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5)
2023(5956)
2022(5076)
2021(4514)
2020(3766)
2019(8408)
2018(8340)
2017(16268)
2016(9021)
2015(10082)
2014(9932)
2013(9687)
2012(8926)
2011(8152)
2010(8201)
2009(7725)
2008(7763)
2007(7048)
2006(6406)
2005(6065)
作者
(24694)
(21016)
(20780)
(20007)
(13214)
(9889)
(9331)
(7935)
(7814)
(7455)
(7194)
(6870)
(6743)
(6732)
(6701)
(6533)
(6113)
(6100)
(5946)
(5857)
(5228)
(5078)
(5011)
(4793)
(4718)
(4692)
(4674)
(4572)
(4133)
(4038)
学科
(36509)
经济(36431)
管理(31891)
(29877)
(23537)
企业(23537)
方法(15364)
数学(13684)
数学方法(13578)
(12751)
(12653)
(11855)
中国(10697)
业经(8797)
(8638)
农业(7837)
(7473)
财务(7452)
财务管理(7431)
体制(7323)
(7159)
银行(7146)
企业财务(7067)
(6822)
(6617)
金融(6615)
(6402)
贸易(6399)
(6300)
(6013)
机构
大学(130645)
学院(129596)
(60131)
经济(59044)
管理(49731)
研究(43432)
理学(42585)
理学院(42199)
管理学(41630)
管理学院(41388)
中国(34240)
(30882)
(26711)
财经(23916)
科学(22999)
(21717)
(21188)
经济学(20193)
(20122)
(20014)
中心(19987)
研究所(18720)
经济学院(18206)
财经大学(17892)
业大(17405)
北京(16582)
(15485)
农业(15473)
(14990)
(14854)
基金
项目(84464)
科学(68163)
基金(64039)
研究(63364)
(55043)
国家(54621)
科学基金(47587)
社会(43656)
社会科(41456)
社会科学(41451)
基金项目(32847)
(31397)
教育(29240)
自然(28851)
自然科(28222)
自然科学(28217)
自然科学基金(27752)
(26478)
资助(26477)
编号(24563)
(22836)
成果(20740)
(20218)
国家社会(19133)
重点(19037)
教育部(17972)
(17678)
(17500)
人文(17295)
课题(17109)
期刊
(66471)
经济(66471)
研究(41261)
中国(29237)
(25309)
管理(19694)
(18944)
学报(17673)
科学(17123)
大学(14650)
(14213)
金融(14213)
学学(13959)
财经(12848)
农业(12363)
教育(12066)
(11054)
技术(10968)
经济研究(10720)
业经(9667)
问题(8809)
(6809)
技术经济(6586)
理论(6408)
世界(6299)
(6194)
(6022)
现代(5885)
国际(5821)
财会(5747)
共检索到200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昌克  倪煜洁  
基于生产率不能有效反映资源整体利用程度的事实,本文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即劳动参与率纳入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框架,探讨生产率与劳动参与率可否兼得。基于80个国家1975-2010年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劳动力供给与生产率提升存在着权衡现象,且长期内更明显。这意味着生产率并非传统上认为的外生于劳动力供给,在劳动力供给充足的国家,厂商更倾向于将资本投向雇佣更多廉价劳动力,而非存在较高风险的技术创新等活动,进而导致生产率提升的放缓,即生产率内生于劳动力供给。这对于中国这样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平  
一、概述 同度量资本投入一样,劳动投入的度量和分析对于应用基于部门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测算生产率,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将介绍:在部门水平上较以往更为精确地度量劳动投入的方法;为完成对劳动投入的精细度量,建立用5个特征值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作为反映劳动力质和量的指标,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局和分地区的角度实证研究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益超  
从三次产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配置结构、变迁动能等3个维度,采取指数分析、对数分析和分段回归分析相结合,对1980~2014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和动能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中,第三产业贡献度48.4%,第二产业贡献度43.5%,第一产业贡献度8.1%;产业劳动生产率贡献度占79.6%,产业劳动力配置结构贡献度20.4%;劳均设备资本贡献度85.7%,劳动力质量贡献度28.3%,产业资本配置结构贡献度-6.7%,人口就业率贡献度-3.0%,消费与产出成长指数之比则基本零贡献。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动能转换与机制创新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在于强势推进产能转型升级、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白暴力  张建国  
本文揭示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价格总水平变化的内在机制: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会引起商品价值量的相对变化,从而导致商品相对价格体系的调整;在纸币体系中,在相对价格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向上看齐”倾向,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由此说明,在纸币体系中,一定程度的价格总水平上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常出现的现象。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荣兆梓  
劳动生产率是包含着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量劳动的生产率。而传统的理解则认为劳动生产率只是表征活劳动效率,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且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种种矛盾和缺憾。同时,总劳动生产率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困难也是导致人们用活劳动生产率代替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之一,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是运用活劳动系数和物化劳动系数。值得强调的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增长方程与新古典增长方程虽然在形式上颇为相似,在实质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丹  
基于2001~2017年中国工业分企业所有制-分地区-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变异系数指标对全国和分区域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和收敛性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三类所有制结构的劳动生产率均呈现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但是收敛速度呈现差异。其中,私营企业收敛速度最快,外商和港澳台企业次之,国有企业收敛速度最慢。分区域来看,东北和西部收敛速度相对较快,中部次之,而沿海三类所有制结构的劳动生产率收敛速度均较慢。因此,政府应进一步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完善市场竞争等方面努力,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所有制结构的收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收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波  蒋殿春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外生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劳动保护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会促进较高劳动密集度行业企业生产率进步,其中的机制在于面对劳动保护加强产生的经营压力,企业会通过增加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和要素替代程度而提高企业生产率;且这一促进作用对单产品企业、国有企业、经营时间较长企业以及劳动力再配置程度较高行业企业影响更大;进一步地,《劳动合同法》实施还会通过提升存活企业自身生产率水平,改进存活企业间资源再配置效率,提高低生产率企业退出率,促进较高劳动密集度行业生产率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工资的上升速度不仅远远高于美国工资的上升速度,而且也远远高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速度。通常这一变化应该引起中国对美贸易收支顺差的减少,但实际上,这一顺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这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反常现象。本文将从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的动态变化这一视点,探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壵  
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在1990-2002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出现了绝对β趋同,其中第一产业的趋同速率大于二三产业且其还出现了σ趋同,而二三产业则表现为σ趋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其稳态,而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转型过程远未结束。最后指出,我们必须采取如加大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来人为地缩小区域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  王进猛  沈志渔  
进入方式对外资企业的能力开发和能力创建产生作用,影响外资企业竞争力,从而产生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0574家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2008~2010年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合资企业劳动生产率要高于独资企业,说明独资化没有提高外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入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企业规模、经营时间、资本密度、工资水平和人员培训等间接途径影响劳动生产率,这对跨国公司进入方式的研究是一个拓展,有助于厘清进入方式对外资企业生产率、绩效以及竞争力影响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合资企业比独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更大的规模效应、独资企业的经营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倒U形关系比合资企业更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福霞  郑凡  杨冕  
增进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对于促进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平衡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种植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资本劳动替代、土地劳动替代和产出结构调整5种效应,以此探讨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在样本期内整体上经历了"扩大(2000—2003年)—缩小(2003—2009年)—再扩大(2009—2012年)—再缩小(2012—2016年)"的交替演进过程;②深入探究此演变的驱动机制发现,技术进步是第一阶段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动因;随后,技术效率改善和产出结构优化共同推动了该差距逐步缩小;在随后4年中,产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导致种植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距再次扩大;2012年之后,随着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土地劳动替代效应和产出结构效应促进了地区差距再次缩小。因此,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是2010年之前中国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而投入和产出结构调整则成为2012年后地区差距缩小的重要动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