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23)
2023(13671)
2022(11911)
2021(11200)
2020(9433)
2019(21649)
2018(21419)
2017(41212)
2016(22745)
2015(25293)
2014(25056)
2013(24974)
2012(22807)
2011(20299)
2010(19766)
2009(17920)
2008(17119)
2007(14763)
2006(12700)
2005(10646)
作者
(65936)
(54775)
(54607)
(51762)
(34845)
(26637)
(24558)
(21677)
(20954)
(19348)
(18758)
(18456)
(17480)
(17091)
(16929)
(16857)
(16713)
(16303)
(15810)
(15567)
(13934)
(13230)
(13078)
(12518)
(12339)
(12236)
(12091)
(12058)
(11126)
(11010)
学科
(86004)
经济(85904)
管理(61220)
(60224)
(47062)
企业(47062)
方法(40643)
数学(35648)
数学方法(35290)
(26495)
(23539)
中国(22778)
(19818)
地方(19652)
业经(19145)
农业(18714)
(16018)
贸易(16012)
(15500)
(14210)
环境(13971)
技术(13653)
理论(13494)
(13401)
(12935)
财务(12872)
财务管理(12854)
企业财务(12070)
(11652)
(11250)
机构
大学(314406)
学院(312325)
管理(124842)
(120293)
经济(117712)
理学(109639)
理学院(108376)
管理学(106425)
管理学院(105889)
研究(104195)
中国(74754)
科学(68897)
(67318)
(58288)
业大(53311)
(52603)
(52177)
研究所(48722)
中心(47413)
农业(46077)
(44069)
财经(42823)
北京(42026)
(41472)
师范(40975)
(39105)
(37924)
(36084)
经济学(35721)
师范大学(33413)
基金
项目(226931)
科学(176441)
基金(164049)
研究(160083)
(145391)
国家(144166)
科学基金(122727)
社会(100131)
社会科(94747)
社会科学(94720)
基金项目(88915)
(88618)
自然(82457)
自然科(80499)
自然科学(80471)
自然科学基金(79007)
(75517)
教育(72719)
资助(66553)
编号(64851)
成果(50803)
重点(50499)
(48838)
(48019)
(47080)
科研(43930)
课题(43918)
创新(43912)
计划(42745)
大学(41507)
期刊
(125644)
经济(125644)
研究(86262)
学报(57319)
中国(57150)
(52375)
科学(50280)
大学(42215)
管理(42069)
学学(39991)
(38006)
农业(36178)
教育(31393)
技术(24999)
(21886)
金融(21886)
业经(21537)
经济研究(19945)
财经(19758)
(18258)
问题(17001)
科技(16865)
(16787)
图书(16618)
(16132)
业大(15740)
资源(15610)
理论(14800)
技术经济(14175)
实践(13679)
共检索到437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卫  张宗益  徐开龙  
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度量我国劳动力迁移对收入水平提高程度和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证实劳动力迁移可以大大提高迁移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对于缩小地区、城乡之间以及不同人口特征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积极作用,稳定有序的劳动力迁移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步宇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加快城镇化,确保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解决中国规模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包括城市再就业等问题,是今后数年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重庆市为例,研究城乡统筹视野下的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也可为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胜杰  韩树林  
本文运用传统建模和现代协整建模理论 ,以重庆市为例 ,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行业分布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宗益  王卫  张成翼  
我国的劳动力迁移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不可回避的国情,对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研究较多。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非农业劳动力在空间上的迁移也越来越普遍。文章通过对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重庆市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了非农劳动力迁移的人口特征,同时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方法,研究了非农业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单位性质对迁移意愿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与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欢欢  郑财贵  牛德利  陈晓军  冯晓红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人口迁移趋势愈演愈烈。人口迁移导致的劳动力投入减少对农村土地利用存在威胁。运用情景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情景下的人口迁移及其对耕地撂荒和宅基地闲置的威胁。研究表明:(1)重庆市未来人口迁移由4部分构成:都市区农村人口向城区迁移;都市区外农村人口向都市区集聚;都市区外农村人口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镇集中;市外人口回流;(2)未来10a,重庆市总人口流量464.45~484.81万,而对土地利用有影响的人口流量约364.45~424.81万;(3)预计到2020年,重庆市存在撂荒威胁的耕地约4.12~4.80万hm2;(4)预计到2020年,重庆市农村宅基地闲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莹莹  凌迎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比例不断扩大和上升。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拓展模型,实证检验了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对西部地区超大人口城市重庆的经济增长影响,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探讨重庆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结果发现,重庆经济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物质资本、有效本地劳动力资本、有效流入劳动力资本以及有效流出劳动力资本都对重庆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物质资本、本地劳动力和流出劳动力都显著地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劳动力的流入却对重庆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负面作用,从而导致劳动力流动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效应只存在"弱正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成超  唐德祥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和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流动距离、预期收益、人力资本比率对省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效应,并由此得出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传江  黄桂然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测度出重庆市1998-2010年区域竞争力指数后,基于VAR模型,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动态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竞争力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两者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重庆市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不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竞争力冲击响应的滞后期长且总体影响为正,区域竞争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竞争力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华  
依据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对特大城市郊区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泰乾  
重庆市人口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而农业对全部总产值的贡献低。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流向考察,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推进农业劳动力向地方中心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乡镇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重庆市外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力  
分析了重庆市部分县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概况、区域分布及规模,论述了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增加收入的贡献,产生的非农化效应,以及对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经济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劳务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天培  陈科颖  田书芹  
目前,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较多,而对作为与其密切相关的新生代农业劳动力的关注显得很薄弱。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观点,相信这将会引起更多关注。因此,本文站在两者协调发展的视角,基于重庆市的调研数据分析,揭示了重庆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和问题。然后从就业渠道、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和自主创业等关键环节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期望可以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些经验借鉴和现实参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钱明亮  
未来5—10年重庆劳动力资源呈现"存量保持高位、增量负增长、构成老化加剧"的格局,但在产业升级、劳动迁移的背景下,相对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是充足的。我国逐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能有效促进劳动力供需的基本平衡,不宜夸大当前及未来的"用工荒"形势与"刘易斯拐点效应"的负面影响,它只是各地经济快速扩张和同质化竞争过程中的"成长痛",与当前区域劳动力供给变化并无因果关系。面对普工的"用工荒",不应简单地通过引入外来的普通劳动力来化解,而应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提高存量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劳动参与率)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智雷  
本文利用武汉市迁移劳动力的调研数据,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生活状况和城乡收入预期做了分析,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借助计量经济学工具,研究了在城就业状况和长期保障状况对迁移劳动力城乡收入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迁移劳动力的城乡收入预期水平受到个人特征、在外就业经历、将来打算和长期保障状况等多方面变量的显著影响,但不同年份间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迁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在2005年后对其农村收入预期有着更大的效用。接受过技能培训、挣钱后希望留城发展或者作为雇主的迁移劳动力对留城最低收入要求更高一些。随着在城就业时间的延长以及非农务工经验的积累,农村迁移劳动力会根据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劳动力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亭   洪惠坤   蔡智聪   杨胜强   罗沁怡  
乡村劳动力本地务工可缓解乡村空心化问题,助推乡村振兴。论文以重庆市189个村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克里金插值法识别村域劳动力本地务工率区域差异,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甄别影响村域本地务工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揭示了村域本地务工率区域差异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1)重庆市村域本地务工率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呈现出“西高东低、局部突出”的空间格局,“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渝中片区、渝中周边片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偏差的渝东北、渝东南片区。(2)本地务工率空间分异格局是宜居、宜业、和美三大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均可支配收入、村两委受教育程度、乡镇路网密度、村集体收入、乡镇规模企业数量及村民对村委工作信任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镇距离和坡度是负向影响因素,任意两个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均会增强本地务工率空间分异的解释力。(3)未来重庆市乡村吸纳更多劳动力在本地务工的重点在于推进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镇产业发展和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新形势下中国乡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趋势的理解和认识,为科学制定乡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