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32)
- 2023(16499)
- 2022(13268)
- 2021(12136)
- 2020(9991)
- 2019(22190)
- 2018(22163)
- 2017(42395)
- 2016(23259)
- 2015(25992)
- 2014(25755)
- 2013(25651)
- 2012(23721)
- 2011(21192)
- 2010(21662)
- 2009(20368)
- 2008(20383)
- 2007(18580)
- 2006(16914)
- 2005(15721)
- 学科
- 济(105446)
- 经济(105321)
- 业(88752)
- 管理(76887)
- 企(76140)
- 企业(76140)
- 方法(40091)
- 农(34304)
- 中国(34007)
- 业经(32622)
- 数学(31345)
- 数学方法(31121)
- 财(30109)
- 农业(24437)
- 地方(23986)
- 制(22199)
- 务(20532)
- 财务(20501)
- 财务管理(20475)
- 技术(20010)
- 贸(19828)
- 贸易(19812)
- 企业财务(19347)
- 易(19269)
- 银(18324)
- 银行(18273)
- 理论(17871)
- 行(17635)
- 和(17447)
- 融(16813)
- 机构
- 学院(340795)
- 大学(335369)
- 济(145359)
- 经济(142593)
- 管理(130093)
- 研究(115103)
- 理学(110329)
- 理学院(109148)
- 管理学(107575)
- 管理学院(106944)
- 中国(91811)
- 京(71722)
- 财(69383)
- 科学(68442)
- 农(62031)
- 所(59061)
- 财经(54170)
- 江(53753)
- 研究所(52799)
- 中心(52092)
- 业大(50244)
- 经(49077)
- 农业(48600)
- 北京(45693)
- 经济学(44346)
- 范(42922)
- 州(42604)
- 师范(42410)
- 院(40907)
- 经济学院(40067)
- 基金
- 项目(214547)
- 科学(168976)
- 研究(157671)
- 基金(154336)
- 家(134580)
- 国家(133291)
- 科学基金(114081)
- 社会(102274)
- 社会科(96985)
- 社会科学(96960)
- 省(85659)
- 基金项目(81559)
- 自然(71702)
- 教育(71429)
- 划(70929)
- 自然科(70045)
- 自然科学(70024)
- 自然科学基金(68808)
- 编号(63286)
- 资助(61915)
- 成果(51197)
- 发(51074)
- 重点(48188)
- 创(47300)
- 部(46858)
- 业(44800)
- 课题(44490)
- 创新(43512)
- 国家社会(42295)
- 发展(41034)
- 期刊
- 济(171241)
- 经济(171241)
- 研究(103662)
- 中国(73658)
- 农(58545)
- 财(55036)
- 管理(53703)
- 学报(51769)
- 科学(48577)
- 农业(39685)
- 大学(39660)
- 学学(37570)
- 融(37531)
- 金融(37531)
- 教育(35776)
- 业经(30781)
- 技术(30710)
- 财经(27672)
- 经济研究(26942)
- 经(23878)
- 问题(23221)
- 业(22890)
- 技术经济(18719)
- 贸(18662)
- 商业(17546)
- 国际(16758)
- 现代(16750)
- 世界(16129)
- 科技(15816)
- 版(15637)
共检索到531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丽平 雷健
本文分析了我国人才派遣业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详细指出《劳动合同法》对我国人才派遣业发展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人才派遣 劳资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玲玲 田思路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引起各方关注,此次修改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更加有效地规范劳务派遣制度。劳务派遣制度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出现诸多问题。各地应当抓住此次契机,根据修正案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从劳务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权、劳务派遣机构的行政管理、用工单位三性界定以及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等方面进行完善,同时注意新旧法律之间的有效衔接。在确保有效解决劳务派遣制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同时,又不会矫枉过正。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三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苏应生 陈春梅
2012年12月28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立法完善,主要内容有对从业资格、同工同酬、"三性"岗位的规制,以及相关处罚性、过渡性条款。此修正案实施后,将会提高劳务派遣经营的准入门槛,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也将进一步得到强调,劳务派遣将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本位。而与此同时,用工企业也应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合理调整用工策略,完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叶剑波 崔艳蕾
从《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劳动力派遣问题的规定来看,劳动力派遣主要存在着责任风险、协议风险、终止风险等几类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以及发生风险事件后如何补救,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关注。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人力资源外包 风险 控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金婷
案情简介曾某自2006年1月进入甲市A公司担任机修工。2006年4月,A公司与乙市B公司签订劳务协议,期限为2006年4月5日至2007年4月4日,约定由B公司向A公司输送劳务人员,A公司按期向B公司支付劳务人员综合费、服务费,并承担劳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后,有关劳务派遣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不仅学者们对劳务派遣的规定多有讨论,社会各界乃至立法者也表达了观点。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做出了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其内容主要就是劳务派遣的相关条款。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了仅仅4年的时候,就对其中劳务派遣的内容做出如此大的修改,可见社会各方对劳务派遣的规定争议之大。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总工会发布报告称,全国劳务派遣人数已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梁雪琴
一、银行劳务派遣制度的背景及意义就我国银行业来说,由于其早期承担着大量的行政职能,随着银行业改制的深度推进,部分银行人才结构不符合市场化发展需要这一问题日益显现。一方面,体制内积存大量的低效率和无效率劳动力;另一方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劳动合同法》修订案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旨在严格规制劳务派遣的修订案,必将对这一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也引起了众多企业和数千万劳务派遣人员的关注。为此,本期"焦点"栏目邀请了四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劳务派遣制度的来龙去脉及未来发展趋势,供广大企业与劳动者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啸林 韩新磊
劳务派遣这种新兴的就业模式,对于增加农民工就业数量,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维护农民工权益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同时,劳务派遣组织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其规范化发展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与之相关的诸多主体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使劳务派遣组织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但从作者对河南部分地市的调查情况来看,劳务派遣组织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若不及时规制将不利于农民工的就业与维权、不利于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农民工就业 规范化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李卫平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3年7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10年1月进入某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期限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3年1月14日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该劳务派遣公司先后将何某派遣至两家用工单位。2013年1月,该劳务派遣公司提出与何某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提出将何某派遣至第三家用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杭宇
《劳动合同法》一方面规范了企业用工,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的法律风险。本文通过调查来评价《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企业及就业市场的影响,并从政策层面对如何扩大企业用工提出建议。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实施 企业用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东
案情简介唐某于2012年12月由A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至B公司从事汽车驾驶员工作,期间分别两次与A公司签订了自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和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的劳务派遣合同书。2014年10月,A公司书面通知唐某,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并支付两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唐某认为,A公司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违反了《劳动合同法》,于是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畅 刘学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冰心
在目前的劳动合同立法中,如何规制劳务派遣引起了诸多争议。就立法态度而言,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就法律性质而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法律关系,应如何界定三方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雇主责任又应如何分配?就具体运作而言,面对劳务派遣业迅速发展的现状,对其适用的范围,包括行业、职业及时间期限等应如何界定?对派遣机构的从业资格和市场准入条件等又该作出何种规定?就这些问题本期进行了讨论。希望对我国劳务派遣立法有所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丽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