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04)
2023(13426)
2022(10885)
2021(10089)
2020(8426)
2019(18816)
2018(18514)
2017(35215)
2016(18934)
2015(20936)
2014(20208)
2013(20526)
2012(18806)
2011(16902)
2010(16768)
2009(16032)
2008(16020)
2007(14383)
2006(12871)
2005(11534)
作者
(55150)
(46651)
(46315)
(43548)
(29055)
(22351)
(20518)
(18306)
(17619)
(16319)
(16082)
(15240)
(14837)
(14576)
(14405)
(14002)
(13622)
(13571)
(13302)
(13226)
(11708)
(11294)
(11273)
(10634)
(10476)
(10370)
(10239)
(10093)
(9368)
(9280)
学科
(88377)
(87928)
经济(87822)
(70678)
企业(70678)
管理(64331)
(46379)
方法(37804)
农业(30709)
业经(30301)
数学(30145)
数学方法(30021)
(26692)
中国(24775)
(18870)
贸易(18861)
(18534)
(18524)
财务(18517)
财务管理(18504)
(18501)
企业财务(17542)
技术(17219)
(16112)
(14731)
(14609)
(13873)
地方(12540)
(12269)
银行(12230)
机构
学院(281830)
大学(275123)
(131662)
经济(129864)
管理(113882)
理学(99044)
理学院(98122)
管理学(97063)
管理学院(96562)
研究(94530)
中国(76940)
(65419)
(56408)
(55858)
科学(55292)
农业(50598)
(47765)
业大(47341)
财经(45378)
研究所(43456)
中心(42986)
(41628)
(41050)
经济学(40932)
经济学院(37126)
北京(34978)
经济管理(34105)
财经大学(33352)
(32405)
商学(32003)
基金
项目(188396)
科学(150753)
基金(141898)
研究(135245)
(124997)
国家(123807)
科学基金(106804)
社会(92940)
社会科(88010)
社会科学(87987)
基金项目(75319)
(72224)
自然(67751)
自然科(66299)
自然科学(66277)
自然科学基金(65219)
(59774)
教育(58317)
资助(56307)
编号(51768)
(43448)
(42969)
(42222)
重点(41623)
(41578)
国家社会(40167)
成果(39210)
创新(38781)
教育部(36683)
(36432)
期刊
(149081)
经济(149081)
研究(78892)
(67130)
中国(53585)
农业(45507)
学报(44570)
科学(43751)
(43687)
管理(42949)
大学(34592)
学学(33708)
业经(30407)
(27742)
金融(27742)
(24403)
经济研究(23535)
财经(23099)
技术(22351)
问题(20514)
(20046)
世界(17760)
技术经济(16672)
(16051)
(14704)
教育(14658)
农村(14368)
(14368)
国际(13979)
农业经济(13967)
共检索到415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史清华  
本文基于2004—2010年全国固定调查点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各类型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女性、老人和儿童的效率之比为1.00∶0.76∶0.71∶0.57;其次,男性和壮年女性的转移不仅会使提高农户退出农业的概率,增大农户家庭耕地流出率,而且会降低农业产出增长率;最后,结合传统的"剩余劳动力"理论可以推断在当前制度环境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祥江  杨锦秀  
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失问题。当转移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转移会减少农村总产出。通过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社会整体产出的影响,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应有合理规模的视角,对四川省这一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生产大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四川农业产出随转移数量变化呈现出分阶段特点,分析认为2004年是转折点,转移规模达到了合理水平,此后增加的转移量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议四川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应得到合理控制,以确保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祥江  杨锦秀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转移规模应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当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刘易斯拐点"出现后,虽然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但数量不断减少后,农业产出总量不仅不会继续增加反而开始减少。文章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存在最佳规模,并以我国劳动力转移数量较大的西南地区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淑辉  陈祥  
基于CLDS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和CHFS截面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和两部分模型,探索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降低了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与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发现,劳动力转移通过农业劳动力人口结构效应与土地规模效应影响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抑制作用在农业劳动力偏女性化的家庭更加明显;在农业劳动人口偏老龄化的家庭,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出抑制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王青  张荣  
文章基于逻辑推演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农民的收入挣得能力,以及降低农业人口占比提高农民的政策影响力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对农村减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国家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轻农村贫困也有重要影响。文章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扶贫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纪一,郭申阳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人口地理分布等一系列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9%、农业劳动力占74%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慧京,吴敏一,朱家良,吴国兰  
农业劳动力的适度转移,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已有所提及,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讨论。就大部分观点来看,仍主张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业劳动力要不要从速度型转向适度型,这需要放到中国特殊的背景中去考察,离开了这一点,一切就无从谈起。 一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严峻现实 1979年的农村经济改革,使长年积沉的农业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解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什么迟迟不得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初始条件、转移机制或途径?本文试图在一个较大的历史跨度内挖掘一下“转移滞后”深层的历史成因,并对1978年后获得启动的“非农化”浪潮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李婷婷  马凯  
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却较少受到关注。本文以当前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为例,通过建立实证模型,证明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随着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得不使用较多的化肥来弥补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转移导致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大幅增加,从而加重了化肥面源污染;同时,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户家庭收入得到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趋于"非粮化",这将增加整体施肥水平,从而间接加重化肥面源污染。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如果积极推动农户土地流转、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则有助于从整体上缓和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造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昕  刘昊龙  
本文基于201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DEA-Tobit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的农业生产效率,检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验证了农业合作经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国城乡发展的情境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作用正在凸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量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并能够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但是,合作社平均资金规模和区域普及程度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应通过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合作经营,保障合作社的制度效能,促进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昕  刘昊龙  
本文基于201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DEA-Tobit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的农业生产效率,检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验证了农业合作经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国城乡发展的情境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作用正在凸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量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并能够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但是,合作社平均资金规模和区域普及程度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应通过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合作经营,保障合作社的制度效能,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庄健  谢琳  
一、问题的提出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政策制定者以法律或命令等形式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性变迁;二是个人或团体受到潜在的利益驱使,通过自发组织和倡导等形式自下而上形成的诱致性变迁~([72])。制度实施及其绩效与人们的制度信念紧密关联,而这种信念的形成往往受到行为主体历史经验的影响。所以,制度安排不能忽略历史的作用~([73])。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基于小概率事件的记忆与信息处理,在人们面对现实环境进行决策时仍然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74])。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党夏宁  
农业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传统农业部门转移到边际生产率较高的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本文利用建立生产函数的方法估计农业的边际生产率,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与问题,进一步得出结论:提高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是提升其他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前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增旭  胡应得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户非农业收入、人力资本水平、农户耕地面积和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同向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农户非农业收入的增长无法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农村劳动力因增加了农户非农收入和提高了城镇化水平而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因降低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未能提升农户经营规模而不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据此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玮  
随着湖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劳动力转移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青壮年居多、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和主要流向省外的特点。该文进而研究了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并未对农业生产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针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加大资本投入及通过高科技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率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保障湖北省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