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85)
- 2023(4994)
- 2022(4253)
- 2021(4202)
- 2020(3341)
- 2019(7762)
- 2018(7910)
- 2017(14487)
- 2016(8485)
- 2015(9901)
- 2014(10376)
- 2013(10122)
- 2012(9622)
- 2011(8500)
- 2010(9116)
- 2009(8100)
- 2008(8316)
- 2007(7872)
- 2006(7215)
- 2005(6839)
- 学科
- 济(30672)
- 经济(30626)
- 管理(23264)
- 业(21349)
- 企(16272)
- 企业(16272)
- 方法(12134)
- 农(11509)
- 中国(11203)
- 数学(9887)
- 数学方法(9540)
- 财(9225)
- 制(8417)
- 学(7814)
- 农业(7674)
- 理论(7146)
- 业经(6956)
- 法(6605)
- 贸(6544)
- 贸易(6538)
- 易(6378)
- 银(6325)
- 银行(6301)
- 劳(6130)
- 劳动(6113)
- 教育(6035)
- 行(5944)
- 融(5726)
- 金融(5725)
- 务(5704)
- 机构
- 学院(121320)
- 大学(120068)
- 济(44346)
- 经济(43033)
- 研究(41383)
- 管理(39875)
- 中国(34904)
- 理学(32117)
- 理学院(31702)
- 管理学(30745)
- 管理学院(30522)
- 京(26637)
- 科学(25448)
- 财(24337)
- 所(22558)
- 江(21567)
- 农(20156)
- 中心(19620)
- 研究所(19554)
- 财经(18180)
- 北京(17828)
- 州(17513)
- 范(17362)
- 师范(17210)
- 业大(16481)
- 经(16191)
- 省(15973)
- 农业(15415)
- 院(14958)
- 技术(14949)
- 基金
- 项目(67967)
- 研究(52312)
- 科学(51167)
- 基金(45868)
- 家(39666)
- 国家(39258)
- 科学基金(32287)
- 社会(29995)
- 社会科(28157)
- 社会科学(28149)
- 省(26875)
- 教育(25278)
- 编号(23318)
- 划(22708)
- 基金项目(22320)
- 成果(21492)
- 资助(20977)
- 自然(20069)
- 自然科(19581)
- 自然科学(19578)
- 自然科学基金(19192)
- 课题(17159)
- 重点(15481)
- 部(14551)
- 年(14481)
- 性(14351)
- 项目编号(14059)
- 发(13864)
- 大学(13149)
- 创(12904)
共检索到208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科琼
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关系延续,但未续订书面劳动合同,是否应支付二倍工资是有争议的问题,法论的不同或者缺乏自觉的方法论意识是重要原因。运用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进行实质推理难获共识。在透彻分析期限条款法律意义和期限立法外延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综观《劳动合同法》文本的相关条款,找出可供进行形式推理的中间环节,主要运用法律逻辑方法进行推理,期能消弭有关二倍工资责任构成的理解分歧,以便增进法律的统一适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东
案情简介唐某于2012年12月由A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至B公司从事汽车驾驶员工作,期间分别两次与A公司签订了自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和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的劳务派遣合同书。2014年10月,A公司书面通知唐某,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并支付两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唐某认为,A公司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违反了《劳动合同法》,于是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志萍
用人单位负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但立法的原则性缺陷的存在,导致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出现诸多困境。裁判文书统计分析表明:司法裁判者错误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导致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比例较高;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对"二倍基数"标准的认定,呈现多样化形态;赔偿数额较大,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对此,在呼吁立法统一赔偿标准、降低赔偿金额的同时,赋予司法裁判者自由裁量权,对劳动合同采用实质审查的标准、区分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原因,赋予用人单位以抗辩权。在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同时,最大限度上实现和谐
关键词:
二倍工资 书面合同 惩罚性赔偿 公平原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志萍
用人单位负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但立法的原则性缺陷的存在,导致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出现诸多困境。裁判文书统计分析表明:司法裁判者错误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导致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比例较高;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对"二倍基数"标准的认定,呈现多样化形态;赔偿数额较大,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对此,在呼吁立法统一赔偿标准、降低赔偿金额的同时,赋予司法裁判者自由裁量权,对劳动合同采用实质审查的标准、区分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原因,赋予用人单位以抗辩权。在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同时,最大限度上实现和谐劳动关系。
关键词:
二倍工资 书面合同 惩罚性赔偿 公平原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兰娟
案情简介■申请人王某自1998年2月起受雇于被申请人泉州某公司,从事汽车坂金工作,双方于2007年12月25日签订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08年12月24日止。2008年4月,申请人因生病住院向被申请人请假,经同意休假1个月。事后,申请人断断续续回公司上班。2008年8月13日,申请人因患慢性肾衰竭(尿毒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试用期问题实践中关于试用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试用期过长,试用期工资待遇过低,以及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随意解除合同等。为了解决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草案规定了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才可以约定试用期;同时根据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对试用期的期限进行了划分。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建议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规定,并对期限的设定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大卫
劳动合同期限的临界点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已满,但是面临另一种期限制约导致劳动合同期限发生变化的时点。本文按照至临界点法定延长、约定延长以及延长后可能再次延长三种情形,分析了劳动合同期限临界点问题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
劳动合同期限 临界点 法律风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杰
司法实践中,受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审判理念的偏差等因素影响,裁判者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性质理解不一,导致对"二倍工资"时效起算的裁判不统一。本文经过对12个省(市)辖区法院该类型判决的随机抽选和比较,选出典型案件,分析"同案不同判"的法律逻辑和认识偏差,认为应当采取"报酬转化说"和"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权利说",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利益,以契合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国情和客观社会现实。
关键词:
未签订劳动合同 二倍工资 时效 审判理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杰
司法实践中,受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审判理念的偏差等因素影响,裁判者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性质理解不一,导致对"二倍工资"时效起算的裁判不统一。本文经过对12个省(市)辖区法院该类型判决的随机抽选和比较,选出典型案件,分析"同案不同判"的法律逻辑和认识偏差,认为应当采取"报酬转化说"和"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权利说",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利益,以契合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国情和客观社会现实。
关键词:
未签订劳动合同 二倍工资 时效 审判理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冬
案情简介■2006年12月,杨某进入某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某社区)从事道口安全员工作,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一直未签订劳动合同。2011年8月,杨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双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即2009年1月1日起,每月支付二倍工资至2011年8月。争议焦点■如何确认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李卫平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3年7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10年1月进入某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期限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3年1月14日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该劳务派遣公司先后将何某派遣至两家用工单位。2013年1月,该劳务派遣公司提出与何某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提出将何某派遣至第三家用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元龙
案情简介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原系国有企业,2001年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陈某1998年到该公司改制前企业工作,改制后一直在该公司工作。2008年1月、2010年1月、2012年1月分别订立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2013年2月,某公司以陈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陈某不服,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其中一项请求事项,要求某公司支付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理由是:2012年1月第三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其在某公司已连续工作满10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夏群佩 陈泳滨
案情简介2011年4月2日,原告王某到被告某机械公司工作,担任人事部经理职务,负责招录公司员工、与公司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等相关工作事宜,王某本人未与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王某也从未向公司负责人提出过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但该公司其他员工均已签订了劳动合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