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5)
- 2023(12081)
- 2022(9901)
- 2021(9185)
- 2020(7407)
- 2019(16463)
- 2018(15972)
- 2017(30709)
- 2016(16750)
- 2015(17945)
- 2014(17470)
- 2013(17283)
- 2012(16002)
- 2011(14424)
- 2010(14349)
- 2009(13046)
- 2008(12969)
- 2007(11713)
- 2006(10457)
- 2005(9017)
- 学科
- 济(70688)
- 经济(70599)
- 业(54788)
- 农(49832)
- 管理(40674)
- 农业(33195)
- 企(32243)
- 企业(32243)
- 方法(27204)
- 数学(24514)
- 数学方法(24313)
- 业经(21094)
- 中国(20046)
- 财(16377)
- 制(14561)
- 学(14225)
- 地方(13824)
- 贸(13543)
- 贸易(13539)
- 易(13289)
- 农业经济(12433)
- 发(12340)
- 技术(11316)
- 策(11121)
- 银(10672)
- 银行(10627)
- 体(10481)
- 发展(10274)
- 展(10272)
- 人口(10230)
- 机构
- 学院(240517)
- 大学(236991)
- 济(103314)
- 经济(101583)
- 管理(90539)
- 研究(86086)
- 理学(79957)
- 理学院(79086)
- 管理学(77730)
- 管理学院(77318)
- 农(69669)
- 中国(64363)
- 科学(54594)
- 农业(53951)
- 京(47995)
- 业大(47617)
- 所(45150)
- 财(43231)
- 研究所(41530)
- 中心(39708)
- 财经(35235)
- 江(35013)
- 农业大学(34024)
- 经(32491)
- 经济学(31884)
- 范(29614)
- 师范(29184)
- 院(29158)
- 省(29029)
- 经济学院(28978)
- 基金
- 项目(171073)
- 科学(134668)
- 基金(126952)
- 研究(118997)
- 家(115219)
- 国家(113857)
- 科学基金(95513)
- 社会(79673)
- 社会科(75253)
- 社会科学(75231)
- 基金项目(67614)
- 省(67101)
- 自然(62255)
- 自然科(60870)
- 自然科学(60848)
- 自然科学基金(59826)
- 划(56107)
- 教育(51932)
- 资助(50068)
- 编号(45474)
- 农(38663)
- 重点(38397)
- 部(38070)
- 发(37884)
- 创(35949)
- 成果(35265)
- 国家社会(34296)
- 创新(33668)
- 业(33506)
- 科研(33090)
- 期刊
- 济(114339)
- 经济(114339)
- 农(74000)
- 研究(64755)
- 农业(50292)
- 中国(48263)
- 学报(47640)
- 科学(42989)
- 大学(35969)
- 学学(35059)
- 财(30574)
- 管理(28166)
- 业经(25818)
- 业(24160)
- 融(23207)
- 金融(23207)
- 财经(17114)
- 经济研究(16886)
- 问题(16767)
- 技术(16171)
- 教育(16010)
- 版(15934)
- 业大(14937)
- 农业经济(14833)
- 经(14735)
- 农村(14498)
- 村(14498)
- 世界(14162)
- 农业大学(13182)
- 科技(12385)
共检索到346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志俊 郭剑雄
城乡劳动力市场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人口生产由数量偏好向质量偏好的转变,可以由具有选择性特征的劳动力非农转移来做出某种解释。非农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的高收益率,在加速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同时形成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由此引致了农村家庭人口生产的质量偏好倾向。同时,由于城乡居民在其时间价值和养育子女成本方面存在的的差异,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又必然产生对农村家庭人口生产数量偏好的抑制。中国农村最近20多年的发展经验初步验证了这一观点。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林善浪 王健
本文以2007年福建省农村家庭及其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有显著的影响,年轻夫妇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较高,成长中的核心随着家庭户主的年龄逐步增大,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几率在减少。对于成熟的核心家庭,子女已经成为劳动力,子女外出务工的几率增大,因而整个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又增大,而扩大家庭正好处于两者之间。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家庭生命周期 劳动力转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景娜 朱俊丰
本文将转移程度分为纯务农、兼业、纯务工三个层次,利用CFPS2014和CFPS2016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现存基于性别差异与代际差异的家庭分工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使用互联网相比,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劳动力纯务农的概率降低11.6%,兼业的概率增加3.06%,纯务工的概率提高8.5%;使用互联网对女性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促进作用强于男性,缩小了家庭分工中的性别差异;使用互联网对年轻一代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促进作用显著,但是对老一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程度影响不显著,从而扩大了家庭分工中的代际差异。通过CMP估计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之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家庭分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晓娟 孔祥利
基于1 415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WLS方法,分别从全国、东中西3个区域层面,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性、城镇化率、转移劳动力家庭年收入及农村人均土地经营面积等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在全国、区域层面,选择性变量对城乡差距的作用有正有负,而农村人均经营土地面积变量的扩大均会使城乡差距缩小;东中西区域对比分析得出西部劳动力向省外转移较东中部会使城乡差距缩小。据此提出政策建议:继续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的多元转移;积极培育新型主体;通过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双向互动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蒙芝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县(市)级政府承担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有重要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跨区域的选择性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运用2007年—2013年河南省108个县(市)样本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控制了地区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双向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财政分权、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县(市)级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省以下财政分权显著减少了地方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转出规模越大,县(市)级政府基础教育支出越低。
关键词:
地方财政分权 选择性转移 农村基础教育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蒙芝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县(市)级政府承担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有重要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跨区域的选择性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运用2007年—2013年河南省108个县(市)样本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控制了地区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双向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财政分权、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县(市)级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省以下财政分权显著减少了地方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转出规模越大,县(市)级政府基础教育支出越
关键词:
地方财政分权 选择性转移 农村基础教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泽瀚 王桂新
文章在"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够比较山区和非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家庭收入相互作用关系异同的扩展模型,考察和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山区人口贫困化的影响。发现山区农业收入受到劳动力减少的负面影响较非山区更大;山区农村劳动力打工汇款对农业收入具有替代效应,致使农业收入减少,非山区农村劳动力打工汇款却能促进农业收入的增长;农村劳动力减少和打工汇款增加对农村非农业收入分别形成负向和正向作用,但在山区和非山区之间无显著差异。山区农业机械化生产难题是造成劳动力转移对山区农业收入负面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雅玲 张彬 马艺菲
农村消费结构不优是乡村振兴的一大桎梏,而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档增效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以流动劳动力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引发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家庭发展享受型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对生存型消费产生负向作用,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家庭消费结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村流动劳动力从事行业层次提高、跨区流动距离缩短,会使收入效应强化而成本效应弱化,从而使家庭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对此,加强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关注成本效应、统筹安排回乡劳动力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质升级的未来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娟 李树茁
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化,并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这一现象对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劳动力外流 家庭养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毅 徐秀英
基于浙江省龙游县5个行政村115户农户268块竹林地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模型对竹林生产效率进行测度,运用T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劳动力转移对竹林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林地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470、0.560及0.842,竹林地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劳均非农就业时间、劳动力转移类型的复合性、竹林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及户主年龄对竹林地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竹林地总块数对竹林地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提出改善竹林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风波 丁士军 Henry Lucas
在四川省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家庭结构特征对农村年轻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的前提下:三代同堂家庭显著支持了年轻劳动力外出,而核心家庭对劳动力的外出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中有未成年人会限制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年轻配偶的重大疾病显著地影响了年轻人的外出老年人的严重疾病反而促使年轻劳动力外出,但如果家庭中存在未成年人,则老年人的严重疾病会对年轻劳动力迁移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果突出体现了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家庭内部的分工行为,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红丽 王芳芳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或将成为一种常态,农村回流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发展与振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劳动者微观行为和家庭生命周期双重视角下,采用Probit回归模型,基于河南省虞城县10个村庄539份农村回流劳动力抽样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村回流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结果表明:①农村回流劳动力非农转移决策是家庭生命周期类型、生计资本、回流特征等多元因素交织的结果。②相对于抚养期家庭,其他家庭类型的农村回流劳动力更倾向于从事农业,且同一因素影响程度与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因此在执行相关的就业政策时,需根据农村回流劳动力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类型不同,采取精准适用的激励措施促进其多渠道转移就业。
关键词:
回流劳动力 家庭生命周期 非农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剑雄 李志俊
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对刘易斯、费景汉和拉尼斯农业发展理论的挑战,仅在静态意义上存在。此时,农业的成功发展,尚需有农业人力资本的深化作为新的必要条件给出。在动态背景下,满足一定条件,农业发展这一新的依存条件则可能内生于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过程之中。在引入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转移模型中,农业发展政策的主旨,是在健全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强化人力资本动态提高的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琦 罗明忠 唐超
理性的农村劳动力会对非农转移与农业内部转移的收益进行比较,并结合其对转移成本的支付能力做出转移选择,而转移成本深受劳动力家庭资源禀赋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选择与家庭资源禀赋密切相关,相较于非农转移,农内转移虽然是农户最大化家庭收益的次优选择,却也是控制转移风险和费用的最优选择。因此,要结合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实际,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转移 农内转移 行为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