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40)
2023(18371)
2022(15913)
2021(14740)
2020(12319)
2019(28339)
2018(27389)
2017(51529)
2016(28077)
2015(31214)
2014(30754)
2013(30212)
2012(27556)
2011(24659)
2010(24068)
2009(21926)
2008(21165)
2007(17953)
2006(15380)
2005(13063)
作者
(80416)
(67246)
(66651)
(63519)
(42574)
(32263)
(30102)
(26422)
(25480)
(23517)
(22819)
(22644)
(21176)
(20952)
(20859)
(20386)
(20254)
(19980)
(19222)
(19087)
(16704)
(16387)
(16179)
(15324)
(15145)
(14909)
(14689)
(14640)
(13540)
(13288)
学科
(111241)
经济(111119)
管理(78769)
(76808)
(61919)
企业(61919)
方法(55300)
数学(49211)
数学方法(48613)
(32983)
(31189)
中国(29694)
业经(25511)
(23506)
农业(22933)
地方(21651)
(21005)
贸易(20997)
(20400)
(18620)
财务(18546)
财务管理(18509)
(18091)
企业财务(17566)
技术(17278)
理论(16636)
环境(16469)
(16131)
(15297)
银行(15226)
机构
大学(390081)
学院(387680)
(155119)
管理(154868)
经济(152066)
理学(136189)
理学院(134708)
管理学(132102)
管理学院(131419)
研究(129234)
中国(95152)
科学(82428)
(81767)
(69316)
(68841)
(64019)
业大(63110)
中心(59799)
研究所(59029)
财经(56580)
农业(54105)
(53932)
(51976)
北京(50711)
(49563)
师范(48949)
(47381)
经济学(47276)
(43560)
经济学院(42945)
基金
项目(280679)
科学(220320)
基金(205817)
研究(197767)
(182251)
国家(180794)
科学基金(155165)
社会(126154)
社会科(119648)
社会科学(119617)
基金项目(109281)
(108439)
自然(103543)
自然科(101219)
自然科学(101188)
自然科学基金(99382)
(92301)
教育(90646)
资助(84691)
编号(78708)
重点(62961)
成果(61532)
(61281)
(58680)
(58349)
科研(54898)
创新(54519)
课题(53159)
国家社会(52886)
教育部(52395)
期刊
(156830)
经济(156830)
研究(107047)
中国(70252)
学报(69340)
(62139)
科学(60814)
管理(53984)
大学(52322)
(52206)
学学(49602)
农业(42848)
教育(37168)
技术(32629)
(30053)
金融(30053)
财经(26822)
业经(26570)
经济研究(26438)
(22899)
(21661)
问题(20463)
(19900)
图书(19841)
科技(19597)
业大(18702)
统计(18375)
理论(18367)
技术经济(18041)
资源(17586)
共检索到548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英  韩燕明  喻逸涵  蒋明雅  
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的城乡居民高储蓄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典型特征,正确分析这一现象有利于我国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本文应用199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农村储蓄率的影响尤为明显。引入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交叉项可以发现,通过提高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农村居民获取的非农收入,能有效弥补城乡收入不平衡。劳动力转移规模和转移速度共同通过收入差距的缩小对农村储蓄率存在间接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慧  伏开宝  李勇刚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慧  伏开宝  李勇刚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谢勇  
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内,使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持久收入的增加和储蓄惯性显著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并且以上两方面因素可以对1997~2008年间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幅中的大部分进行解释;但与传统的LC-PIH模型不同,少儿抚养比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储蓄率,而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却产生了与之相反的影响。但公共支出的结构、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利率没有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晓华  
长期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深入探究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9-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高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勋  刘晓  樊纲  
本文在二元经济框架下,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角度探讨中国家户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上升的原因。为此本文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家户的消费储蓄决策,将总储蓄率分解为城市居民、农民工和农民三类群体的储蓄率。由于社会保障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异,农民工的边际储蓄倾向比农民和城镇居民高。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持续转移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随着非农部门的资本积累而不断扩大,其高储蓄行为也推动了家户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的上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俊山  尹银  
通过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可知,计划生育政策的确对居民储蓄率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影响并不一致,1991~1997年间,由于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储蓄率。1998~2007年间,独女可生二孩政策与二孩政策混合的地区尽管相对于二孩及以上的政策地区,存在储蓄与孩子的互替,储蓄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性别比失调导致的婚姻市场挤压,储蓄的婚姻作用远远超过了教育;在高储蓄率的背后是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对储蓄率影响的下降,预计中国未来的居民储蓄率会有所降低。适度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常态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段均  杨俊  
本文从劳动力跨部门配置效应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跨部门配置的时期和地区特征,使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我国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的后一阶段,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分配均等化效应下降,且西部地区下降更加显著。而收入均等化效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次产业部门间生产率差距扩大。文章指出产业协调发展是提高劳动力转移收入分配效应的迫切要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久文  周玉龙  
以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为目的地的城镇化路径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本文建立了劳动力迁移的数理模型,使用有效消除内生性的系统GMM方法对2005-201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城乡差距中,收入差距扩大阻碍了劳动力迁移,不利于城镇化;而金融支持对城镇发展的偏向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推动以就业为基础的城镇化进程,但是投资偏向对城镇化的推动并不明显。文章进一步使用非农就业人口数量为因变量的模型对以上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研究结论较为可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渝琳  李敬  
笔者以1992年~201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在东部地区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中、西部则是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FDI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的关系,东、中部地区的省份大都进入了抛物线的右边部分,而西部地区则多数处于左半部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芦东  
本文认为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储蓄率的失衡。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三期迭代模型,解释了人口结构因素和收入增长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基于实证研究,对中国居民储蓄率在未来中期波动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水映  李魁  
在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基础上,文章运用二步系统GMM方法对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并分析了抚养负担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少儿抚养负担的下降是促使居民储蓄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老年抚养负担对储蓄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总抚养负担减轻带来的储蓄率提高主要是由于快速下降的少儿抚养负担引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玉国华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三部门模型,揭示了农村信贷投入通过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基于此,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定量检验了中国2009—2017年31个省份农村信贷投入、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效应关系。研究表明:(1)理论上,增加农村信贷投入能够减少城乡技术水平差异,并通过劳动力转移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加大农村信贷投入能够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3)农村信贷投入基于劳动力转移这一中介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尝试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信贷投向、劳动力优化配置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迎君  
作为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关键变量,养老金替代率的变化会对储蓄产生影响。通过利用世代交叠模型,以一般均衡理论为框架,从理论上论证了养老金替代率与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各省跨期数据,运用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养老金替代率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得出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会导致预防性储蓄的增加,门槛面板估计结果显示,两者呈非线性关系,如果要防止储蓄的进一步增加,保持一定程度的养老金替代率至关重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基超  倪泽强  刘晴  
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理性人会将工作阶段收入在终生进行平均,这会带来消费和储蓄的变化,推而广之,随着整个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储蓄率会相应变化,文章通过实证发现2000年来的储蓄率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当整个社会工作年龄人口比重变大时储蓄率会上升,实证结果有利于厘清关于储蓄率变化的误解,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的储蓄率变化并根据情况完善和调整相应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