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99)
2023(18022)
2022(15067)
2021(13838)
2020(11983)
2019(26976)
2018(26857)
2017(51325)
2016(27867)
2015(31027)
2014(30739)
2013(30392)
2012(27926)
2011(24794)
2010(24795)
2009(23248)
2008(23285)
2007(21256)
2006(18606)
2005(16452)
作者
(82403)
(69287)
(69021)
(65436)
(43735)
(33368)
(31275)
(27395)
(26053)
(24563)
(23539)
(23179)
(21902)
(21709)
(21417)
(21247)
(21200)
(20432)
(19984)
(19974)
(17421)
(16963)
(16777)
(15860)
(15682)
(15449)
(15417)
(15403)
(14034)
(13955)
学科
(117981)
经济(117849)
(105927)
管理(89789)
(87560)
企业(87560)
方法(54970)
(48786)
数学(45633)
数学方法(45122)
(35048)
业经(34978)
农业(32210)
中国(29097)
(24390)
财务(24338)
财务管理(24297)
(23439)
技术(23303)
企业财务(23052)
(22359)
贸易(22350)
(21855)
(21811)
地方(19863)
(18943)
理论(18922)
(18528)
(17877)
(17280)
机构
学院(404940)
大学(398557)
(167361)
经济(164184)
管理(161129)
理学(139650)
理学院(138256)
管理学(135921)
管理学院(135191)
研究(129588)
中国(101037)
(85391)
(82164)
科学(82023)
(75237)
业大(67557)
农业(66679)
(66268)
中心(62204)
(61465)
财经(60601)
研究所(60342)
(55146)
经济学(50621)
北京(50301)
(48164)
(47724)
师范(47083)
经济学院(46020)
(45667)
基金
项目(274721)
科学(216402)
基金(201008)
研究(194672)
(177193)
国家(175628)
科学基金(151003)
社会(125350)
社会科(118711)
社会科学(118675)
(109156)
基金项目(106996)
自然(99840)
自然科(97661)
自然科学(97628)
自然科学基金(95925)
(90814)
教育(88142)
资助(81385)
编号(77974)
重点(61424)
成果(60966)
(60119)
(59368)
(58899)
创新(55021)
(54163)
科研(53484)
国家社会(52243)
课题(51998)
期刊
(184446)
经济(184446)
研究(107092)
(82787)
中国(75113)
学报(68174)
科学(62303)
(61029)
管理(59719)
农业(55644)
大学(51319)
学学(49343)
技术(37166)
(36851)
金融(36851)
业经(35756)
教育(31619)
财经(29920)
(29859)
经济研究(28078)
(25712)
问题(25160)
技术经济(22572)
(21657)
科技(19869)
统计(19744)
商业(18964)
世界(18763)
(18645)
现代(18224)
共检索到587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展进涛  陈超  
本文利用2007年对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411个县的技术需求及渠道选择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户农业技术需求和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的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就越小,并且选择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技术渠道的可能性会随着家庭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但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农机使用技术。此外,家庭经营规模越大,农户对技术的需求则越大,并偏好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但病虫害防治技术除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沛璐  冯淑怡  曲福田  
持续稳定推进农村农户家庭增收减贫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利用江苏、江西、辽宁和重庆4省124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OLS模型、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入农地、转出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对农户人均总收入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不同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机制存在差异。同时,转入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有助于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而转出农地不具有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现阶段,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对改善农户家庭收入、全面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有效巩固农村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涨宝  贺亮  
采用对湖北省随州市和黄冈市30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有相当比例(41.5%)的农村劳动力愿意成为职业农民,当前农村社会并非无人愿意种地,而是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及其家庭面临"无地可种"的困境。(2)农户生计显著影响其劳动力的职业务农意愿。就生计模式而言,相比于纯非农户,兼业农户中的劳动力更可能选择职业务农;就资源禀赋而言,拥有可代替劳动力的农机具及家庭实际经营耕地面积具有正向刺激作用;就生计状态而言,家庭货币支出压力越大,其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越强。此外,个体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政府农业补贴力度与个体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呈显著正相...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文章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多项Logistic模型,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选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是否发生劳动力转移总体上对于农户选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农户选择特定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却不显著;劳动力向省外转移有利于农户参加合作社,但不利于参加了合作社的农户发展成为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淑辉  陈祥  
基于CLDS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和CHFS截面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和两部分模型,探索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降低了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与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发现,劳动力转移通过农业劳动力人口结构效应与土地规模效应影响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抑制作用在农业劳动力偏女性化的家庭更加明显;在农业劳动人口偏老龄化的家庭,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出抑制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聪颖  霍学喜  
基于陕、甘、鲁、豫四个苹果主产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效应分解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择具有稳健的正向影响;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人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为正,且人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户主文化程度、是否为村干部、种植年限以及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技术选择具有显著正影响;化肥施用量认知对农户技术选择具有显著负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文梅  孔凡斌  林颖  
【目的】劳动力是林业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本文试图回答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林业投入和产出水平带来的具体影响,这对于提升林地投入产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江西省1 178户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定量分析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就地与异地转移程度对农户林地投入产出的影响。【结果】劳动力转移程度对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水平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099;劳动力就地和异地转移程度对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负向影响程度高于异地转移,尤其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达程度、人口聚集度低的区域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鑫  
在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的农户数据,在综合考虑劳动力转移对家庭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损失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情况下,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及异地转移虽然由于减少了农户粮食生产劳动投入而对其粮食产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这种不利影响却由粮食生产资本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得到较大程度的补偿,最终使得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产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大,这或许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但全国粮食总产量依然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上述研究结论的一个潜在政策含义就是,未来持续推进城市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并不必然伴之以粮食产出水平的显著下降。当然,在此发展过程中,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来抵消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粮食供应稳定也属应有之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史新杰  高叙文  方师乐  
本文基于中国"十县百村"的大样本调研数据,在Tobit模型框架下运用工具变量方法研究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于农户务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远距离流动为主的异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将会显著减少农户的务农纯收入;而在以近距离流动为主的就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会显著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异地转移模式产生的效应更大,因此就总体效应而言,农村劳动力外流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户的农业收入,这也揭示了目前农户"粮食增产却不增收"的困境。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认知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良性互动有所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农户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事关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探讨农户信贷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与Tobit模型,研究农户信贷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尤其是探讨农村金融信贷分配行为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信贷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与信贷分配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信贷资金被用于农业生产之外,则不会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反而会降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如果信贷资金被用于农业生产的中间投入,则会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如果信贷资金被用于劳动投入,则会减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魏雷  
对甘肃10个样本村入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显示,目前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农户家庭普遍采取兼业化模式,二是个体劳动力有明显的专业化趋势。针对这一特征,建立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化配置模型和个体专业化配置模型以理论解释,并通过计量实证考察了农户家庭与个体在劳动力配置决策中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目前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基于边际劳动价值、预期收入、风险和就业转移成本等因素的理性决策。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与教育投资,建立并完善农村信贷和保险市场,降低农业生产和城市部门就业风险,是加快推进家庭专业化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涨宝  寇永丽  韦宏耀  
农地对农户来说既是生产资料也是保障资料的双重功能深深影响着农地流转,当下农村日益加深的农户兼业化程度是否会重塑二者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利用五省市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劳动力配置自由度和农地保障功能可替代预期对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二者对不同兼业水平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兼业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自由度越低、农地保障功能可替代预期越好,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越强烈。低兼业程度农户比高兼业程度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更易受到家庭劳动力配置自由度和农地保障功能可替代预期的影响。可见,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既考虑了眼前的经济收入,又照顾了长远的经济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檀竹平  耿鹏鹏  罗必良  
利用9省(区)农户数据,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距离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的距离越远,越能够强化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劳动力转移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只有当农户中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达到一定比例时,才会对农地转出产生影响;使用替代变量法和工具变量法均证明了该结果的稳健性。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高兼业程度农户的劳动力非农转移、体力型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分区域来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呈现中部、东部、西部依次弱化的区域格局。另外,农户参与分工经济,进行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会显著降低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这表明农业劳动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地流转三大要素市场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阮华  廖文梅  秦克清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为深化农村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完整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西、河南、四川、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和贵州8省(区)1407户农户调查数据,以生产环节为例,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及其影响差异。【结果】劳动力转移程度对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林业良种和栽培技术服务及林业病虫害等"三防"技术服务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03和-0.124,户主转移和转移性别差异显著影响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和可获性;收费服务引导林业社会化服务朝市场化方向发展,加入林业合作社能较好同步匹配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与可获性之间的关系;农户人口数和区位条件对农户林业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需求和可获性存在反向的显著影响。【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进一步转移的数量正在降低农户林业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需求,降低农户对林业经营的依存度,影响农户林业生产,不利于提升林地经营效率,也将使林地经营面临再次被粗放化的风险。应进一步健全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加快林业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步伐,以克服单个家庭劳动力转移后所带来的林业生产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慧婷  谢芳婷  朱述斌  
基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2011—2016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考虑非农就业的内生性,采用IV-Pr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转入有抑制作用,但对林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长期、有效、稳定的非农就业转移这一问题上做出相关努力,以促进农户间的林地流转,最终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