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1)
- 2023(12686)
- 2022(10580)
- 2021(9704)
- 2020(8031)
- 2019(18377)
- 2018(17812)
- 2017(33991)
- 2016(18995)
- 2015(20957)
- 2014(20792)
- 2013(20761)
- 2012(19310)
- 2011(17503)
- 2010(17511)
- 2009(16445)
- 2008(16417)
- 2007(15211)
- 2006(13391)
- 2005(11624)
- 学科
- 济(81617)
- 经济(81534)
- 业(56718)
- 农(50549)
- 管理(46380)
- 企(34679)
- 企业(34679)
- 方法(34530)
- 农业(33431)
- 数学(31104)
- 数学方法(30845)
- 业经(22813)
- 中国(21668)
- 财(18846)
- 学(17449)
- 地方(16743)
- 贸(16186)
- 贸易(16185)
- 易(15793)
- 制(15617)
- 发(12968)
- 农业经济(12451)
- 技术(11504)
- 银(11453)
- 银行(11385)
- 环境(11368)
- 策(11016)
- 体(10815)
- 行(10811)
- 融(10519)
- 机构
- 学院(280431)
- 大学(277244)
- 济(115203)
- 经济(112987)
- 管理(103835)
- 研究(97591)
- 理学(90959)
- 理学院(89906)
- 管理学(88310)
- 管理学院(87813)
- 农(77886)
- 中国(72925)
- 科学(64130)
- 农业(60865)
- 京(57240)
- 业大(54969)
- 所(52234)
- 财(48452)
- 研究所(47976)
- 中心(45690)
- 江(42329)
- 财经(39290)
- 农业大学(38586)
- 经(35821)
- 范(35605)
- 经济学(35299)
- 师范(35102)
- 北京(34878)
- 省(33594)
- 院(33268)
- 基金
- 项目(193445)
- 科学(150136)
- 基金(139954)
- 研究(134593)
- 家(125503)
- 国家(124361)
- 科学基金(104001)
- 社会(86477)
- 社会科(81555)
- 社会科学(81526)
- 省(77647)
- 基金项目(75244)
- 自然(68206)
- 自然科(66610)
- 自然科学(66584)
- 自然科学基金(65437)
- 划(64890)
- 教育(59958)
- 资助(55248)
- 编号(53959)
- 重点(43711)
- 发(43052)
- 成果(42475)
- 部(42252)
- 农(41881)
- 创(40170)
- 计划(37894)
- 科研(37880)
- 创新(37625)
- 业(36730)
- 期刊
- 济(127558)
- 经济(127558)
- 农(80232)
- 研究(73633)
- 学报(56064)
- 中国(54613)
- 农业(54293)
- 科学(48872)
- 大学(41478)
- 学学(40058)
- 财(35794)
- 管理(30671)
- 业经(27995)
- 业(26109)
- 融(25189)
- 金融(25189)
- 教育(21523)
- 技术(20683)
- 财经(18900)
- 问题(18751)
- 经济研究(18657)
- 版(18368)
- 业大(16909)
- 经(16226)
- 农业经济(14996)
- 农业大学(14885)
- 农村(14848)
- 村(14848)
- 世界(14244)
- 科技(13935)
共检索到401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芸 邹杨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的基础上,选取2001-2012年度的8个代表性指标,对现实农村人口迁移量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载体和生活成本是阻碍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的两大原因;农业发展对人口转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在吸纳就业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因此,一个有序的、分层的农村人口梯度转移模式应重点关注产业、区位与文化教育梯度。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人口迁移量 梯度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蓝红星 曹羽茂 李晓丰
劳动力迁移已成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对四川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试图更好地解释西部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和约束机制。通过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特征及成年男性构成比例对劳动力长途迁移及长期迁移产生较大影响;短途迁移与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呈负相关;家庭和村级网络在促进迁移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它们在降低迁移人员成本方面互为补充手段。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迁移网络 长途迁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金华 陈丽华 应瑞瑶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498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问卷分析,测度了"网络规模"、"名义强度"、"实际强度"、"行业异质性"、"地区异质性"、"职位异质性"等6个个体社会网络维度。实证分析表明,除了"名义强度"之外,其他个人社会网络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和回流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网络规模"越大、"实际强度"越紧密、"行业异质性"越弱、"地区异质性"越强、"职位异质性"越强,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就越高,进城后回流的概率越低。个体社会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出)、融入城市(不回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农村劳动力转移 回流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苗瑞卿 戎建 郑淑华
本文在对托达罗模型和杨春瑰模型提出修正意见之后 ,综合了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 ,重新建立了劳动力转移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递推求解 ,本文分析了影响劳动力转移速度和数量的因素 ,论证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高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的途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泽强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其结果会对农村人口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根据"年龄—迁移率"理论,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的1%人口抽查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等数据,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乡—城人口迁移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乡—城人口迁移加深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这将对农村传统养老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进而将会引起农村养老资源供求失衡。应加快推进农村养老制度变革,提高农村社会养老资源供给能力,以弥补农村传统家庭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智强 刘超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成人调查问卷2004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婚姻状况、健康、娱乐偏好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决策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当前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家庭负担并不是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并且已婚女性劳动力倾向于和丈夫共同迁移,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最后,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其中大学及大专学校教育最有效,其次是职业和技术学校教育。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迁移 离散选择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亚男
本文利用课题组2015年的调查数据,使用ologit模型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对迁移劳动力的劳动保护、工资拖欠、迁移劳动力在迁出地的土地拥有情况、在城市的定居意愿以及身份认同等因素显著影响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而且分性别的结果分析显示劳动保护和工资拖欠等因素也通过检验。一方面,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权益保障仍然是影响其就业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的融入问题以及在迁出地的原有经济水平也直接影响迁移劳动力对自身工作和社会地位的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亚男
本文利用课题组2015年的调查数据,使用ologit模型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对迁移劳动力的劳动保护、工资拖欠、迁移劳动力在迁出地的土地拥有情况、在城市的定居意愿以及身份认同等因素显著影响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而且分性别的结果分析显示劳动保护和工资拖欠等因素也通过检验。一方面,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权益保障仍然是影响其就业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的融入问题以及在迁出地的原有经济水平也直接影响迁移劳动力对自身工作和社会地位的评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培
国内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多集中于分析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和宏观对策,并没有更多地从劳动力本身的角度考虑转移的原因。文章介绍了西方微观人口迁移理论中关于人口流动、转移行为发生的规律和后果的相关内容,而这些内容恰好在微观层面上解释了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文章提出:政府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有效政策,并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切入点,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
关键词:
人口迁移理论 劳动力转移 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宁阳 龚梦
文章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从人口迁入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省内迁移与跨省迁移进行聚类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迁入省的经济特征与人口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进行假设,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与迁入省的非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对外依存度、城镇失业率、区域总人口和文盲率等因素显著相关。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立胜 黄灿
城市化进程就是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的过程。当前,应实施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与土地流转制度的协同改革,实现农村人口流动与土地流转的联动,实现城镇户籍人口与城镇常住人口的一致;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消除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土地产权权益,与城市居民平等分享城市化的收益,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军丽 刘玉萍
本文从"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入手,得出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1991-2010年西部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正相关,与城镇登记失业率负相关。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友根 蒋晓川
本文在时间序列数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运用西部省(市、自治区)2004年截面数据,对2003年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比重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结构、人力资本状况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户籍制度、农用土地制度等深层影响因素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西部 实证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秀荣
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是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后指出: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劳动力对非农产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并在对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职业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职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