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0)
2023(10021)
2022(7778)
2021(6767)
2020(5149)
2019(11535)
2018(11521)
2017(21701)
2016(11919)
2015(13206)
2014(13429)
2013(13108)
2012(12256)
2011(11303)
2010(11462)
2009(10501)
2008(10327)
2007(9391)
2006(8812)
2005(8402)
作者
(35122)
(29245)
(29243)
(27584)
(18626)
(13879)
(13090)
(11363)
(11327)
(10416)
(10121)
(9746)
(9498)
(9295)
(9155)
(9036)
(8690)
(8452)
(8439)
(8405)
(7395)
(7200)
(7126)
(6776)
(6664)
(6625)
(6604)
(6463)
(5935)
(5877)
学科
(59006)
经济(58945)
(30334)
管理(28301)
中国(25966)
地方(21952)
(20561)
(18851)
企业(18851)
业经(15295)
农业(15214)
方法(13570)
(12934)
地方经济(11490)
数学(11174)
数学方法(11095)
(10106)
银行(10086)
(10074)
金融(10072)
(10042)
(9945)
(9890)
发展(9758)
(9734)
环境(9630)
产业(9153)
(9084)
(8744)
贸易(8733)
机构
学院(172238)
大学(169538)
(73628)
经济(71938)
研究(67298)
管理(60550)
理学(50373)
中国(50278)
理学院(49677)
管理学(48852)
管理学院(48522)
科学(39986)
(38431)
(34098)
(32367)
研究所(30603)
(29930)
中心(29670)
(28227)
(26436)
师范(26197)
北京(24825)
财经(24799)
(24663)
业大(23730)
经济学(23288)
(22990)
农业(22853)
(22421)
师范大学(21096)
基金
项目(110283)
科学(87676)
研究(83408)
基金(78326)
(67894)
国家(67246)
科学基金(57455)
社会(55136)
社会科(52168)
社会科学(52158)
(44003)
基金项目(41149)
(36760)
教育(36720)
编号(34048)
自然(33882)
自然科(33085)
自然科学(33078)
自然科学基金(32435)
(30920)
资助(30071)
成果(28096)
发展(25410)
重点(25172)
(24981)
课题(24947)
国家社会(23205)
(23187)
(22411)
创新(20979)
期刊
(94104)
经济(94104)
研究(57911)
中国(43841)
(30692)
科学(25061)
学报(24458)
管理(24028)
(22493)
教育(22013)
农业(20818)
大学(19127)
(19095)
金融(19095)
学学(17818)
业经(17064)
技术(15242)
经济研究(14679)
问题(14014)
财经(12298)
(10778)
(10558)
(10456)
现代(9230)
资源(8896)
世界(8858)
商业(8583)
图书(8435)
(8427)
经济问题(8181)
共检索到281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媛  安树伟  
劳动力迁移从微观方面分析是一种个体决策过程,从宏观方面分析就是城市化渐进的过程,两者是同一现象在微观和宏观中的不同表现。本文利用局部调整——自适应期望综合模型分析城市化水平与非农化产值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化对城市化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效果却非常显著。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非农化的响应较慢,存在滞后性。当前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城市化水平短期内不能适应非农产业发展时呈现出的一种短期、局部性现状,具有结构性失业的特点,并不会长久存在。其解决思路在于缩短农民迁移过程中的滞后性,同时促进农民工向合法性永久迁移者转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智雷  
借鉴以往关于个人可行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结合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过程中能力贫困状况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劳动力个人发展能力形成的多维模型。研究发现:劳动力的个人发展能力是一种可培养的自发展综合能力,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锻炼的能力积累,这种积累取决于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安排和分配。个人发展能力的贫困是城市中迁移劳动力市民化的根本障碍。能力的贫困一方面是迁移劳动力个人因素导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前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对迁移劳动力的边缘化,使得这一群体失去了应有的资源和权利。能力的提升实质上是个人权利和机会可获得性的增加,其中三个关键环节是技术学习、资源获得和权利赋予。除了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力  
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迁移南开大学经研所博士生高国力劳动力迁移作为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很多,客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都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在影响劳动力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文选  张晓艳  
根据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不同解释,把国外有关劳动力迁移的主要文献分为三类:传统的劳动力迁移理论(包括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托达罗模型)、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理论和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目前国内研究劳动力迁移的文献主要以传统劳动力迁移理论和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理论为研究基础,而对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的借鉴和应用还比较罕见,因此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盛来运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ign theories of labor migration.Accordingly the history includes 3 phases:before the 2 nd World War,from the 2 nd World War to 1980 and from 1980 on.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国炳  黄大学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原有制度的长期影响,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推进困难。必须突破原有的制度框架与思维模式,实施以产业为重点的区域统筹发展,才能从很本上促进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万源  
从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1978年以来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非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存、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转移基本特征。人口本地城市化与人口异地城市化并存、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是梅州市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异地转移导向下的人口异地城市化促进了梅州市人口城市化与劳动力非农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必须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人口城市化质量水平,以促进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约翰·奈特  邓曲恒  李实  杨穗  
本文研究了中国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以判断刘易斯模型的第二个阶段在中国是否已经到达。有关刘易斯转折点是否来临的判断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已有研究对此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和2007年的全国住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的工资结构,分析了农民工流动的决定因素,并研究了潜在的农民工的规模和性质。同时,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预测了到2020年为止农村和城市的劳动力数量以及农民工数量。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制度约束的存在,民工荒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存的现象,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仍有可能持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忠文  王红梅  
“The Scarcity of Peasant Workers” was found in Guangdong Province,Fujian Province,Shandong Province,Zhejiang Province and so 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04.The phenomenon that was first observed in China means that our labor supply in the countryside will changed significantly.Utilizing the data of the fif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in 2000,this paper reveals the character of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side,gives the supply of our rural labor from 2006 to 2016,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e Scarcity of Peasant Workers” in 2004,and promots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世庆  许英明  林睿  
本项目以西部的四川省和中部的河南省这两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和人口大省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供给变化及未来趋势,指出农村劳动力资源已发生根本变化,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无限供给”将发生逆车,“民工荒”将是我国未来面临的长期基本国情。农村最大的增收渠道(进城务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将会越来越有限,中国低成本、廉价品、低利润主导的出口战略和发展战略也将面临挑战,我们需要新的农村政策、城市化政策、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简新华,张建伟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中国农民非农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非持久性的特殊现象 ,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顺畅、不合理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制度上的缺陷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 ,扫清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障碍 ,使大多数农民顺利有效、持久稳定地实现非农化和城镇化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工潮”和“民工荒”这两种延长转移过程、增加转移成本、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三农”问题解决的非正常现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玉华  
民工荒宣告了我国低价竞争贸易优势的结束,标志着我国贸易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进入新时期。长期以来,占劳动力70%的低端劳动力和占农业劳动力1/3以上的剩余劳动力支撑起我国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但随着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的变化和劳动执法力度的加强,廉价劳动驱动的贸易增长时代已经宣告结束。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是劳动力结构改善、人力资本提高的反映,是对过去偏低的劳动力价格的正常回调,也是劳动力市场作用的结果。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劳动力成本的合理增长不仅不会损害一国的贸易竞争力,反而会刺激和推动贸易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荣胜  覃成林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向城市(镇)集聚的过程。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转移空间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就越大,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就越快。据此,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最后提出河南省通过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光辉  
随着新一轮城镇化改革的推进,近年来劳动力城市化转移问题研究愈发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是,国外学术界对劳动力的城市化转移问题研究究竟作了哪些前沿工作?解决了哪些具体前沿问题?国内对此还缺乏系统性的学术脉络梳理和知识结构分析。对此,本文运用专业文献计量分析工具(citespace&vosviewer),基于知识共现、信息聚类与学术可视化的分析逻辑,围绕国外(2013-2019年期间)发表的劳动力城市化转移研究的代表性文献,展开文献知识共现分析。依次通过共节分析、共词分析以及共引分析等不同维度的实操,全面还原了国外劳动力城市化转移议题发展的前沿趋势,呈现了内部的学理脉络特征与知识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学术界要在推进与国外研究界的学术交往和知识互补的前提下,立足于我国劳动力转移独特性特点与城市化发展特有模式的国情基础,推动我国劳动力城市化转移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剑文  
云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约有750余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实现非农化转移。2004年出现的“民工荒”,为加快转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和其他条件,与“民工荒”中表现出来的对民工条件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政府和农民自身,都需要抓住机遇,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