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7)
- 2023(9944)
- 2022(8286)
- 2021(7208)
- 2020(5988)
- 2019(13421)
- 2018(12962)
- 2017(25496)
- 2016(13599)
- 2015(14675)
- 2014(14399)
- 2013(14436)
- 2012(13430)
- 2011(12014)
- 2010(12087)
- 2009(11332)
- 2008(10647)
- 2007(9648)
- 2006(8758)
- 2005(7895)
- 学科
- 济(82885)
- 经济(82828)
- 业(38097)
- 管理(37801)
- 方法(31209)
- 数学(28818)
- 数学方法(28704)
- 企(27110)
- 企业(27110)
- 财(19168)
- 中国(18516)
- 地方(18034)
- 农(18000)
- 农业(13782)
- 学(13635)
- 业经(13421)
- 地方经济(13108)
- 贸(12020)
- 贸易(12016)
- 易(11641)
- 环境(10283)
- 制(10135)
- 收入(9963)
- 务(9861)
- 财务(9853)
- 财务管理(9842)
- 融(9517)
- 金融(9515)
- 企业财务(9452)
- 产业(8826)
- 机构
- 大学(203372)
- 学院(202260)
- 济(103660)
- 经济(102242)
- 管理(76190)
- 研究(72966)
- 理学(66813)
- 理学院(66120)
- 管理学(65136)
- 管理学院(64787)
- 中国(53729)
- 财(44025)
- 科学(41970)
- 京(40432)
- 所(37333)
- 农(37006)
- 财经(35813)
- 经济学(34918)
- 研究所(34005)
- 经(32827)
- 中心(31510)
- 经济学院(31496)
- 业大(31356)
- 农业(29084)
- 江(28484)
- 财经大学(26710)
- 院(25390)
- 北京(25114)
- 经济管理(22439)
- 科学院(22436)
- 基金
- 项目(136547)
- 科学(108452)
- 基金(103926)
- 研究(92892)
- 家(92472)
- 国家(91751)
- 科学基金(78511)
- 社会(65844)
- 社会科(62743)
- 社会科学(62724)
- 基金项目(54889)
- 省(51076)
- 自然(50354)
- 自然科(49274)
- 自然科学(49256)
- 自然科学基金(48432)
- 划(43003)
- 资助(42449)
- 教育(41069)
- 编号(33221)
- 部(30773)
- 重点(30655)
- 发(29857)
- 国家社会(29311)
- 创(28091)
- 教育部(26729)
- 科研(26458)
- 创新(26407)
- 人文(26068)
- 成果(25392)
共检索到299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常进雄 朱帆 董非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对GDP中投资率、劳动收入份额以及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是: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深刻影响了投资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在劳动力转移初期,劳动力从高劳动收入份额的农业转移到低劳动收入份额的非农部门,降低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转移初期剩余劳动力丰富,企业支付给转移劳动力的工资低于其边际产出,导致非农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随着劳动力转移的持续进行,转移劳动力工资越来越接近其边际产出,非农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开始上升。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投资率 劳动份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信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偏低已经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当前阶段,提升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不仅有利于总需求的扩张,还能减轻投资压力,进而缓解地方债务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劳动 收入份额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钞小静 廉园梅
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其在经济层面集中表现为增长质量问题。本文在经济增长质量的条件-过程-结果三维框架下,从人力资本、消费需求以及生产率三个层面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并基于1998-2016年分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核密度估计精确描述经济增长质量的分布动态演进,发现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在样本期基本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运用系统GMM估计、工具变量法以及空间计量等方法进行经验检验发现,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同向变化的,劳动收入份额过低会通过人力资本效应、消费需求效应与生产率效应显著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劳动收入份额降低不仅会阻碍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会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问题,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收入分配格局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农村劳动力从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高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非农部门,将直接导致整个经济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通过改变非农部门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谈判能力来影响非农部门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间接影响整个经济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之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但现阶段仍可以通过调整国内的产业分布格局形成劳动力需求竞争态势、增加农村居民在第一产业的收入以提升保留工资、建立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协调谈判能力来逐步改变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农村劳动力转移 收入分配
[期刊] 改革
[作者]
屈曙光 彭璧玉
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不仅通过消费需求作用于经济增长,还通过物质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机制影响经济增长;同时,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需求结构条件下,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影响。高积累、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和需求条件表明:现阶段,偏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已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未来需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工会力量等方面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劳动经济 消费需求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焦音学 柏培文
研究目标: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研究方法:基于新古典内生增长理论构建理论模型,采用GMM方法实证分析,并通过收入分解方法延伸讨论劳动收入份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呈"U"形和拟线性趋势,与城乡收入差距为线性和拟线性趋势。第一产业需要增加资本投入,第二、三产业需要提高劳动收入。城乡内部及总体收入差距主要源于第二、三产业,提升劳动收入水平普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但资本收入水平提升仅有助于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缩小。研究创新:从产业内、产业间和总体三个层面完成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影响的考察。研究价值:从劳—资收入分配视角为转型阶段地区和产业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连友 黄保聪 席鹏辉
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基于手工收集的城市层面户籍制度改革数据与微观企业的匹配数据,利用户籍制度改革作为自然实验来研究劳动力市场改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改革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效应表明,这种正向效应在高创新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发达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市场改革通过破除户籍壁垒显著增加了企业雇佣规模、人均薪酬与企业绩效,从而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当前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盾 施祖麟 袁伦渠
本文立足巴杜里-马格林(Bhaduri-Marglin)模型,构建了有关劳资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并通过分析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地考察了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增长率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呈现"工资拉动增长"的类型,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对消费需求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超过它对投资和净出口增长率的抑制作用,因而总体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公平与效率的目标相容。要实现"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制度体系和调控手段。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盾 施祖麟 袁伦渠
本文对不同学派有关劳资分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想进行了比较性的梳理与评析,批评了当前主流经济学相关理论的重要不足,并主张使用Bhaduri-Marglin模型作为研究此类问题的理论基础。随后笔者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并分析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呈现"工资拉动增长"的类型,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对消费需求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超过它对投资和净出口增长率的抑制作用,因而总体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公平与效率的目标相容。要实现"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制度体系和调控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国旺 杨洋 李焙尧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探究数字经济、就业(用失业率衡量)与劳动收入份额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三者间存在联动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一方面,数字经济有助于提高整体就业,但其实际效果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呈现抑制作用。此外,失业率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负向关联,二者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说明目前国内劳动力市场对数字经济的反馈作用甚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詹新宇 张榕芳 徐丹丹
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基础。但当做大“蛋糕”的压力持续增加、内生动力不足时,势必给分好“蛋糕”的政策目标带来挑战。为此,本文从经济增长目标管理视角构建增长压力测度指标,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两个层面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压力负向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在降低企业实际税负的同时,大力增加公共支出规模,但这些积极财政政策客观上扭曲了辖区企业既有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了资本密集度,进而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这一结论在城市经济增长压力感知与压力转嫁、企业间与企业内压力承担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异质性。本研究不仅为探讨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新时代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模式、深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政策启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振华
针对目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现状,可从开放经济视角,研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适度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角度主要通过要素配置、产业福利和技术进步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投资角度主要通过行业配置、工资外溢和技术领先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金融角度主要通过长期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为提升劳动收入份额适度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劳动收入份额 产业福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锦 张午敏
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产向二产和二产向三产的两次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平均劳动收入的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基于中国1995—2018年五个观测时间点的CHIP数据进行检验,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克服转型时期劳动者就业状态的样本选择性偏误,使用Probit模型估计了不同时期劳动者进入各行业的概率变化,并用Mincer方程估计了各行业的工资方程,最后通过Brown分解从产业结构角度识别了劳动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禀赋变化在其中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引致较大规模的就业再匹配,同时行业生产率也会较快提高,从而带动劳动收入快速增长。与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相比,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行业生产率提升速度下降,平均劳动收入增速显著放缓。因此,维持行业生产率持续提高对于保持劳动收入的长期可持续增长非常重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效应发挥了缩小组间收入差距的作用,成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我国经济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较快,农业劳动力就业份额年均下降0·86个百分点,结构转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但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还很明显,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应站在城乡统筹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从两个途径采取措施,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关键词:
二元结构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蒲艳萍 吴永球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与显性就业之间总体上的不相关根本原因在于一产中大量隐性失业的存在,这些集中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对我国就业压力起到了一个蓄水池的作用。由于中国剩余劳动力具有极为典型的产业间分布特征,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托达罗模型的、以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为基本分析框架的模型。之后,我们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验数据对我们的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 劳动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