大学(27340)
- 经济学(27036)
- 基金
- 项目(177392)
- 科学(138741)
- 研究(130669)
- 基金(127783)
- 家(110445)
- 国家(109501)
- 科学基金(94534)
- 社会(80176)
- 社会科(75799)
- 社会科学(75779)
- 基金项目(69525)
- 省(69387)
- 自然(62616)
- 自然科(61117)
- 自然科学(61105)
- 自然科学基金(59955)
- 教育(59680)
- 划(58367)
- 编号(54726)
- 资助(52444)
- 成果(43571)
- 重点(38661)
- 部(38598)
- 发(36991)
- 创(36638)
- 课题(36556)
- 创新(34063)
- 科研(33934)
- 项目编号(33620)
- 大学(33276)
共检索到349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晓如
《劳动法》第31条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作出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理解不一导致产生了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第31条法律理解的研究和法律适用的探讨,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提出了几点思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金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善长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40、41条对于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雇制度作出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以解雇事由为主,同时涉及解雇程序、解雇救济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法律的规定存在不少粗糙与缺漏的地方,可能为用人单位滥用解雇权埋下隐患。而在这个问题上,发达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相关立法经验颇值得我们学习,惟有在借鉴优秀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对解雇制度进行精当的构思与设计,才能真正实现解雇制度中对于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
关键词:
单方解雇 解雇事由 解雇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戴继翔
法律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的目的,在于保护劳动法律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维护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权利,以实现劳动力价值最大化。劳动者单方解除权制度体现了自由择业的精神,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劳动法》相关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31条和第32条,新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也只是对劳动者单方解除权行使的情形和法律责任作了些补充,其余都散见于劳动部规范性文件或者地方性立法中,立法层次较低,条文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实践中纠纷不断。
关键词:
劳动者 劳动合同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任丽莉 陈万思
劳动者拥有劳动合同解除权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员工在一定时期的稳定对企业发展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劳动法》第31条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从立法、实践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修订和完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提出建议。
关键词:
劳动法 劳动合同 单方解除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合同管理和运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劳动合同方面发生的大量争议,大多是由于解除合同而引起的。有的企业片面强调其用人“自主权”,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不少劳动者误解“择业自由”,任意跳槽,甚至不辞...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怀欣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法定情形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对于单方解除权是否应受到必要的限制,实践中说法不一。下面,本文将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来谈谈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的行使期间问题。案例一:马某系某集团公司职工,双方签订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5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爱春
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组成部分,劳动合同自试用期开始第一天就是有效成立的,当事人在整个劳动合同期限内(包括试用期)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立法规定当事人在试用期内符合一定条件或履行一定程序的情况下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但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给予赔偿,对于其没有遵守相应的条件、程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则因其行为违法更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不能因为《劳动法》没有明确规定就简单地认为,在试用期内,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不承担违约责任,不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小午
我国现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在实务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劳动者预告解除规定太过僵化,预告期未区分不同种类的劳动合同,未区分不同岗位、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工作年限的劳动者;劳动者即时解除实体和程序规定诸多不明等。建议对预告期、劳动者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等规定予以完善;明晰《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表述;将劳动合同无效情况另作规定。
关键词:
劳动者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文龙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文涛
在《劳动合同法》第26、28条的适用和执行过程中,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宗旨出发,可以考虑区分劳动合同的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劳动合同的相对无效制度的价值在于弥补现行的《劳动合同法》第28条在适用中的不足,并与《劳动合同法》第27条衔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正当的工资请求权和关涉到其他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劳动合同法上的部分无效、绝对无效、相对无效、无效行为转换等制度规则共同组成劳动合同的效力群制度。
关键词:
劳动合同 绝对无效 相对无效 部分无效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黎秀蓉
改革开放带来劳动关系的变迁,从而引起劳动法律的变迁,表现为从《劳动法》演变到《劳动合同法》。法律变迁的逻辑是对法律价值———正义和效率的追求和二者的统一,博弈论方法用数学工具阐释并证明了这一逻辑。根据逻辑推演,独立工会与罢工权是下一步法律变迁的方向。
关键词:
劳动关系 L-K博弈 合作均衡 惩罚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军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企业用工管理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也是司法实践中企业最容易败诉的环节所在,如何控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操作层面为企业如何防范辞退法律风险、制定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单方解除 劳动合同 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