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19)
2023(12482)
2022(10896)
2021(9998)
2020(8409)
2019(19222)
2018(19162)
2017(37159)
2016(20066)
2015(22630)
2014(22643)
2013(22625)
2012(20969)
2011(19099)
2010(19057)
2009(17591)
2008(16798)
2007(14879)
2006(13281)
2005(11727)
作者
(60655)
(50204)
(50133)
(47708)
(32172)
(24127)
(22597)
(19881)
(19296)
(17979)
(17216)
(17114)
(16169)
(16021)
(15621)
(15597)
(15096)
(14770)
(14424)
(14385)
(12624)
(12436)
(12192)
(11643)
(11428)
(11169)
(11114)
(10932)
(10241)
(9874)
学科
(99867)
经济(99771)
管理(56508)
(52052)
(42379)
企业(42379)
方法(39790)
数学(34506)
数学方法(34161)
中国(23146)
地方(22700)
(21905)
(21871)
业经(19582)
(18641)
农业(15475)
地方经济(14371)
(14124)
(14101)
理论(14053)
环境(13721)
(13705)
贸易(13697)
(13174)
技术(11864)
(11839)
金融(11837)
(11420)
银行(11368)
(11352)
机构
大学(296306)
学院(292820)
(123859)
经济(121306)
管理(114940)
研究(104153)
理学(99616)
理学院(98499)
管理学(96784)
管理学院(96291)
中国(74744)
科学(65362)
(63641)
(53320)
(52739)
研究所(48822)
(48591)
中心(45079)
业大(44954)
财经(42799)
(42277)
北京(40451)
(38924)
农业(38261)
(38153)
经济学(37956)
(37824)
师范(37737)
(33975)
经济学院(33794)
基金
项目(201123)
科学(157109)
基金(145982)
研究(144375)
(128283)
国家(127251)
科学基金(108230)
社会(90972)
社会科(86111)
社会科学(86083)
(77882)
基金项目(77385)
自然(71162)
自然科(69454)
自然科学(69435)
自然科学基金(68185)
(65941)
教育(65022)
资助(60942)
编号(57639)
成果(46726)
重点(44998)
(43858)
(43629)
(41125)
课题(39970)
科研(38446)
创新(38411)
教育部(37408)
国家社会(37263)
期刊
(140700)
经济(140700)
研究(89500)
中国(54536)
学报(49261)
科学(45186)
(43948)
管理(43554)
(38065)
大学(36743)
学学(34793)
农业(30718)
教育(29134)
技术(25288)
经济研究(23223)
(22508)
金融(22508)
财经(21609)
业经(20600)
(18547)
问题(17814)
技术经济(15793)
(15261)
图书(14945)
理论(14498)
科技(14016)
现代(13377)
实践(12993)
(12993)
(12885)
共检索到431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汤静波  
相对过剩,人们一般往往从产品总量角度去认识。其实,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某一种生产要素的过度供给,实际上也是相对过剩的一种表现。根据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一种要素无限增多并不能促进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无限扩张,反而会导致该种要素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低下,而我国正是处于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严重过剩的状态。这种过剩,不仅造成了经济运行质量的下降,而且对于总量的过剩具有直接与间接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桂兰  王晋中  
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相对过剩是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引发的低水平过剩 ,这种过剩更多是一种无效供给 ,它导致了与消费需求之间难以有效地衔接 ,影响了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方向 ,违背了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规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童年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市场相对过剩的原因,马克思从基本经济制度层面进行了剖析,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角度进行了论证,而无效供给(偏多)同样是市场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无效供给有它独特的运行机制,竞争、有用信息不够、价格刚性等是形成无效供给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市场经济的相对过剩运行特性,应是这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维政  曹志强  菲力普·赖特  
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因而劳动力绝对过剩将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从企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角度而言,通过广泛采用工作分享制和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性就业,不仅是解决国企冗员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今后社会劳动用工制度发展的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健益  丛日玉  
我国劳动力对经济发展而言,其生产率高于资本,因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逐渐变小)。据测算,我国2013年以前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2015年以后劳动力又会供不应求。所以,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2014年前后应采用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来充分满足劳动力就业的要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伟  
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李建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96级博士生100015)我国经济属于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经济,同时,由于对人力资本开发投入长期不足,又呈现出人力资本积累相对不足的特点。这种劳动力过剩与人力资本积累相对不足的矛盾所导致的巨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建国  
一、增长经济学的劳动力要素公式增长经济学这门学科大致是本世纪40年代形成的。其劳动力要素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哈罗德、多马、索洛、斯旺诸人。前两位属于增长经济学的古典学派人物,他们同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晓帆  安一民  
农业过剩劳动力向何处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如何 ,是我国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运用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式对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 ,以探讨我国当前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合理流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志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渐触及一些深层次问题,在较大范围内出现了企业的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失业人数明显增加,据统计,我国1997年失业率已达3%。这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对这一现象应给予认真的研究和妥善的解决,以有利于我国社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人们对劳动力短缺与过剩的判断,都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的需求而言的。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实际上既不可能真正短缺,也不可能真正过剩,许多人没事做,必然是许多事没人做,有多少劳动者失业,就有多少资本失业。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不足的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永恒的矛盾。生产不足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推动着人们为满足自己的需求永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临勇  
作者认为,作为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产物的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且是市场经济特有的人口规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立  
我国城镇化真正存在的问题不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工业化,而是消费者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城镇化,出现了其他国家所没有或不明显的劳动力城镇化与消费者城镇化分离趋势。分离式城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劳动力过剩经济体在开放条件尤其是全球化时期的或有现象,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全球化和我国户籍分离制度以及高成本住房制度等结合的产物。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是与传统城镇化模式略有不同的新型城镇化,但就实质而论主要是劳动力城镇化,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当前我国城镇化真正存在的问题,既不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工业化,也不是劳动力城镇化落后于消费者城镇化,而是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对从劳动力城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代盛  石建昌  
人口因素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口政策是政策制定者极为关心的决策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53年到2005年全国(台湾省、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除外)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Eviews软件,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刻画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