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11)
- 2023(19707)
- 2022(16718)
- 2021(15393)
- 2020(13049)
- 2019(29781)
- 2018(29547)
- 2017(56848)
- 2016(31134)
- 2015(35039)
- 2014(34660)
- 2013(34281)
- 2012(31066)
- 2011(27850)
- 2010(27824)
- 2009(25429)
- 2008(24740)
- 2007(21943)
- 2006(19283)
- 2005(16573)
- 学科
- 济(124885)
- 经济(124743)
- 业(88891)
- 管理(84948)
- 企(67057)
- 企业(67057)
- 方法(58043)
- 数学(51062)
- 农(50573)
- 数学方法(50250)
- 农业(33628)
- 中国(32433)
- 财(32019)
- 业经(30860)
- 学(27697)
- 地方(24294)
- 制(23279)
- 贸(22105)
- 贸易(22095)
- 易(21415)
- 理论(20058)
- 技术(19428)
- 务(18600)
- 财务(18514)
- 财务管理(18472)
- 银(18142)
- 环境(18104)
- 银行(18063)
- 和(18028)
- 企业财务(17459)
- 机构
- 学院(439463)
- 大学(438551)
- 济(172565)
- 管理(171902)
- 经济(168959)
- 理学(150224)
- 理学院(148561)
- 研究(147082)
- 管理学(145380)
- 管理学院(144628)
- 中国(109813)
- 科学(96389)
- 农(93576)
- 京(92842)
- 业大(76216)
- 财(75577)
- 所(75197)
- 农业(73064)
- 研究所(69142)
- 中心(68042)
- 江(64370)
- 财经(61185)
- 北京(57793)
- 范(56525)
- 经(55988)
- 师范(55813)
- 院(53133)
- 经济学(51427)
- 州(51415)
- 技术(47174)
- 基金
- 项目(310087)
- 科学(242182)
- 基金(224976)
- 研究(218532)
- 家(199724)
- 国家(198099)
- 科学基金(168798)
- 社会(137056)
- 社会科(129661)
- 社会科学(129620)
- 省(121993)
- 基金项目(118925)
- 自然(113039)
- 自然科(110440)
- 自然科学(110408)
- 自然科学基金(108405)
- 划(102759)
- 教育(100144)
- 资助(93381)
- 编号(88483)
- 成果(69823)
- 重点(69629)
- 部(67107)
- 发(65855)
- 创(64027)
- 课题(60368)
- 科研(60345)
- 创新(59860)
- 计划(58350)
- 大学(56730)
- 期刊
- 济(185684)
- 经济(185684)
- 研究(120624)
- 农(90060)
- 中国(84327)
- 学报(79672)
- 科学(70408)
- 农业(61110)
- 管理(60061)
- 大学(60001)
- 学学(57087)
- 财(56144)
- 教育(44305)
- 技术(37943)
- 融(36546)
- 金融(36546)
- 业经(35560)
- 业(30573)
- 财经(28815)
- 经济研究(28774)
- 问题(25107)
- 经(24674)
- 版(23749)
- 业大(22637)
- 科技(22318)
- 统计(21340)
- 图书(21291)
- 技术经济(20946)
- 资源(19765)
- 策(19519)
共检索到631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胡琼方
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四种类型的劳动力转移和三种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所有样本农户而言,四种类型的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积极影响都大于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积极影响;但对选择了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样本农户而言,"专业合作模式"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了所有类型的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文章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多项Logistic模型,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选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是否发生劳动力转移总体上对于农户选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农户选择特定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却不显著;劳动力向省外转移有利于农户参加合作社,但不利于参加了合作社的农户发展成为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基于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扩展后的明瑟收入方程,研究了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偏远山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都对偏远山区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经验对偏远山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程度大于教育年限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伟光 姚跃韬 许骞骞 谢芳婷
促进集体林区农户增收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挑战。本研究基于2019年对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调研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和工具变量方法,从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农户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类型下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农户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使用工具变量后结果更加显著。此外,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中低收入组农户的收入回报率显著高于高收入组农户,其回报率是后者的1.55倍,能够有效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揭示,林业企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林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影响则较低;同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低收入农户的林业收入影响也更为显著。基于这些发现,本研究建议在积极推进集体林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设的同时,特别关注其对中低收入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不同类型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扶持政策,以提升农户收入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沛璐 冯淑怡 曲福田
持续稳定推进农村农户家庭增收减贫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利用江苏、江西、辽宁和重庆4省124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OLS模型、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入农地、转出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对农户人均总收入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不同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机制存在差异。同时,转入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有助于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而转出农地不具有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现阶段,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对改善农户家庭收入、全面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有效巩固农村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多项Logistic模型,研究多重资本约束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选择农业专业型生产经营模式具有积极影响,而对农户选择其他生产经营模式具有消极影响。因此,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瓦解农户兼业模式,促使农户重新选择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的简单农业生产和采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实施的规模化生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多重资本约束 劳动力转移 生产经营模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鑫
劳动力转移会显著提高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水平,但对农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购置支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劳动力就地转移方式和异地转移方式的比较发现,就地转移会使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水平得以提高,但异地转移却对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两种转移方式对农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消费 投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史新杰 高叙文 方师乐
本文基于中国"十县百村"的大样本调研数据,在Tobit模型框架下运用工具变量方法研究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于农户务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远距离流动为主的异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将会显著减少农户的务农纯收入;而在以近距离流动为主的就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会显著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异地转移模式产生的效应更大,因此就总体效应而言,农村劳动力外流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户的农业收入,这也揭示了目前农户"粮食增产却不增收"的困境。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认知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良性互动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展进涛 陈超
本文利用2007年对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411个县的技术需求及渠道选择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户农业技术需求和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的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就越小,并且选择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技术渠道的可能性会随着家庭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但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农机使用技术。此外,家庭经营规模越大,农户对技术的需求则越大,并偏好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但病虫害防治技术除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砾群 陈海滨 陈亚妮 陈波
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以及剩余劳动力可能的转移途径的基础上提出"农户车间化"生产模式,即在政府公共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下,由农村合作社或者社会企业参与,农户分散生产统一经营的生产模式。以陕西杨凌为例对农户车间化模式实施的条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只要使农户获得816元/月的收入,农户参与度可达60%。自要能满足投资者对劳动力和利润的要求,投资者愿意参与该模式,政府应当在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内部转移 农户车间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文梅 乔金笛 高雪萍 彭泰中
为进一步探索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户脱贫的途径有效性,基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贫困户的789户调查数据,构建以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劳动力转移-中介传导-贫困退出"为传导机制的中介效应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减贫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劳动力转移是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非农收入对促进贫困户退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贫困户摆脱贫困;但对于通过非农就业反哺农业经营,以此来提高农业收入,从而达到贫困户的脱贫效果不明显。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制定和完善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的劳动力转移人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推动反贫困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收入结构 贫困退出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檀竹平 耿鹏鹏 罗必良
利用9省(区)农户数据,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距离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的距离越远,越能够强化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劳动力转移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只有当农户中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达到一定比例时,才会对农地转出产生影响;使用替代变量法和工具变量法均证明了该结果的稳健性。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高兼业程度农户的劳动力非农转移、体力型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分区域来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呈现中部、东部、西部依次弱化的区域格局。另外,农户参与分工经济,进行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会显著降低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这表明农业劳动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地流转三大要素市场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葛轶凡
本文利用江苏、四川、陕西、吉林及河北五省随机抽样的农户调查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个维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越深,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越大,则农户收入越高。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优化当地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要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要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婷月 司继春 胡映洁
文章使用中国199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是否通过改变劳动力市场结构对地区收入水平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能显著提高地区收入水平,相比服务业,这一增长效应在制造业中更为明显。(2)2009年以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提高对制造业收入的增长效应显著增强;文化、体育与传媒、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支出对制造业增长效应更为明显;而科技支出则需要更长时期的积累才能提高制造业的收入水平。(3)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2009年以后,基本公共服务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逐渐形成劳动力的“素质红利”,从而带动地区制造业收入增长。(4)社会保障支出的提升不仅能在长期提高地区内的制造业收入水平,还能明显提高区域间制造业的收敛速度,从而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炜杰 陈小知 胡新艳
现有关于劳动力转移能否促进农地流转的研究形成了两种分歧的观点。本文从理论层面论证指出存在观点分歧的原因在于: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农户劳动力转移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促进农地流转,由此对应出现"人动、地不动"与"人动、地动"两种结果;进而运用Probit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iV-Probit,2SLS)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计量结果支持理论假说。由此认为,农户劳动力的规模转移是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基本条件,农户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是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支持条件,需要寻找辅助和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农外"政策工具。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地流转 门槛值 工具变量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