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0)
2023(14948)
2022(12447)
2021(11424)
2020(9605)
2019(20908)
2018(20777)
2017(39880)
2016(21607)
2015(23322)
2014(22576)
2013(22546)
2012(20575)
2011(18251)
2010(18388)
2009(17245)
2008(17492)
2007(16093)
2006(14218)
2005(12670)
作者
(62995)
(52986)
(52717)
(49563)
(33406)
(25625)
(23411)
(20739)
(19819)
(18864)
(18273)
(17490)
(16859)
(16795)
(16410)
(15900)
(15815)
(15493)
(15232)
(15225)
(13411)
(12926)
(12892)
(12130)
(11901)
(11877)
(11864)
(11710)
(10652)
(10602)
学科
(97049)
(89223)
经济(89113)
(79508)
企业(79508)
管理(73003)
(46538)
方法(38045)
业经(31886)
农业(31013)
数学(29518)
数学方法(29297)
(28147)
中国(24096)
技术(23492)
(20577)
财务(20557)
财务管理(20536)
(19890)
企业财务(19548)
(17082)
贸易(17072)
(16754)
(16672)
理论(15563)
(15198)
(15193)
(15046)
地方(14750)
技术管理(14458)
机构
学院(310685)
大学(301869)
(132592)
经济(130281)
管理(124409)
理学(107879)
理学院(106844)
管理学(105358)
管理学院(104793)
研究(100922)
中国(79344)
(71910)
科学(62696)
(61887)
(58724)
农业(55705)
业大(53792)
(51712)
(48114)
财经(47065)
研究所(46975)
中心(46859)
(42953)
经济学(39760)
北京(37857)
(37364)
经济学院(36071)
经济管理(35658)
(35350)
(34952)
基金
项目(209316)
科学(166052)
基金(153459)
研究(149501)
(135729)
国家(134403)
科学基金(115784)
社会(98881)
社会科(93602)
社会科学(93577)
(84378)
基金项目(82026)
自然(75134)
自然科(73542)
自然科学(73519)
自然科学基金(72332)
(69040)
教育(66035)
资助(60622)
编号(57990)
(49782)
(47395)
重点(46641)
(45962)
(45923)
创新(45695)
成果(44358)
国家社会(41446)
科研(39740)
(39674)
期刊
(151061)
经济(151061)
研究(84255)
(72614)
中国(63253)
学报(52094)
科学(49198)
管理(48787)
农业(48742)
(47480)
大学(39744)
学学(38608)
业经(31391)
(30969)
金融(30969)
技术(28011)
(26344)
教育(24207)
财经(23734)
经济研究(22855)
(20489)
问题(20357)
技术经济(18582)
科技(17592)
(17032)
世界(15736)
商业(15430)
现代(14836)
业大(14648)
农村(14637)
共检索到459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纯彬  王晓军  
本文在劳动力选择性转移的大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农户兼业生产的新技术采用模型,不但考察了兼业生产农户对新旧技术收益的比较、新旧技术和从事非农生产的比较,而且考察了采用新技术后新技术投入物在劳动力不流动和劳动力流动下的使用量大小以及由此导致的最终产出的比较。结论表明,与劳动力不能流动的情况相比,当农业工资率与非农工资率差距比较大时,劳动力流动下的兼业生产行为提高了新技术采用的收益标准,抑制了新技术采用量,从而导致农业产出总量减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董雪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农业技术的发展有对农业劳动力产生转移有一定的反作用,但是不同的技术作用方向不同。同时,农业劳动力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在一  杜锐  毛学峰  
本文利用1975-2014年的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了全国10种主要农作物的技术偏向路径,对要素稀缺诱致性创新理论和市场需求诱致的创新理论进行了验证。通过比较资本-劳动交叉价格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后发现,资本和劳动具有相互替代的关系;劳动相对价格上升和产出增加都会引起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偏移;劳动密集度越低的作物对于劳动力相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越大。最后,结合农业发展现状,本文建议政府应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扮演技术变迁路径中的新动力,同时,理顺农业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以"优质优价"的价格信号引导市场增加绿色优质、营养健康食品的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剑雄  李志俊  
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对刘易斯、费景汉和拉尼斯农业发展理论的挑战,仅在静态意义上存在。此时,农业的成功发展,尚需有农业人力资本的深化作为新的必要条件给出。在动态背景下,满足一定条件,农业发展这一新的依存条件则可能内生于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过程之中。在引入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转移模型中,农业发展政策的主旨,是在健全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强化人力资本动态提高的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展进涛  陈超  
本文利用2007年对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411个县的技术需求及渠道选择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户农业技术需求和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的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就越小,并且选择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技术渠道的可能性会随着家庭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但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农机使用技术。此外,家庭经营规模越大,农户对技术的需求则越大,并偏好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但病虫害防治技术除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洋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同时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加剧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推动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构建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畅通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渠道;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洋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同时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加剧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推动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构建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畅通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渠道;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恩君  顾焕章  
构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夏恩君,顾焕章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其贡献份额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形成,只有不断地产生技术创新才能促进技术进步速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一般来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东宁  
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是发挥农业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中各类主体技术创新动力生成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各类主体以价格机制为基本保障机制,通过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信用机制、协同机制、激励机制等相互作用的技术创新动力强化机制,设定了各类主体技术创新动力强化机制生成的价格支撑条件,并为政府强化各类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动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雷  
文章以20012014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就业保护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就业保护的加强会进一步强化这一正向作用。上述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之后依然成立。拓展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度会弱化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关系,也会减弱就业保护对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强化作用。文章认为,企业必须正视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和就业保护制度不断推进的影响,逐步转变发展思维和经营理念;政府应加强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雷  
文章以2001~2014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就业保护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就业保护的加强会进一步强化这一正向作用。上述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之后依然成立。拓展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度会弱化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关系,也会减弱就业保护对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强化作用。文章认为,企业必须正视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和就业保护制度不断推进的影响,逐步转变发展思维和经营理念;政府应加强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同时要落实就业保护政策,通过压力机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另外,政府还应认识到相关政策对异质性企业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增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针对性,并通过市场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白硕  刘剑飞  吴江  
论文从农业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点入手 ,分析了加入WTO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在WTO框架下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炼成  
基于要素同质性假设,劳动力转移下的农业发展前景为发展经济学的若干经典文献所揭示。中国的经验表明,由于自然禀赋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匀质性,劳动力同质性假设显著地背离了事实。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过程,同时伴随该过程的有劳动力质量的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文川  赵威威  
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解决区域"三农"问题的关键。区域内(农户与合作社)和区域外(农户、合作社与顾客、竞争对手、加工企业和政府、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网络、信任、规范与合作等社会资本能通过农业技术获取、知识与信息共享和农业技术扩散对农产品的开发速度、创新成功率等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农业组织可以利用区域内外社会资本来改善农产品的创新绩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建光  
对于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点,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变革农业生产技术。战后经济迅速成长起来的韩国、台湾和日本的实践是值得借鉴的。本文拟从这三个国家和地区战后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业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