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86)
- 2023(16809)
- 2022(14027)
- 2021(12908)
- 2020(11145)
- 2019(24763)
- 2018(24654)
- 2017(47464)
- 2016(25688)
- 2015(28131)
- 2014(27530)
- 2013(27148)
- 2012(24472)
- 2011(21459)
- 2010(21311)
- 2009(19895)
- 2008(19392)
- 2007(17238)
- 2006(15023)
- 2005(13267)
- 学科
- 济(105935)
- 经济(105781)
- 业(98393)
- 管理(88628)
- 企(85962)
- 企业(85962)
- 方法(49825)
- 数学(41048)
- 数学方法(40596)
- 财(35346)
- 农(35290)
- 业经(32334)
- 中国(25350)
- 农业(24938)
- 务(24731)
- 财务(24683)
- 财务管理(24647)
- 制(24166)
- 企业财务(23433)
- 技术(20002)
- 地方(19244)
- 贸(18646)
- 贸易(18639)
- 易(18187)
- 体(17497)
- 划(17496)
- 和(17491)
- 理论(16794)
- 学(16125)
- 策(16084)
- 机构
- 学院(358469)
- 大学(354224)
- 济(150591)
- 经济(147852)
- 管理(146337)
- 理学(127122)
- 理学院(125892)
- 管理学(123904)
- 管理学院(123237)
- 研究(111199)
- 中国(87400)
- 京(71871)
- 财(71335)
- 科学(67765)
- 农(65715)
- 财经(57011)
- 业大(56248)
- 江(54646)
- 所(54514)
- 中心(53916)
- 经(51968)
- 农业(51755)
- 研究所(49278)
- 经济学(46165)
- 北京(43410)
- 财经大学(42309)
- 州(42278)
- 经济学院(41876)
- 范(41049)
- 师范(40521)
- 基金
- 项目(247619)
- 科学(197195)
- 基金(183395)
- 研究(177168)
- 家(160028)
- 国家(158660)
- 科学基金(138561)
- 社会(116332)
- 社会科(110444)
- 社会科学(110415)
- 省(98767)
- 基金项目(97757)
- 自然(90995)
- 自然科(89006)
- 自然科学(88978)
- 自然科学基金(87442)
- 划(81137)
- 教育(80637)
- 资助(73874)
- 编号(69709)
- 重点(55192)
- 部(54763)
- 创(54192)
- 成果(54083)
- 发(52193)
- 创新(50122)
- 制(48833)
- 业(48809)
- 国家社会(48791)
- 科研(48466)
- 期刊
- 济(162632)
- 经济(162632)
- 研究(96918)
- 中国(67312)
- 农(60479)
- 财(58674)
- 管理(56668)
- 学报(55673)
- 科学(51898)
- 大学(43236)
- 学学(41527)
- 农业(40967)
- 融(32528)
- 金融(32528)
- 技术(31570)
- 业经(29215)
- 财经(28332)
- 教育(26993)
- 经济研究(24869)
- 经(24308)
- 业(23520)
- 问题(21743)
- 技术经济(18857)
- 版(17595)
- 财会(17340)
- 统计(17265)
- 科技(16776)
- 现代(16598)
- 策(16521)
- 商业(16503)
共检索到520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萍 谌新民 谢斌
本文以广东省南海区劳动力为样本,研究在基层劳动者集中的制造业,劳动合同期限对工资水平有何影响。本文通过Heckman两步法回归判断劳动合同期限对制造业工资水平、部门工资差异的正向作用;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在制造业劳动者中,劳动合同期限在中低分位工资水平上作用更大些,非制造业则反之;反事实分解显示,部门工资差异的大部分可由特征差异解释;对平均工资进一步分解发现,长期合同群体中,制造业的工资优势更明显。劳动合同期限一般是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意愿和激励员工行为两途径影响工资水平的,若要提高企业生产率,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延长劳动合同期限会有一定效应,这种效应在制造业中、在中低层收入者中表现更为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刘念念 柒江艺 龚世豪
引入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利润,考量劳动力成本与利润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虽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但劳动生产率增速更快,制造业整体单位劳动力成本没有上升,且有小幅下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有一定综合成本优势,但其人均利润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比重总体下降,发展后劲不足,须转型升级;资本密集型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人均利润为最高,比重不断上升,仍应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不明显,急需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昕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以我国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WIOD和TIVA数据库1995~2009年的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增长最为显著地推动了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升,而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的提高则起到了相反作用,来自国内服务业部门的中间服务投入更明显地降低了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莉 侯亚
工资协商是一种可以兼顾企业承受能力的工资增长机制,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除了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之外,劳资双方的平等协商更能在企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之间取得平衡。本文基于广东省企业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个体协商和集体协商对劳动者工资增长作用的差异性,结果发现:集体协商和个体协商对于劳动者工资增长都有作用,但是个体协商的作用优于集体协商。该结论在更换代理变量、消除可能存在的极端值以及内生性等一系列检验之后仍然稳健。工会对工资协商作用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有工会的企业不管是个体协商还是工资集体协商对劳动者的工资增长的作用都有所加强。本文从总体上肯定了中国特色劳动关系体制对促进劳动者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劳动者收入合理增长,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认为应将强化个体协商能力与构建集体协商机制并重,既要提升劳动者本人的权利意识和议价能力,也要通过强化工会职能、提升集体协商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工资协商 工资增长 工会 共同富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军 陈建国
文章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既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整体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也考察了中间产品贸易对基于要素密集度特征的分部门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来说,中间产品贸易会拉大我国制造业整体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分部门来看,中间产品贸易对劳动和资源密集型部门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中间产品贸易 工资差距 制造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敏洁 徐常萍 唐磊
文章以中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路径分析和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自助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多重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制造业集聚程度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工资和房价也越高,前者抑制劳动力流动,后两者促进劳动力流动,综合作用下,当前制造业集聚机制仍以向心力为主;智能制造提高了集聚下的环境效率、生产效率和企业空间盈利边界,强化了核心区域对劳动力流入的吸引,验证了“数字鸿沟”效应;改善欠发达地区空气污染和设施便利性问题成为发挥分散力,引导集聚走向分散的内在核心。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智能制造 区域福利 数字鸿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向阳 魏佳琪
本文分析不同形式的劳动合同期限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探讨企业应如何确定劳动合同期限、调整劳动合同期限结构,从而发挥劳动合同期限在协调劳动关系稳定性与灵活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随着"婴儿潮"期出生人口的加速老龄化,80、90后新生代劳动力渐成我国的主体劳动力。然而,新生代劳动力择业行为具有典型的"去制造业化"、"高端化"和"服务化"等特征,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用1995-2014年我国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和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变化对低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系数较大;对中端和高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已使低端制造业失去了传统比较优势,但却为中高端制造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要顺应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通过政策顺势促推制造业向和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相协调的产业高端升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欢欢 胡冬敏 张际
通过构建可检验的理论模型以及严谨的实证分析,本文研究了最低工资制度强化对企业用工决策中选择劳动合同期限并调整内部用工结构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我们发现,工资水平的上涨降低了企业雇用长期工的概率,增加了企业雇用临时工的概率,从而导致了企业用工形式的短期化。工资制度的变化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雇用更多的退休返聘职工、更多发放不固定工资、职工更频繁地更换工作是其中的内在作用机制。本文还发现,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形式受到更大的影响。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应权衡其在劳动收入保障上的积极效果及其对企业用工形式短期化影响的潜在弊端。
关键词:
最低工资制度 用工形式 劳动合同期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展;三是反映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老年、少儿抚养比上升显著抑制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且老年抚养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少儿抚养比。此外,文章还通过更换样本与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基本支持了文章上述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建议既要通过调整与优化人口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负向冲击;又要着力培养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而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结构优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柳哲; 杜梦琳;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逐步上涨对我国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劳动力价格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确实存在差异,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负面影响,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制造业出口; 人口红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柳哲 杜梦琳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逐步上涨对我国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劳动力价格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确实存在差异,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负面影响,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制造业出口 人口红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睿君 李子奈
文章利用2002年住户收入调查(CHIP)数据对我国不同期限类型劳动合同的工资决定机制及工资差异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发现,长期劳动合同与短期劳动合同的工资差异符合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企业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存在工资歧视。排除特征因素和选择性因素,长期劳动合同工的工资比短期劳动合同工低42.84%,比无劳动合同员工高29.6%。文章研究表明:短期劳动合同没有对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提升劳动合同签订率是比限制短期劳动合同使用更为合适的劳动政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炜 孙蚌珠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趋势。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首先研究劳动力需求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的影响。其次计算了2010年我国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判断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供给情况。结合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情况,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就业数量增速大幅放缓较大程度导致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速放缓。而劳动力供给数量在理论上较为充足。因此判断劳动力就业数量增速放缓的原因有可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受经济和政策因素等影响了实际转移的效果。同时也有可能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使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调整了资本劳动比,逐渐用资本对劳动力进行替代,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