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1)
- 2023(16301)
- 2022(13820)
- 2021(12847)
- 2020(11011)
- 2019(25248)
- 2018(25113)
- 2017(48733)
- 2016(26584)
- 2015(29927)
- 2014(29737)
- 2013(29336)
- 2012(26851)
- 2011(24027)
- 2010(24075)
- 2009(22501)
- 2008(22121)
- 2007(19916)
- 2006(17180)
- 2005(14811)
- 学科
- 济(112494)
- 经济(112374)
- 业(81034)
- 管理(75088)
- 企(59492)
- 企业(59492)
- 方法(55973)
- 数学(50479)
- 数学方法(49751)
- 农(48978)
- 农业(32299)
- 财(28855)
- 业经(26765)
- 中国(26472)
- 学(21891)
- 贸(21513)
- 贸易(21507)
- 易(20954)
- 制(20621)
- 地方(20029)
- 务(18410)
- 财务(18347)
- 财务管理(18303)
- 企业财务(17381)
- 技术(16901)
- 理论(16170)
- 银(16102)
- 银行(16039)
- 环境(15405)
- 行(15150)
- 机构
- 学院(383842)
- 大学(379882)
- 济(155691)
- 经济(152677)
- 管理(151561)
- 理学(132993)
- 理学院(131607)
- 管理学(129052)
- 管理学院(128381)
- 研究(121485)
- 中国(92950)
- 农(83971)
- 科学(78293)
- 京(77508)
- 财(68469)
- 业大(66073)
- 农业(65695)
- 所(62077)
- 中心(58634)
- 研究所(56835)
- 江(56412)
- 财经(55984)
- 经(51185)
- 经济学(47393)
- 北京(47378)
- 范(46706)
- 师范(46078)
- 州(44382)
- 经济学院(43196)
- 院(42849)
- 基金
- 项目(266538)
- 科学(209806)
- 基金(195675)
- 研究(186532)
- 家(172817)
- 国家(171402)
- 科学基金(147444)
- 社会(119152)
- 社会科(112830)
- 社会科学(112796)
- 省(105276)
- 基金项目(104031)
- 自然(99086)
- 自然科(96888)
- 自然科学(96860)
- 自然科学基金(95166)
- 划(88247)
- 教育(86167)
- 资助(80561)
- 编号(74817)
- 重点(59719)
- 部(58746)
- 成果(58279)
- 发(56331)
- 创(55477)
- 科研(52263)
- 创新(51889)
- 课题(50301)
- 计划(50297)
- 教育部(49891)
- 期刊
- 济(162913)
- 经济(162913)
- 研究(98156)
- 农(81700)
- 中国(68996)
- 学报(65986)
- 科学(59367)
- 农业(55051)
- 财(53064)
- 管理(50409)
- 大学(49702)
- 学学(47793)
- 融(34300)
- 金融(34300)
- 技术(33041)
- 业经(32718)
- 教育(31284)
- 业(27848)
- 财经(27083)
- 经济研究(25084)
- 经(23072)
- 问题(22881)
- 版(20882)
- 统计(20552)
- 技术经济(19128)
- 策(18949)
- 业大(17871)
- 科技(17858)
- 商业(17659)
- 资源(17435)
共检索到53867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炜杰 陈小知 胡新艳
现有关于劳动力转移能否促进农地流转的研究形成了两种分歧的观点。本文从理论层面论证指出存在观点分歧的原因在于: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农户劳动力转移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促进农地流转,由此对应出现"人动、地不动"与"人动、地动"两种结果;进而运用Probit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iV-Probit,2SLS)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计量结果支持理论假说。由此认为,农户劳动力的规模转移是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基本条件,农户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是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支持条件,需要寻找辅助和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农外"政策工具。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地流转 门槛值 工具变量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檀竹平 耿鹏鹏 罗必良
利用9省(区)农户数据,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距离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的距离越远,越能够强化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劳动力转移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只有当农户中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达到一定比例时,才会对农地转出产生影响;使用替代变量法和工具变量法均证明了该结果的稳健性。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高兼业程度农户的劳动力非农转移、体力型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分区域来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呈现中部、东部、西部依次弱化的区域格局。另外,农户参与分工经济,进行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会显著降低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这表明农业劳动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地流转三大要素市场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沛璐 冯淑怡 曲福田
持续稳定推进农村农户家庭增收减贫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利用江苏、江西、辽宁和重庆4省124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OLS模型、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入农地、转出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对农户人均总收入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不同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机制存在差异。同时,转入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有助于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而转出农地不具有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现阶段,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对改善农户家庭收入、全面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有效巩固农村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素琼 李杨 张广胜
将农户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农户,通过对辽宁省50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研究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显示,无劳动力转移的农户更倾向于土地转入,土地转出农户中所占比重更大的是有老一代劳动力转移的农户。进一步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外出务工人员比例、村到乡镇的距离对农户土地转入行为产生负向影响,而人均耕地面积则有利于农户土地转入行为的发生;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年人均收入水平、村到乡镇的距离均与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成显著的正相关,而务农劳动力总量对土地转出行为产生负向影响。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关系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明忠 刘恺
基于广东省广州、东莞、河源及惠州四个市的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调研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中的职业价值、职业行为、交际技能、工作技能、社会资本广度以及社会资本深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职业情感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因而,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增强其对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价值认识,强化其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行为,提高其非农就业技能,弱化其对农地的禀赋效应认识,丰富其在城镇的社会资本,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实施农地流转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聂建亮 钟涨宝
研究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对完善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4省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将农户分化程度分为水平分化程度和垂直分化程度,前者用农户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表征,后者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水平表征。研究表明:①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农户的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农户水平分化程度的影响不同,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规模的影响与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小宇 郑逸芳 黄晓俐 许佳贤
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从外出从业经历和农地流转行为视角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出从业经历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出从业经历每增加1个单位,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将会提高0.855个单位,有农地流转行为的劳动力进行更远距离转移的概率比没有农地流转行为的劳动力高16.1%。为有序推进劳动力转移,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鼓励外出从业,丰富外出从业经验;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在保障农地转出户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农地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小龙 郭沛
研究目的:从风险规避的角度研究其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吉林、山东、陕西和湖南4省55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风险规避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的可能性和农地转出的规模,但并不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的可能性和农地转入的规模。(2)户主的性别、年龄、非农就业经历及村级流转管制等也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应通过做细做实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对流转的规范管制、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来促进农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关键词:
土地经济 风险规避 农地流转 计量模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慧婷 谢芳婷 朱述斌
基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2011—2016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考虑非农就业的内生性,采用IV-Pr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转入有抑制作用,但对林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长期、有效、稳定的非农就业转移这一问题上做出相关努力,以促进农户间的林地流转,最终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的目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杰 宁金萍 张文婷
本文基于辽西北地区三个县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当地农户农地流转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转入和转出农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和农地流转约束特征均对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行为的选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雅婷 Jin Yanhong 吕亚荣
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对实现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有重要意义,农机社会化服务则是有中国特色的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有效方式。基于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数理分析,利用豫鲁冀三省594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资源禀赋对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玉米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为57.9%,而自有农机使用率仅为3.20%。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之间负相关、非农劳动力数量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之间正相关,劳动力质量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之间正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明辉 蔡银莺 朱兰兰
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经济效应的影响,为农户权益保障提供参考。采用二值选择B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农户家庭经济收支状况,利用Match模型评估农地流转行为给农户家庭带来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劳动力比重、受教育程度、人均耕地、农田生态环境等资源禀赋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地规模经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能够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3)农地转入或转出对农户家庭经济效益并未产生决定性影响,农户根据家庭实际选择恰当的农地流转方式才能有效提升家庭经济福利水平。建议着力完善农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本文以专业化农户农地流转模型为起点,基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判断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影响因素和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并利用来自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农户生产能力、农地流转的交易对象、流转程序复杂性、流转契约形式、亩均经营收益和流转价格是决定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参与的主要因素。其次,农地经营数量的变化并未改变其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密度,但租出土地会增加单位面积的固定资产投入数量。最后,就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而言,农地流入改善了家庭农业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关键词:
专业化农户 农地流转 交易成本 经济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党红敏 余劲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代际差异来看,父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大于子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2)在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以后,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也有所缓解,这说明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如果不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现有研究高估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驱动效应。因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能只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优势,将小农户卷入农业分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史新杰 高叙文 方师乐
本文基于中国"十县百村"的大样本调研数据,在Tobit模型框架下运用工具变量方法研究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于农户务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远距离流动为主的异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将会显著减少农户的务农纯收入;而在以近距离流动为主的就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会显著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异地转移模式产生的效应更大,因此就总体效应而言,农村劳动力外流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户的农业收入,这也揭示了目前农户"粮食增产却不增收"的困境。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认知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良性互动有所启示。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农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对农村弱质劳动力的影响分析
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孰因孰果?
劳动力转移对农户脱贫路径的影响研究:基于收入中介效应模型分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户微观数据的分析
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鲁省个案
劳动力转移是否影响农户选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基于鄂渝两地数据的研究
关于农业效率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争议的一个解答——基于农户模型(AHM)与CFPS数据的分析
农户非农就业充分性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性别差异视角的分析
农地流转对农地与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甘肃省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户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