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2)
2023(9574)
2022(8622)
2021(8334)
2020(6953)
2019(16274)
2018(16382)
2017(32179)
2016(17714)
2015(20051)
2014(20096)
2013(19990)
2012(18363)
2011(16264)
2010(16257)
2009(14769)
2008(14298)
2007(12492)
2006(11070)
2005(9775)
作者
(50868)
(41575)
(41532)
(39612)
(26662)
(19968)
(18878)
(16514)
(15962)
(15054)
(14454)
(14012)
(13139)
(13056)
(12850)
(12713)
(12485)
(12462)
(11865)
(11826)
(10360)
(10244)
(10024)
(9564)
(9345)
(9293)
(9290)
(9157)
(8340)
(8208)
学科
(68638)
经济(68546)
管理(50781)
(48970)
(40042)
企业(40042)
方法(32797)
数学(28298)
数学方法(27918)
(19949)
中国(18856)
(17425)
业经(15129)
(15106)
地方(13864)
农业(13461)
(12541)
(12521)
贸易(12517)
(12154)
理论(12124)
(11389)
(11295)
财务(11228)
财务管理(11204)
企业财务(10595)
技术(10586)
环境(10303)
教育(10274)
(10245)
机构
大学(248025)
学院(246070)
管理(101240)
(95243)
经济(92984)
理学(87598)
理学院(86658)
管理学(85127)
管理学院(84690)
研究(80037)
中国(60169)
(53446)
科学(50694)
(43615)
(40371)
(38062)
业大(36790)
中心(36615)
研究所(36525)
(35704)
财经(35073)
北京(34304)
(33095)
师范(32842)
(31787)
农业(29561)
(29382)
(29105)
经济学(27342)
师范大学(26593)
基金
项目(168614)
科学(131969)
研究(124844)
基金(121535)
(104877)
国家(103967)
科学基金(89565)
社会(76489)
社会科(72320)
社会科学(72299)
(65748)
基金项目(65421)
自然(59102)
自然科(57692)
自然科学(57682)
教育(57182)
自然科学基金(56601)
(55271)
编号(52177)
资助(50632)
成果(42664)
(37003)
重点(36921)
课题(35276)
(35036)
(34620)
项目编号(32312)
科研(32212)
创新(32164)
教育部(31815)
期刊
(105718)
经济(105718)
研究(74143)
中国(45956)
学报(37752)
管理(36686)
科学(35157)
(34873)
(32204)
教育(28989)
大学(28484)
学学(26500)
农业(24400)
技术(21162)
(20718)
金融(20718)
业经(17525)
财经(16531)
经济研究(15642)
图书(15218)
问题(14021)
理论(13940)
(13923)
实践(12915)
(12915)
科技(12029)
技术经济(11975)
(11616)
现代(11274)
情报(10985)
共检索到360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大卫  
劳动合同期限的临界点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已满,但是面临另一种期限制约导致劳动合同期限发生变化的时点。本文按照至临界点法定延长、约定延长以及延长后可能再次延长三种情形,分析了劳动合同期限临界点问题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崔晓丽  孙绍荣  
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尤其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各企业怪招迭出,目的在于规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文通过对企业与员工的博弈分析,提出了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愿意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临界值p0。同时,分析了在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后,企业与员工之间出现的四种博弈格局。由此推断出新《劳动合同法》不仅具有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效果,而且具有促进企业进行制度建设的作用。这样,通过在该环境下劳资双方不断博弈,就会促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完善制度,也能促进全体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李卫平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3年7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10年1月进入某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期限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3年1月14日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该劳务派遣公司先后将何某派遣至两家用工单位。2013年1月,该劳务派遣公司提出与何某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提出将何某派遣至第三家用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程小勇  
案情简介张某于2009年12月15日进入上海某珠宝公司工作,担任珠宝公司销售总监,月薪为人民币3.3万元。双方签订的前两份劳动合同期限分别为一年。2011年12月16日,双方又签订了第三份劳动合同。2013年9月30日,张某向珠宝公司提出辞职。2014年2月20日,张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以双方签订的第三份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到期后,珠宝公司未与其再续签劳动合同,故要求珠宝公司支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陆桑榆  张宇琼  
案情简介李某于2002年1月1日进入某销售公司工作,任销售经理,双方劳动合同于2013年8月15日到期。到期后,双方没有续签劳动合同,李某继续在销售公司任职。2013年9月15日,李某向公司请病假至9月30日。10月12日,公司作出双方劳动合同于2013年9月30日到期终止的决定。后李某去失业保险部门领取失业金,失业保险部门指出,李某的劳动合同终止证明上的终止日期与劳动合同的截止日期不符。2013年10月15日,李某让公司经理将劳动合同上的截止日期由2013年8月15日改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范围  
《劳动合同法》严格限制了劳动合同短期化,用人单位因此面临劳动合同期限选择的困境。本文在对劳动合同期限类型及其区别和劳动合同期限对用人单位用工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合同期限应综合考虑法制因素、企业因素、岗位因素以及员工因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畅  江山  杨杰  
《劳动合同法》已经公布,新法在很多方面对现行《劳动法》都进行了完善甚至突破。其中,针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较长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加大了用人单位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力度,这势必要求企业在用工管理上作出调整。本期圆桌我们就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试用期问题实践中关于试用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试用期过长,试用期工资待遇过低,以及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随意解除合同等。为了解决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草案规定了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才可以约定试用期;同时根据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对试用期的期限进行了划分。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建议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规定,并对期限的设定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向阳  魏佳琪  
本文分析不同形式的劳动合同期限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探讨企业应如何确定劳动合同期限、调整劳动合同期限结构,从而发挥劳动合同期限在协调劳动关系稳定性与灵活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东  
案情简介唐某于2012年12月由A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至B公司从事汽车驾驶员工作,期间分别两次与A公司签订了自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和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的劳务派遣合同书。2014年10月,A公司书面通知唐某,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并支付两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唐某认为,A公司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违反了《劳动合同法》,于是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新荣  
劳动合同期届问题是劳动合同中影响劳资双方利益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会影响劳动工资水平和就业率的变化。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劳动合同期届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包括最优劳动合同期届的思想、合同期届与不确定性、签约成本的关系,合同期届的道德风险问题,工会对期界决定的影响等等。另外,实证检验也对理论模型的结论提出了肯定和否定的两种不同的看法。最后,本文对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思考,希望能够对我国有关劳动合同的研究有所裨益。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欢欢  胡冬敏  张际  
通过构建可检验的理论模型以及严谨的实证分析,本文研究了最低工资制度强化对企业用工决策中选择劳动合同期限并调整内部用工结构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我们发现,工资水平的上涨降低了企业雇用长期工的概率,增加了企业雇用临时工的概率,从而导致了企业用工形式的短期化。工资制度的变化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雇用更多的退休返聘职工、更多发放不固定工资、职工更频繁地更换工作是其中的内在作用机制。本文还发现,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形式受到更大的影响。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应权衡其在劳动收入保障上的积极效果及其对企业用工形式短期化影响的潜在弊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违约金,亦称违约罚款,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的在一方不履行合同时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支付违约金,是合同债务人违反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约定或法定的一定数额货币的民事责任形式。这种责任形式只有在合同当事人有约定或法律有直接规定时才能适用,当事人一方不能自行规定所谓违约金。从违约金设定结果来看,违约金可分为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从违约金发生的原因来看,违约金又可以分为约定违约金与法定违约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